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孕期每周吃1次魚可生出聰明寶寶,但5點關鍵之處還需要注意

魚肉是人們喜歡吃的水產食品之一,它營養豐富,含大量優質蛋白質,而且脂肪少,吃起來還細緻嫩滑,容易消化。有研究發現,懷孕期間孕媽媽多吃各種魚類食品,將有助於寶寶的智力發育,甚至能對寶寶的潛能形成起到促進作用。

營養專家研究發現,魚的蛋白質豐富,遠遠高於肉類食物,而且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D,以及鈣、磷、鐵、鋅、碘、鉀等多種礦物質,而這些物質都是胎兒發育,尤其是神經系統發育的必要的營養元素。因此,孕媽媽平時多吃魚有利胎兒發育,生出來的寶寶會更聰明。

雖然魚的脂肪含量不多,但其品質卻很高,其他動物脂肪多是飽和脂肪酸,而魚油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而且,這種物質有極高的生物價值。美國研究發現,這種稱為「omega—3」脂肪酸,是大腦的關鍵「建築材料」,如果人們平時的食物中缺乏了「omega—3脂肪酸,大腦中一種叫血清素的化學物質就會相應地較少,一旦血清素含量少,就會引起或加重抑鬱症。

因此,如果孕媽媽在懷孕的第3個月時,從魚肉中攝取的「omega—3」脂肪酸越多,那麼,在在孕期及分娩後,出現抑鬱症的可能就性越小。如果指孕媽媽能每周吃魚2至3次,不但自己精神愉悅,而且寶寶出生後也會聰明活潑。

丹麥科學家研究發現,孕媽媽如果能保持每周吃一次魚,早產的可能性僅為1.9%,而從不吃魚的孕婦早產的可能性為7.1%,這個原因就是由於魚肉所富含的「omega—3」脂肪酸,原來它還有安胎與防止早產的作用,此外,它還可以有效增加寶寶出生時體重。所以,那些經常吃魚的孕媽媽出現早產和低體重嬰兒幾率,遠遠低於那些平時不吃魚或很少吃魚的孕媽媽們。

既然吃魚好處多多,那麼,我們的孕媽媽們還是多吃一點吧。但是,營養專家告訴我們,孕媽媽吃魚還要有所選擇。為了吃的更健康,還要注意這5點:

一、吃魚時,孕媽媽不要總是吃一一種魚,而要經常交換著不同的品種吃;

二、由於清淡的飲食對孕媽媽比較好,所以在烹調淡水魚時,要盡量採用水煮的方式;

三、孕媽媽吃魚時盡量不要吃魚皮,因為很多汙染物都在魚皮上,而且不要吃生魚,以避免可能存在的寄生蟲對胎兒的影響;

四、做魚前,一定要將魚的內臟清除乾淨,徹底消除健康隱患。

五,美國食品管理局警告我們說,孕媽媽應少吃鯊魚、旗魚、青花魚、馬頭魚等海產魚,因為這四種魚含有機氯農藥和汞殘留物,食物後會對胎兒的神經系統贊成傷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