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歲女孩誤食大量毛髮在胃中堵成結石,醫生用胃鏡費力取出

5月25日,西安大興醫院接診一位8歲女患兒,因腹痛,進食飲水後出現噁心嘔吐,來院檢查。超聲查體發現上腹部有一5cm * 6cm大小的包塊。消化內科林濤主任為其做胃鏡進一步詳查,發現孩子的胃底到十二指腸位置有一顆大約11cm * 5cm * 6cm大小的巨型胃毛髮結石,幾乎佔據了患兒的整個胃腔,胃角已經壓出了潰瘍面。結石主要由頭髮及食物殘渣組成,不規則粘在一起,就像人們日常洗鍋用的鋼絲球的形態。林濤主任在鏡下還觀察發現,黏附在結石上的部分頭髮已經延伸到了十二指腸降部,此次患兒發病是因胃發石恰好堵住了幽門,導致孩子嘔吐,無法進食,因此確診為小兒胃毛髮結石。

林濤主任在鏡下的探查結果表明,這塊胃發石質地較韌,與食物殘渣及黏液混合積聚,體形又大又重,僅憑電子胃鏡纖細的圈套器、異物鉗在鏡下操作取出,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林濤主任建議患兒家長轉到消化外科進行手術取石,並積極幫助他們安排床位。

由於胃發石過大,消化外科也只能採取開腹手術的方式取出。家長得知這個消息後,再三猶豫,他們不想讓孩子這麼小就做開腹手術,希望林濤主任能想想辦法,在電子胃鏡下通過微創方式取石。看到家長期盼的眼神,考慮女孩才8歲多,開腹手術創傷確實太大,經過認真研究,林濤主任的團隊決心嘗試微創方式取石術。

由於這種病與心理、生理因素有關,醫院邀請空軍軍醫大學精神心理和生理學專家,對孩子進行全面會診,給出診療合理化建議。經過對症治療和充分的術前方案準備之後,5月27日下午,林濤主任對這塊大型胃發石發起「挑戰」。林濤主任先使用氬氣刀將纏繞堅固的發團反覆炙燒分割,再用圈套器圈套抓取,採用熱活檢鉗、爪鉗、異物鉗一絲一縷的鉗取。反覆這樣一進一出持續操作,過程非常艱難,最終在10天內分四次取出了這塊巨大的胃發石。術後,林濤主任在清理器械時發現,圈套器用壞了9個,異物鉗、熱活檢鉗、爪鉗用壞了3個。取出的發團約225克,質地如同像皮泥,非常堅韌,攤開來有A4紙那麼大。

六一兒童節那天,林濤主任和醫護人員還給孩子送去了書籍、娃娃等節日禮物。看著孩子又能吃下飯,開心的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耍,孩子的父母也很高興,他們非常感謝林濤主任和團隊成員的精湛醫術。據孩子的父母回憶,孩子2歲多時看到地上有頭髮就會撿起來放進嘴裡吃,他們也教訓過,甚至打過孩子,但是不管用。4歲時曾到其他醫院檢查過,但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他們想著孩子長大了,就不會再吃了,於是也再沒管。沒想到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吃進去的頭髮量增加,發團不斷積累擴大,對胃造成壓迫,前不久腹痛嚴重,摸到明顯包塊,於是趕緊到大興醫院就診。這次胃發石取出後,孩子明顯輕鬆了許多,飲食也恢復正常。

林濤主任介紹患兒病情

患兒母親向大興醫院醫護團隊表示感謝

患兒母親向林濤主任獻花

林濤主任也提醒廣大家長:這種病情在醫學上稱為異食癖。異食癖的易感人群為嬰幼兒或者兒童。是由於代謝機能紊亂,味覺異常等引起的一種非常複雜的多種疾病的綜合征,表現為人長期進食非營養性的物質,如泥土、沙石和毛髮、紙屑、小蟲等,患有異食癖的人由於在某一時間吃了一些部分特定的某一樣東西,而且對這種東西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異食癖危險不在於其行為本身,在於異食之後對身體的危害,可引起多種疾病。比如,胃發石會產生腸梗阻、胃穿孔、腹膜炎等併發症。

異食癖產生的原因與鐵、鋅缺乏,心理因素,性格特點,家庭缺乏教育等因素有關。一般認為,主要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其治療主要是通過心理上的開導、溝通和幫助、關愛。盡量避免孩子吃非食物的東西,積極治療患兒本身的疾病。家人要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多關心,幫助他們改掉這種不良習慣。

經文獻檢索,該病例為:國內首例胃鏡取出10歲以下11cm大小胃內毛髮結石病例。

專家簡介

林濤,西安大興醫院消化病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博士,副主任醫師。畢業於原第四軍醫大學,師從我國著名消化病專家樊代明院士和丁傑教授。現任陝西省醫學會消化內科分會委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發明專利2項,SCI論文3篇,參編專著4部,發表中文論文10餘篇。在三甲醫院工作20餘年,做過胃鏡檢查3萬多例,腸鏡1萬多例,練就了一雙「溫柔巧手」和「火眼金睛」,擅長胃腸鏡、超聲內鏡、小腸鏡,膠囊內鏡下的各種診斷和治療操作。內鏡主要擅長早癌及粘膜下腫瘤的發現和治療。曾因體驗患者痛苦,嘗試給自己做胃鏡,被稱為「自己給自己做胃鏡的醫生」。

(梁紅娟 李晨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