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教自閉症寶寶增加社會經驗?

我們說自閉症也叫孤獨症,是一種先天性的社會發展障礙,最主要的三大特徵就是社交障礙、語言障礙和刻板行為,而社交問題是最突出的表現。

「我的孩子不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這是3歲左右的自閉症孩子父母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正是因為這樣,孩子才顯得與眾不同,讓父母變得警覺起來,從而發現孩子的問題。

通常自閉症孩子都是在3歲左右才被發現,他們大部分都是因為上幼兒園遇到了困難,或者沒有能力、無法適應集體生活而被迫退園,父母無奈之下才找到醫生診斷。

其實,在孩子幼小的時期已經有一些特殊的現象暴露出來,只是沒有獲得父母們的及時關注,或者說絕大多數的父母並不具備識別早期自閉症特徵的能力。

而且,嬰幼兒在3歲之前主要是被父母所照顧,社會交往方面並沒有過多的需求,因此也不是表現得特別突出,從而導致許多孩子的問題未能識別,成長被耽誤了。

那麼,如何提高自閉症孩子的社會性發展呢?

首先,社會性發展的前提是社會生活自立,自立的前提是社會生活自理,而家庭生活自理是社會生活自理的基礎。因此,想要提高社會經驗先要提高生活經驗。

例如孩子不會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那麼就無法上幼兒園,幼兒園是孩子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一定要好好體驗,而如果無法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會有嚴重的影響。

其次,家庭生活自理是最基本的社會功能,是自閉症孩子實現更高級、更複雜的社會功能的基礎。家庭是構成社會的最小單元,而這個社會的特點就是親情所構建的特殊人際關係,人出生之後,歸屬的第一個群體就是家庭。

例如我們看到很多自閉症孩子在外面表現很差,而在家則表現很好,說明孩子對於環境的變化是很敏感的。

再次,孩子對家庭人際關係的認知,與各個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是否正常,是孤獨症孩子學會人際溝通,實現社會功能的第一步。先教孩子理解和處理自己與父母、兄弟姐妹、爺爺奶奶等之間的關係,這也是孩子理解家之外的社會關係的基礎。

最後,無論是家庭訓練還是機構訓練,都無法代替真實的社會生活環境的影響。孩子必須融入社會生活之中,體驗真正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生活,才能得到最真實的經驗。

比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要讓孩子上半天幼兒園,再上半天訓練機構,這樣才能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成長經歷。孩子在訓練課上的學習內容可以及時的應用於實際的社會生活之中,訓練與實踐的結合會讓孩子的進步非常快。

總之,社會生活經驗一定要從真實的社會環境中才能獲得,父母們多創造接觸社會的機會才能真正讓孩子實現生活經驗的增長!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