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完美的祖克柏,倒霉的Facebook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熱點探秘/ 深度探討

人設崩塌

昨天(美國時間3月21日周三),足足五天后,小扎正式在他個人的臉書主頁對 Facebook 近 5000 萬用戶數據被第三方軟體泄漏的新聞進行回應,並接受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採訪,公開就此事道歉。道歉原話是:I'm really sorry that this happened(我很抱歉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美國時間3月17日起,多則揭露 Facebook近 5000 萬用戶數據被泄漏的新聞迅速發酵。

簡單說就是,Facebook 在 2013 年向第三方應用開放,一個由劍橋大學研究員 Aleksandr Kogan 創建的應用 Kogan,付費邀請用戶進行測試,不過用戶朋友數量必須大於185人。當時共有 27 萬用戶參與該測試。

但是,研究員在沒有征得用戶的同意下,向一家 Cambridge Analytica (劍橋分析)調查分析公司透露了用戶數據。這家企業又恰好在 2016 年時受雇於美國共和黨籍總統候選人川普競選團隊。

270000 乘以 185,接近 5000 萬用戶,就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定向投送”了川普的競選廣告。

祖克柏立刻身處輿論漩渦,卻五天后才公開電視上進行“危機公關”說明。但過去的五天裡,Facebook 股價下跌超過10%,市值蒸發 500 億美元

要知道,小扎過去幾乎隻把他的 Facebook 個人主頁當成自己的發聲筒,幾乎所有表態都發布在上面。畢竟,那裡有超過1億用戶關注他,按 Facebook 20億全球用戶算,每 20 人裡就有 1 人關注了祖克柏。

這次事件也不例外,他還是把個人主頁設成了“首發”。隻不過,主頁發聲時,小扎並沒有提到“道歉”(Sorry)一詞。

其實,除 CNN 電視採訪之外,同一天小扎還密集地接受了《紐約時報》、《連線》雜誌(Wired)和科技網站 Recode 的採訪。這幾個媒體恰好代表了傳統紙媒、電視、雜誌和新媒體網站。

看完一連串採訪發現,小扎在不厭其煩地解釋事情經過,團隊早已修補好漏洞的努力,還向不同媒體釋放了不同的料:向《紐約時報》承認網絡發起的“刪除Facebook”運動代表了“信任危機”;向《連線》雜誌表示並不是“支不支持監管”的問題,而是如何正確的監管;向 Recode 透露,Facebook 將花費數百萬美元去分析數以萬計的應用程式……

沒錯,小扎的解釋看起來很不錯,對媒體也照顧到了。但或許他和他的公關團隊並不知道的是,憤怒的民眾需要的只是一個簡單的道歉,一個更及時的回應。

不過120個小時,Facebook 創始人和CEO 祖克柏苦心建立起的完美形象,崩塌了。大家想看的不是完美,而是真實的,好比當年的那個小扎。

中二青年

當年剛剛創辦 Facebook 時的小扎是什麽模樣?

還記得電影《社交網絡》中刻畫的小扎嗎?那時的他人字拖、雞窩頭、每天抱著電腦在哈佛大學寢室和教學樓間 “流竄”。

可就是這樣一個愣頭青,竟然在大二時為了創建 Facebook 讓整個學校網絡系統都癱瘓了。

小扎起初只是想將學校的花名冊搬到網上,建立一個哈佛大學學生之間的交流網站。沒曾想後來用戶越來越多,Facebook的閱聽人群體逐漸向普通大眾擴展。

當年哈佛大學校報採訪他時,桀驁不馴的小扎稱 Facebook 實際上只花了自己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做完了。自己就是想做酷酷的東西,賺不賺錢不重要

不僅錢對小扎不重要,連學校人家都不在乎。小扎因為違反校規操作網絡系統差點被哈佛開除學籍,結果人家自己主動退學

2004 年,Winklevoss 兄弟起訴小扎盜用他們社交網絡的想法。秉持著“你的想法,比不上我的行動”的小扎,直接跟兩兄弟對簿公堂,最終庭外和解賠了兄弟倆 6500 萬美金。

將 Facebook 搬到矽谷後,小扎的桀驁不馴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去見投資人金主爸爸,一般人要恭恭敬敬給對方遞上一張名片。小扎直接扔一張到桌子上,名片上還大字寫著:“碧池,我就是 CEO。”

不僅如此,一時意氣用事的小扎為給好基友肖恩·帕克(Sean Parker)復仇,故意為難紅杉資本的投資人。他先是穿睡衣故意遲到,接著列出一個PPT,上面寫著:不要投資我的十大理由 。

“我們沒有收益;

我們來這只是因為你讓我過來瞅瞅

……”

這件事的直接後果是紅杉資本直接被惹怒,沒有投資 Facebook。

間接後果是 10 年後 Facebook 多花了 30 億美金收購 Whatsapp,據說就是紅杉從中作梗。而小扎也對自己當年的行為感到“十分後悔”。不過,這是後話了。

小扎當年“愛怎怎地”的性格在 Facebook 招聘新員工時也顯露無疑。

YouTube 聯合創始人陳士駿 2005 年時曾在 FB 做過幾個月的高級工程師。當年小扎面試他時,吊兒郎當的態度讓陳士駿很不爽,甚至懷疑自己眼前的這個毛頭小子啥時會長大?

“我還記得每次他問問題時,他都沒有聽我的回答,而是在玩他的手機。我在想,‘我的天,我是不是應該離開了?’”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阻止 Facebook 不斷擴大的版圖,也沒能阻擋小扎成長的步伐。

社交之王

接下來的十年,是祖克柏全面開掛的十年。

Facebook 剛誕生時,還是 MySpace 的時代。說來好玩,2005 年 MySpace 還想過收購 Facebook,當時小扎報價 7500 萬美元,MySpace 嫌貴拒絕,沒曾想後來再想收購時,報價已翻了 10 倍。當 MySpace 被默多克收購,卻被要求盈利,導致大批用戶流失。

與此同時,Facebook 卻氣勢洶洶地席卷了每一個進入的大學校園。只需僅僅幾周,就把 80% 的學生都變成 Facebook 用戶,所過之處一片 Facebook 藍。這給 MySpace 的棺材板釘上了最後一顆釘:2011 年,MySpace 被默多克以當初收購價的 6% 賤賣,至此黯然離場。

除了“攘外”,小扎也沒忘了“安內”:矽谷浪子肖恩·帕克幫小扎牢牢抓住其對 Facebook 的控制權:雖然小扎只有不到30%的股份,但他手裡的B系列股投票權是A系列股的10倍,他的投票權遠遠大於持股比例,確保日後 Facebook 不管做多大,最終都要聽小扎的。今天這種 “Facebook 基本等於祖克柏” 的情況,大概就源於此。

圖自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當然,Facebook 的另一位靈魂人物雪莉•桑德伯格對其也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如果說沒有小扎就沒有 Facebook,那也可以說,沒有桑德伯格就沒有 Facebook 的今天。

在桑德伯格加入之前,小扎的想法還是 “只要把 Facebook 做好了,利潤這種東西總會有的。” 簡直單純得可愛。不誇張地說,桑德伯格的加入改變了 Facebook 的命運:2007 年被小扎招入麾下後,她立馬提出 “以盈利為導向、用廣告盈利” 的模式。

在她的影響下,小扎和 Facebook 一路高歌猛進:

Facebook 相繼推出了 Newsfeed、社交插件、開放圖譜(Open Graph)等重量級產品。特別是開放圖譜這個產品:它讓你不管是不是在 Facebook 站內操作,每個動作都可以呈現到動態資訊裡。也就是說這個功能讓 Facebook 更徹底地對你的一舉一動、所有喜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以後針對你投放的廣告也更加精準。

事情也的確朝著桑德伯格期望的方向發展:她加入 Facebook 後僅用 4年,就幫 Facebook 的業績足足翻了18倍

羽翼漸豐的 Facebook 甚至敢虎口拔牙,從 Google 的廣告收入搶了一杯羹!如果不是桑德伯格當時堅定提出 “靠廣告掙錢”,Facebook 從社交平台到移動時代的轉型不會這麽 “船大也好調頭”:

為了保住社交的廣大江山,小扎開始合縱連橫,大手筆收購 Instagram、WhatsApp、推出了Facebook Messenger。全球前五的社交 App裡,Facebook 獨佔 4 席,小扎的王位保住了。

小扎運籌帷幄的背後,依靠的是 Facebook 超級強大的盈利能力,而把 Facebook 變成賺錢機器的正是桑德伯格。Facebook 的今天,桑德伯格有不可推卸的榮譽和責任。

除了對 Facebook 影響至深,桑德伯格對小扎的影響也無法令人忽視:桑德伯格在其自傳體的勵志讀物《向前一步》中就曾提到,自己性格弱點之一是總想取悅他人。她剛加入 Facebook 時,小扎還就此和她特意談過話,告誡她不要總想著取悅他人。

或許是人與人之間的影響潛移默化,敢說敢做的小扎身上後來居然也開始有桑德伯格取悅他人的影子:除了雇傭公關團隊打造個人形象,為了讓 Facebook 進中國,小扎還學中文、來華期間特意在天安門前跑步、教女兒學中文、甚至為了故意讓媒體拍照,在桌子上放中國長官人的著作。

從乾掉 MySpace 擠掉 Twitter、到與投資人周旋、到大手筆收購社交應用新秀,步步驚心地一路殺來,終於再沒人能在社交領域挑戰小扎地位。

10 年時間,祖克柏真正成為了“社交之王”。

完美先生

被外界盛譽為“全球最成功的人之一”和“社交之王”時,祖克柏尚未滿30歲。

年輕人總有登高望更遠的野心,祖克柏也是如此。在物質成就毋庸置疑時,他希望自己的公眾形象更上一層樓,成為“好老公”、“好爸爸”,帶上“關心世界”、“連接人類”的標簽,簡而言之,就是一位“完美先生”(Mr. Perfect)!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祖克柏雇了一隻至少12人的隊伍專門做一件事:刪除他個人 Facebook 頁面的騷擾言論;另有一隻精英隊伍,負責管理他的公開推文和演講,包括直接代寫文稿

人多就難免有紕漏。一位深感厭倦而離職的 Facebook 前員工爆料:他在公司的全職工作內容,就是監控祖克柏的個人形象。比如每次祖克柏發表了演講,談論到了移民、全面醫保、和教育公平等問題,那麽Facebook將追蹤所有馬克提到的話題,觀察全美不同地區公眾的反應——做到這身份上真是難得,小扎可以說很用心在打造人設了。

人設畢竟和真實性情有偏差,有時候用力過猛或細節不到位,就容易引起反感。

2016年初發生了一件事。Facebook 內部留言牆上,有人拿筆劃掉此前一句話 “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生命很重要),寫下“All Lives Matter”(所有人生命都重要)。祖克柏為此大發雷霆,聲稱此舉在 Facebook 社區引發了“深深的傷害和反感”,並下令追查是誰乾的。

這一鬧就鬧大了。無論你站哪句話,小扎反正站不住腳:言論自由必然導致言論不一。什麽能說什麽不能說,難道你一人說了算?此舉雖然展示他“關心少數群體”的形象,但也招致“虛偽”、“獨裁”的評價。

再談小扎在印度推行的“人人免費上網”計劃,他專門發文表示:此舉目的在於幫用戶“持續連接全世界”。然而印度人民發現:這個計劃只允許他們有限度接入網絡,主要是能免費使用 Facebook。大家覺得這太不開放太不平等了,於是發起了一個“救救互聯網”行動,印度電信部門更是直接禁止了小扎的計劃——真真是鬧了個灰頭土臉。

最後,小扎時不時會 po 出家庭和睦的美照,成為公眾印象裡的“好老公”、“好爸爸”。

此圖配文標題:“5個可愛的原因告訴你:為啥小扎是個完美的家庭男人”

其實,這得益於小扎背後一支功底扎實的攝影團隊。因為,該展示的展示(pose都很完美),不該展示的你怎麽也拍不到。

去年,小扎在德州出庭一場知識產權官司。圍堵得水泄不通的媒體,全部拍不到正臉照片。原因?一個記者寫道:“我剛走近一點,一個保鏢就大力把我推開,遠離祖克柏縱深 10 人的保護圈!”

小扎“完美先生”人設的打造,整體來說頗為成功—— 只要 Facebook 沒攤上事。

但是過往的一些紕漏,早已積累起外界無意識的反感情緒,在這次“數據泄密事件”後集中爆發了:社交媒體上“刪除 Facebook”的行動如火如荼;推特上一邊倒地指責祖克柏“毫無誠意”和“虛偽”;科技媒體大呼祖克柏應該“辭職”……

過去那個真實的小扎,在媒體連篇累牘的正面報導、公關團隊每次的深思熟慮後,變得越來越模糊,最後,只剩下 “完美” 兩個字。

其實世界上本沒有完美。不完美的小扎,也挺好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