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親人即將離世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自學」:岐黃原創、無價之寶,15天中醫零基礎入門

回復「減肥」:10秒減肥操,效果好到爆!

回復「音樂」:聽聽專屬中醫五臟調和音樂養生

導讀:《書經》上記載人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終命,最後一條即為善終之意,生老病死是人生規律,當順其自然,方能善始善終,本文李辛醫師闡釋臨終關懷,從中醫角度講述當親人即將離世,我們能做什麼,愛和陪伴,才是最有效的關懷。

關於臨終關懷,首先是診斷已經明確,病人確定到了終末階段,現有的醫療條件已經沒有辦法救治,因此,這裡討論的重點是,後續的「搶救措施」是否有必要。

1

要不要進ICU搶救?

臨終關懷,首先要尊重病人的意願。我看到有不少例子,老人或病人本身希望安安靜靜地走,不希望被折騰一番,全身插滿管子,拖了一個呼吸機躺在那裡慢慢地等。往往是家屬放不下,拚命要搶救,要延長親人的生命,這就變成了一個強迫。

西方醫學有一個倫理標準,包括這個搶救有沒有價值、要考慮病人的尊嚴、生命質量……會綜合考慮,不是只要送去醫院就實施一條龍搶救服務。

我有些朋友是西醫,他們實話告訴我,如果自己的親友到了這一步,他們是不會建議再搶救的。所以對於來問我建議的朋友,即使不是臨終狀態的病人,我也會建議他去問一下熟悉的西醫,後面的一系列檢查和相隨而來的治療措施,以及它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這兩個問題一定要了解清楚,尤其是必要性。

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腦出血,他可以救過來,而且,通過後期西醫、中醫的調理,能夠恢復,那麼這種搶救是有價值的。但是如果已經到了臨終關懷這個階段,很多搶救是沒有價值的,很多已經無法恢復的病人,依靠醫院的呼吸機、吸痰器延遲一兩個月的生命,甚至更久。這其實是在增加病人的痛苦,浪費錢財和整個社會的醫療資源。

岐黃小廣告

兒童積食伴侶,再也不用擔心小朋友消化不良了。本品採用山楂、麥芽、雞內金、陳皮、大棗、淮山藥、茯苓,健脾消食的作用明顯,改善積食、厭食、磨牙、流口水、腹部脹、不長肉等

2

進了ICU你還能做什麼?

中醫怎麼看臨終關懷呢?

中醫第一注重神,第二是氣,就是能量,第三才是形體,當人的形體無法再恢復的時候,要保護人的神氣不受過多的干擾。

什麼是干擾呢?

過多的探訪、過於嘈雜、過冷或過熱的環境,過多的移動,尤其是過多的侵入性檢查、治療。

人在臨終狀態的神氣非常的弱,因此也非常的敏感,這就使得任何一些細微的影響都會造成病人極大的痛苦。

所以,只要病人能夠自主飲食、喝水,不存在嗆咳的情況,就不要做鼻飼,導尿管也是一樣,這些都會對人體正常運作產生干擾,也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萬不得已不要做。

如果要鼻飼,也要考慮病人的中焦脾胃是否能承受,這時候,溫熱的米湯、參湯比寒涼的營養液、果汁之類的要合適很多。

2003年,有一位江西的國家級名老中醫,九十多歲,年老體弱,家人以為老人處在彌留之際,送進了ICU,住了兩周,情況不好,後來用參湯、米湯混合,每天鼻飼三次,在中西醫合力之下恢復了。

最有效的關懷,就是愛和陪伴

西方設有專門臨終關懷的病房,它的環境跟普通病房不一樣,更像家,而且鼓勵病人放上自己喜歡的東西,如小傢具、檯燈、照片,甚至模擬一些自然界的聲音和光線,家人也可以陪著他。國內目前這些部分還很缺失。

人都會有這個階段,而最後這個階段,也許是幾天,也許是幾個月。這個過程,如果有親友陪伴,喂水、按摩、說話、洗臉、揉揉身體,甚至給他念經、祈禱,這些部分才是臨終關懷最重要的一部分。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充滿關懷的交流,也是一個充分的、盡責盡孝的功課。有了這個過程,雙方都會很圓滿,很安心。最後病人走了,家屬心裡不會有太多的後悔和遺憾。

但是我們現代人有個很大的問題,很多人一沒有時間,二沒有主見,也不敢擔責任。我碰到好多人更願意把病人留在醫院裡,他寧願多花錢,能讓自己安心一些。尤其是家裡有好多兄弟姐妹,好多不同意見的時候,會產生自保心態,而忘了什麼才是對病人更好的選擇,最後由醫生宣布「人沒了」。這會是一個空洞,永遠都在。

按照中醫和道家的觀點,西醫認為的臨床死亡還不是真正的死亡,呼吸心跳停止後,三魂七魄才會慢慢離開身體,這時候神很虛弱,飄忽不定,但什麼都能感受到,所以在那個時候對身體的任何刺激,比如,進行擦身、換衣、防腐、冰凍……這時候的觸覺和痛苦比平常要大很多,但這時候家屬在精神上給予他的幫助,他也能感受到,這份感受也會比平常大很多。因為這個時候精神的連通性,比活著的人要靈敏很多倍。

如果病人有宗教信仰,在整個過程中,家屬誠心為病人念誦經文,或靜心打坐,目的是保持雙方內心的安穩平靜,就能形成很好的感應,這個部分對於臨終病人來說,是最重要的。臨終階段,房間不要放電視、收音機、電腦等等,而且如果能夠安排單獨的房間最好,然後隻安排病人喜歡的人、安靜的人探視,不想見的人就不要見了。不然對病人來說,就是傷害和干擾。

岐黃小廣告

論調理脾胃、祛濕的效果,八珍粉當仁不讓。八珍粉這個方子時至今日已經有很多配伍、這個當年慈禧太后的養生用品發展至今、側重也各不相同。在這款八珍糕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健脾補脾;茯苓和薏米是利水祛濕;芡實收澀養身,山楂消食健胃,麥芽舒肝健脾和胃。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3

如何減輕親人的痛苦?

對於一些重症病人,在疾病的後期,身體上會承受很多痛苦。除了西醫的一些祛除疼痛的治療之外,還可以用傳統的一些方法,幫助緩解痛苦,讓病人舒服地離開。

如果病人的神智還很清醒,艾灸就很合適。古代搶救,艾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尤其對元氣沒有的人,艾灸是第一位的。可以給病人艾灸,也可以讓健康的人把溫暖的手放在病人的小腹上,這也是在補病人的元氣。如果身體不舒服,就給他輕輕地揉一揉,這個過程,已經不只是一個觸摸了,其實是心理上很大的支持和交流。《扁鵲心書》裡面講了很多,可以看一看。

人總是要走的,不管有病沒病。到這個階段如果病人願意待在家裡,有熟悉的親友陪著他,喝點參湯、米湯,或者吃喝一點點他喜歡的東西,祥和而平靜,沒有人打擾他,這樣是最自然的臨終關懷。我們上幾代的老人都還能享受到這些,最後時間到了就走了,整個過程都比較安心。

什麼才是對病人最合適的?這些需要家人靜下來體會、思考。這個階段,金錢、技術和設施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儘可能減少病人的痛苦、慌亂、打擾,多一些安心,多一些家人的陪伴最重要。

【參考閱讀】

臨終是一個怎樣的過程?有生之年,幸好讀到

一個遭遇車禍的22歲男性被送進了監護室,此時的他生命垂危,幾乎不能說話。然後,在長達3個小時的時間裡,醫院不允許家人進入病房看望這個隨時會告別人生的親人,在隨後的時間裡,也只允許一個親人每隔2小時進去看望5分鐘。在漫長的等待中,沮喪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抵不住身心疲憊睡著了,直到護士通知他們病人已身亡時才驚醒過來。由於痛惜沒能在最後時刻與親人見上一面,說上幾句告別的話,家屬的悲痛驟然升溫……

這還算不上殘忍。在最後的日子裡,病人常常得被動地接受這樣的「待遇」:一是過度治療。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仍在接受創傷性的治療。另一個極端是治療不足,也就是說,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適直到死亡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解脫。

那麼,生命在最後的幾周、幾天、幾小時裡到底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一個人在臨近死亡時,體內出現了什麼變化?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怎樣做才能給生命以舒適、寧靜甚至美麗的終結?

臨終期一般為10-14天(有時候可以短到24小時)。在這一階段,醫生的工作應該從「幫助病人恢復健康」轉向「減輕痛苦」。

臨終病人常處於脫水狀態,吞咽出現困難,周圍循環的血液量銳減,所以病人的皮膚又濕又冷,摸上去涼涼的。你不要以為病人是因為冷,需要加蓋被褥以保溫。相反,即使隻給他們的手腳加蓋一點點重量的被褥,絕大多數臨終病人都會覺得太重,覺得無法忍受。

岐黃小廣告

蘄艾艾灸貼,特別適合對艾煙過敏,或出差在外不方便艾灸的人群使用;哪裡不舒服就哪裡貼上一片,溫陽通絡,驅寒祛濕,貼在肚臍上,對宮寒痛經女性也特別適用

呼吸衰竭使臨終病人喘氣困難,給予氧氣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他們已失去了利用氧氣的能力,此時給他們供氧無法減輕這種「呼吸飢餓」。正確的做法是:打開窗戶和風扇,給病床周圍留出足夠的空間。另外,使用嗎啡或其他有類似鴉片製劑的合成麻醉劑是減輕病人喘氣困難和焦慮的最好辦法。

當吞咽困難使病人無法進食和飲水時,有些家屬會想到用胃管餵食物和水,但瀕死的人常常不會感到飢餓。相反,脫水的缺乏營養的狀態造成血液內的酮體積聚,從而產生一種止痛藥的效應,使病人有一種異常歡欣感。這時即使給病人灌輸一點點葡萄糖,都會抵消這種異常的欣快感。

而且,此時給病人餵食還會造成嘔吐、食物進入氣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掙扎等後果,使病人無法安靜地走向死亡。靜脈點滴雖然能解決陷入譫妄狀態病人的脫水問題,但同時帶給病人的是水腫、噁心和疼痛。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甚至在死前三個月之久,不少病人與別人的交流減少了,心靈深處的活動增多了。不要以為這是拒絕親人的關愛,這是瀕死的人的一種需要:離開外在世界,與心靈對話。

一項對100個晚期癌症病人的調查顯示:死前一周,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沒有一個處於無法交流的昏迷狀態。但當進入死前最後6小時,清醒者僅佔8%,42%處於嗜睡狀態,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屬應抓緊與病人交流的合適時刻,不要等到最後而措手不及。

隨著死亡的臨近,病人的口腔肌肉變得鬆弛,呼吸時,積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會發出咯咯的響聲,醫學上稱為「死亡咆哮聲」,使人聽了很不舒服。但此時用吸引器吸痰常常會失敗,並給病人帶來更大的痛苦。應將病人的身體翻向一側,頭枕的高一些,或用藥物減少呼吸道分泌。

瀕死的人在呼吸時還常常發出嗚咽聲或喉鳴聲,不過病人並不一定有痛苦,此時可用一些止痛劑,使他能繼續與家屬交談或安安靜靜地走向死亡。記住,沒有證據表明緩解疼痛的藥物會促使死亡。

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感覺,所以,不想讓病人聽到的話即便在最後也不該隨便說出口。

這幾天,我一再地說,我一再地想——為什麼,為什麼直到現在,我才讀到了這篇文章。現在是什麼意思?現在是,我的父母已先後去世,而一直到他們生命的最後時光,我沒有和這篇文章相遇,所以在無知中鑄成大錯。

所有的誤解都基於一個前提,我們和臨終者已經無法溝通,我們至親的親人已經無法講出他們的心願和需求,我們只好一意孤行。而本來只需要一點點起碼的醫學常識,事情並不複雜。

我想起我抓著父親的手,他像山泉一樣涼。我命令弟弟說:爸爸冷,快拿毯子!現在才知道,他其實並不冷,只是因為循環的血液量銳減,皮膚才變得又濕又冷。而此時在他的感覺中,他的身體正在變輕,漸漸地漂浮、飛升……這時哪怕是一條絲巾,都會讓他感覺到無法忍受的重壓,更何況一條毯子!

我想起直到父親咽氣,醫生才拔下了連接在他身體上的所有的管子,輸氣管、點滴管、心電圖儀……同時我們覺得他幾天幾夜沒進水進食,總是試圖做些哪怕是完全徒勞的嘗試。母親清早送來現榨的西瓜汁,裝在有刻度的嬰兒奶瓶裡,我們姐弟每天都在交流著爸爸今天到底喝了多少水。

現在才知道,他其實並不餓。那時候,他已從病痛中解脫出來,天很藍風很輕,樹很綠花很艷,鳥在鳴水在流,就像藝術、宗教中描述的那樣……這時,哪怕給病人輸注一點點葡萄糖,都會抵消那種異常的欣快感,都會在他美麗的歸途上,橫出刀槍棍棒。

父親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在最後譫妄狀態中,卻忽然變得喋喋不休,而且是滿口的家鄉話。我擔心他離我而去,我想喊住他,他毫不理會。現在才知道,那個時辰,他與外界的交流少了,心靈深處的活動卻異常活躍,也許青春,也許童趣,好戲正在一幕幕地上演。我怎可無端打斷他,將他拖回慘痛現實?

我應該做的,只是靜靜地守著他,千萬千萬不要走開。臨終者昏迷再深,也會有片刻的清醒,大概就是民間傳說的迴光返照吧,這時候,他必要找他最牽腸掛肚的人,不能讓他失望而去。

我還記得父親此生表達的最後願望,是要拔去他鼻子上的氧氣管。可是我們兩個不孝子女是怎樣地違拗了他的意願啊,我和弟弟一人一邊強按住他的手,直到他的手徹底綿軟。

現在才知道,對於臨終者,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適當的、創傷性的治療。不分青紅皂白地「不惜一切代價」搶救,是多麼的愚蠢和殘忍!

父親走了。醫生下了定論,護士過來作了最後的處理。一旁看熱鬧的病人和家屬說:兒子、女兒都在,快哭,快喊幾聲嘛。可不知為什麼,我竟然一點也哭喊不出來,弟弟也執拗地沉默著。現在才知道,聽覺是人最後消失的感覺,爸爸沒有聽到我們的哭泣,不知道他是高興還是難過?

生和死都是自然現象,這我明白。只是現在才知道,自然竟然把生命的最後時光安排得這樣有人情味,這樣合理,這樣好,這樣的——自然而然,是人自作聰明的橫加干涉,死亡的過程才變得痛苦而又漫長。

一天上午。我突然發現我對面的同事淚流滿面,一個50多歲的男人的失態讓我詫異。忙問他怎麼了,他告訴我看了上面的文章想起了他母親臨終前情形,他說就像上文描述的那樣,覺得母親冷了給她穿保暖的衣服,蓋厚厚的被子,覺得母親幾天沒有進食,不停給她點滴,他母親想回家,可他堅持讓她住在醫院。他自認為盡了孝心,可是沒想到給她帶來莫大的痛苦。

人總是要死的,帶著輕鬆、美麗踏進另一個世界,一定會走得更好。現在,我讀到了這篇文章。我要保留著它直到最後的時光,如果有可能,我要求我的孩子照此辦理,任我的靈魂作最後的欣快飛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