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然拚讀和音標,你該讓孩子學哪個?

開篇先跟大家道個歉,最近一段時間Wendy老師有點忙,沒有來得及更新公眾號。然後,然後我就在後台和評論區收到了不少忠實讀者的催稿,所以重整旗鼓趕緊碼字更新,以饗讀者。

在“如何給孩子進行科學的英語啟蒙”這個龐大的議題中,有關自然拚讀的話題在過去10年熱度不減,與它相關的話題之多不勝枚舉。其中一個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自然拚讀和音標,該讓孩子學哪個?”殊不知,這個問題本身,就問錯了。任何直接給你一個確切回答的人,都是百分之一萬的忽悠。

今天,Wendy老師就跟你一起嘮嘮這個問題。

---------------

自然拚讀和音標,不是一類東西

想要知道該讓孩子學哪一個,首先要知道自然拚讀和音標到底都是何方神聖,了解它們是什麽、做什麽用的,你才能知道要給孩子選哪個。

相比之下,音標這個概念更容易理解,我們先從這個說起。其實音標也有很多套,最出名、你可能最熟悉的一套,叫做國際音標(英語: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縮寫: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簡單地說,國際音標是一套嚴格遵循“一音一符”標準的注音符號系統。那它最初是被發明來做什麽呢?

國際音標最早是英法兩國學者創定的,主要用來讓語言學家們標注印歐語言、非洲語言和一些少數民族語言的發音的。後來呢,由於這套系統是嚴格遵循“一音一符”標準的,也就是一個音標符號只有一個發音,所以逐漸就擴大了應用範圍,不局限於語言學家們做研究,而用來給外語學習者學習另一種語言的發音了。

這所謂嚴格遵循“一音一符”標準為啥很重要、也很有價值呢?以英語為例,一個元音比如“a”在不同的單詞中有若乾種發音,一個輔音比如“c”在不同的單詞中也有若乾種發音,初學者沒有辦法知道哪個是哪個。所以當外語學習者去學習一門外語的時候,可以借助這套注音符號去學習這門語言的發音,尤其是遇到新詞的時候,自己就可以按照音標把這個單詞的發音拚出來。

IPA英語音標中有20個元音,28個輔音,共48個。還有一套比較流行的按照美語標準發音制定的音標叫做KK音標,共計有44個,其中輔音有24個,元音有20個。這就是為什麽你經常會看到所謂英語音標和美語音標兩種音標,其中幾個注音符號還不一樣。

那自然拚讀又是什麽?自然拚讀的英文叫做Phonics,其實把這個詞翻譯成自然拚讀或者自然拚讀法,可能在某些層面上會讓人誤解它的含義。自然拚讀到底是什麽?美國專家們給的定義是這樣的:

Phonics instruction helps children lear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tters of written language and the sounds of spoken language.

It’s a method for teaching reading and writing.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自然拚讀法幫助孩子學習文字中的字母和語言中的發音之間的關係。它是一種教授閱讀和寫作的方法。

僅僅從定義就可以看出來,這兩者壓根就不是一種東西,甚至都不是一類。不應該放在一起去比較。

學自然拚讀和學音標的區別

剛才講到國際音標嚴格遵循“一音一符”的標準,學會了之後就可以自己去學習和認識新單詞,聽起來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學習方式,但是它存在著一個天然的大bug。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交流沒有那麽頻繁,學習另一門語言的需求也就沒有那麽強烈和迫切。有學習另一門語言的需求的人,也沒有那麽多,主要集中在很少的領域和人群,比如從事貿易通商往來以及以歐洲為代表的多民族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和外交往來的商人、外交官,以及一少部分學者。

即使有學習需求,這些人對外語學習的訴求並不高,要麽就是日常簡單的溝通,要麽就是以文字形態為主,比如閱讀條約和文獻,書寫條約和文獻等等。所以,大部分有外語學習需求的人,並不需要在語言和文字層面對另一門語言達到精通的水準,也就不需要從小學習,不需要遵循先聽說、後讀寫的規律去學習。比如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學習外語的目的主要是文字部分,就是為了閱讀文獻、用另一種語言書寫文獻。

我們返回頭來再看音標。它原本是一套注音符號系統,但是通常沒有人會在學習中僅僅聽到一個單詞就能寫下這個詞的發音,然後用聽力字典去查閱這個單詞。相反,音標的使用場景通常是這樣的:學習者看著一個單詞的形(文字形態),對照它的音標去嘗試發音(語言形態)。換句話說,聽說技能(對象是語言)和讀寫技能(對象是文字)混在一起了。

簡單地說,借助音標這種方式學習,顯然是一種適合成人學習語言(其實更偏向以文字,就是讀寫技能為主)的工具。對於3歲就啟蒙的孩子,由於已經具備了大量的聽力輸入,對英語語言的語音系統非常熟悉,音素意識建立得比較好的時候,根本就不需要學習音標。

那自然拚讀有能解決什麽問題?幫助孩子實現什麽?顯然不是“看詞能讀,聽音能寫”。其實,自然拚讀是學來搭建英文語言和文字之間關係的。這句話還是太學術,我來給你翻譯成大白話:自然拚讀是一種工具,讓孩子在完成了英文語言學習、也就是聽說已經解決了之後,過渡到學習文字、也就是讀寫技能的一種工具。這樣的工具一共有兩種,另外一種叫做Sight words。

熟練掌握這兩種工具,才能讓孩子的讀寫水準有可能高度接近母語使用者——你可別拿中國人的英文閱讀水準說事兒,中國大學六級水準要求閱讀速度為100詞/分鐘,美國小學生三年級的閱讀平均速度要求為130詞/分鐘。這就是差別。而今天這個時代,把英語僅僅學成一門學科,在高考中考個好成績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目的,但是如果僅僅把取得良好的考試成績當做唯一的目的,孩子進入大學、進入職場之後必然是處於競爭劣勢的。

換句話說,啟蒙比較晚、通過音標作為工具同時去學習英語的語言和文字,大概率上講未來在進行應用的時候,產生“聾啞英語”的可能性大,閱讀水準達到的高度有限——千萬不要拿外語大學、英語專業的人說事兒,絕大部分人是不可能花費4年時間心無旁騖、沒有其它學科的干擾,專門去學習一門語言的。

3歲啟蒙學自然拚讀,8歲啟蒙學音標

結論並不難。經過上面的分析,3、4歲開始進行英語啟蒙的孩子,應該學習自然拚讀,最佳學習年齡大約為5-8歲,也就是經過了2年左右的聽說積累,滿足了兩個條件的時候去學習自然拚讀:

對英語語言的語音系統非常熟悉,音素意識建立得比較好。表現形式有以下幾個:能夠較為輕鬆地識別英語中的發音,回答“What is the first sound of cat?””What is the last sound of lake?”這樣的問題。能夠辨識單詞中的音節,能夠清晰模仿單個詞或者簡單句的發音。

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聽力詞匯,所謂聽力詞匯就是無論以單個詞還是簡單句出現的時候,孩子知道這個詞或者這個句子的意思——我說的知道並不是翻譯,而是能夠以執行指令、回答問題、完成動作的方式進行反饋的。只有這樣,孩子學習了自然拚讀,才真正能夠幫助到閱讀。沒有聽力詞匯的積累,自然拚讀學了也是白學。

如果孩子是8歲開始啟蒙的,基本上就是遵循成人學習外語的路徑了,學習音標更合適。如果孩子是在3-8歲中間的某一個時間點開始接觸和學習英語的,越接近3歲越應該學習自然拚讀,越接近8歲越應該學習音標。

小結

那麽孩子應該學自然拚讀,還是應該學國際音標?綜上所述,這取決於你想讓孩子的英文最終達成什麽水準?如果你希望孩子的英文水準越接近母語(也就是中文)的水準,那越應該使用類似於母語的學習方式。換句話說,你希望孩子的英文水準越高,就越應該在3歲左右啟蒙;就越應該用母語為英語的孩子使用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自然拚讀。因為國際音標是給學外語的人準備的,如果你的孩子從8歲甚至更晚開始系統學習英語,那學國際音標可能更合適一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