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達闥科技黃曉慶:成本因素限制機器人普及

“很多人擔心機器幹了人的工作,人就沒有工作好做了,這是非常錯誤的。”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達闥科技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黃曉慶表示,AI時代,人類會從服務前台退到後台,“從做這個工作,變成訓練、指揮機器人去做這個工作。”

黃曉慶指出,目前市場上的機器人通用性並不強,主要是一些垂直服務、專業服務,服務對象是政府和企業。“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需求,從接待到清潔、安保、零售,每個行業的機器人都有可能是通用的,也可能是特製的,但核心是每一個垂直應用中人不願意做的工作由機器人完成。”

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8年)》顯示,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在2018年達到298.2億美元。其中,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87.4億美元。在2013-2018年,產業平均年增長速度為29.7%。

達闥科技是一家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主要從事雲端智能機器人,該公司的願景是“在2025年為每一個家庭提供保姆機器人”。不過,要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

黃曉慶表示,從機器人的角度看,成本是機器人普及的主要限制因素。他以智能手機行業類比,智能手機經歷了從多芯片變成單芯片,螢幕從傳統的電阻觸摸屏變成電容觸摸屏,待機時間不斷變長的發展歷程。機器人行業也面臨類似的問題,“我們要把系統集成水準提高,現在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製約就是要把機器人做成多關節、能夠乾活的機器人,它的柔性關節成本一定要下降。”

達闥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汪兵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雖然傳感器和硬體的價格不斷在下降,但是機器人的價格依然很高,沒有形成市場規模。掃地機器人由於價格較低,較為快速地進入普通家庭,但是大多數類別的機器人,特別是具有更強功能、高精度移動底盤、機械臂的機器人,價格依然是痛點。

環境也會製約機器人的使用體驗,黃曉慶指出,“室外定位現在有RTK技術(實時動態差分法),可以把GPS或者是北斗增強,但是室內完成精準定位具有非常大的挑戰。”

隱私、數據安全問題也廣受關注。由於在與機器人的互動過程中,機器人會不斷收集用戶的圖像、語音、行動數據進行導航和決策,這些數據有的在本地處理,有的在雲端處理,因此數據安全也是關鍵問題。

而對於達闥提出的雲端機器人而言,網絡時延也將很大程度上影響用戶體驗。“比如說4G網絡可以支持相當有效的雲端機器人的應用,但是如果每家都有雲端機器人,那4G網絡就無法承受,這需要5G網絡,需要速度更高,延遲更低的移動通訊網絡。”

與市場上不斷提高邊緣側智能方案不同,達闥採用的是雲端智能,即把機器人的大腦放到雲端,用專用的網絡連接到機器人身體上,形成雲端智能機器人。

對此,黃曉慶表示,“你可以把20個交通規則教給一條狗,但是你要讓這條狗學會全上海所有的交通規則是不可能的,所以對運算的需求大到任何的邊緣計算都實現不了,需要1000億個神經元,真要實現智能需要雲端智能。邊緣計算可以解決一些決策頻率很高、智能要求不高的運算,未來智能計算機器人也需要邊緣計算,邊緣計算成本越低越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