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智慧大腦”提升生活體驗

在中國國際家用電器暨消費電子博覽會上,小朋友與智能機器人互動。

許慶勇攝(人民視覺)

成都市民使用人工智能手機軟體識別商品。

本報記者 宋豪新攝

核心閱讀

“刷臉”讓出行和消費更加安全便捷,翻譯“神器”通曉多國語言,算法可推薦“更懂你心”的商品和內容……人工智能正在全方位提升人們的生活體驗

城市綜合服務機器人將變成虛擬的智能辦公大廳,可辦理房地產過戶、公積金、水電費、車輛違章等一系列流程化政務,從而實現“最多跑一次”的目標

創造更加智慧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正在把人們從一些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刷臉、語音識別、算法推薦等豐富多樣的應用也走進生活

一道小小的手機螢幕劃痕也會有很多不同的特徵,比如位置、長度、深度等等,衡量部門通常只有零點幾毫米,對精度的要求非常高。舉例來說,如果長度在1毫米以內的劃痕是合格的,那麽1.1毫米的劃痕就是不合格的。可想而知,採用人工方式對手機螢幕進行檢測,存在非常高的誤判率。而且,這種方式還易受到操作者疲勞度、責任心、經驗等因素的影響,暗室環境又極易造成視覺疲勞和損傷。

隨著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具有學習能力的影像識別系統正在越來越多的手機組裝工廠“上崗”。它們不僅能做到“火眼金睛”、精準定位缺陷位置,還能通過對大量圖片的深度學習,形成自主分析的能力,幫助使用者留存生產數據、回溯問題原因,從而“舉一反三”,不斷改進工藝。

如今,人工智能“質檢員”在汽車噴漆、建築高危部位檢測等行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漏檢率極低,已不輸於從業多年的“老司機”。

人工智能向深度運用,正在把人們從一些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修全看來,當前人工智能正處於由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逐步發展的過程中,針對解決各類專門任務的單項智能逐步成熟並進入產業化應用,大量簡單重複性任務將越來越多地由人工智能完成。

在京東集團,具備一定情感智能的人工智能客服每天服務大量的用戶,它們不僅能回答人機互動過程中的問題,包括售前導購、售中物流、售後服務等,還能理解消費者的情緒反應,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京東集團副總裁、人工智能平台與研究部負責人周伯文認為,人工智能不僅讓服務更具效率、更有溫度、降低了運營成本,還能讓人工客服來聚焦解決更為複雜專業的問題,從而讓整體的服務品質得到提升。

除了“替代”,人工智能還改變了一些行業的工作模式,成為人們得力的助手。李修全舉例說:“司法助手能夠幫助法官找到最相近的判例,行業分析助手幫助分析師完成大量數據收集和報告梳理工作。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給絕大多數的工作崗位帶來的變化應該是工作模式的改造,而非簡單的替代。”

除了工作方式的改變,人工智能也在其他方面提升人們的生活體驗。刷臉入住、刷臉進站、刷臉支付,讓出行和消費更加安全便捷;翻譯“神器”的問世,讓出國的人多了一位通曉多國語言的“翻譯官”,溝通成本不斷降低;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據用戶的瀏覽習慣,推薦“更懂你心”的商品和內容……

作為人工智能的代表性應用,自動駕駛技術也已走進生活。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國內一些廠商展示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就引發了廣泛的關注:通過攝影頭、雷射雷達等傳感器收集的路線數據,經由人工智能算法的決策與規劃,自動駕駛汽車既能持續監測路面情況和周圍物體,還具備車流判斷、路牌識別、避障等能力。“作為人工智能領域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產業,自動駕駛將能夠滿足人們未來出行、生活的需求。”Roadstar聯合創始人衡量說。

助力提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水準

讓智慧政務不斷延伸,為交通擁堵“對症下藥”,使患者看到康復希望,人工智能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

近日,一款城市綜合服務機器人在浙江省德清縣亮相,這款機器人採用獨特“懸浮”六面體蜂巢空間設計,設有語音、視覺、觸覺等多類型互動入口和中英文雙語會話模式,可幫助用戶查詢交通、旅遊、住宿等多種實用資訊。與市政系統打通後,這款城市綜合服務機器人還將變成虛擬的智能辦公大廳,可辦理房地產過戶、公積金、水電費、車輛違章等一系列流程化政務,通過“一窗受理、集成衣務、一次辦結”的服務模式,從而實現“最多跑一次”的目標。

在周伯文看來,在人工智能技術的驅動之下,智慧政務時代將加速到來。他認為,除了依賴前沿的人工智能軟硬體技術,智慧政務更需理念創新。“一是資訊從數據化向智能化過渡,讓機器的邏輯判斷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二是從孤立發展到整合規劃,打破‘資訊孤島’,實現互聯互通;三是將政務服務延伸到城市的各個角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人工智能還為城市交通擁堵提供了破解之道。面向交通行業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管理系統基於電腦視覺技術,可對車流人流等進行識別,並在此基礎上構建數字路網、認知分析、研判決策等分析平台,實時精確地分析城市交通擁堵原因,幫助管理者“對症下藥”,實現科學治堵。在安徽宣城,“城市交通大腦”覆蓋了當地59%的路段,全路網平均停車次數下降22%,平均擁堵時間下降了5%,平均車速提升25.4%。

新加坡國家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德紘認為,破解世界性交通難題的技術革命正在發生。利用完備的數據及先進的人工智能理論方法,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將實現交通路網的智能化、動態化和高效平衡運轉,從本質上打造自我調節、與人良性互動的交通環境。

在醫療領域,人工智能也讓更多患者看到了戰勝病魔的希望。深度學習算法可幫助完成更高通量的基因測序,盡早提示健康風險;智能診療可在更大樣本的基礎上建立病症模型,幫助醫生判斷病情;醫療影像識別能夠輔助醫生篩查醫療影像,讓“讀片”更加精準高效;人工智能家庭醫生在常見病治療和慢性病護理方面,將有效填補醫療服務資源的不足;對於偏遠地區和基層醫生來說,人工智能也將成為他們的得力助手。

“人工智能對生活的影響與日俱增,覆蓋領域正加速擴展並不斷深化。”湖南師范大學人工智能道德決策研究所碩士生導師孫保學認為,“長遠看來,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將助力提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的水準,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

引導人工智能更好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就業替代、算法偏見、數據隱私、安全威脅等問題不容忽視,需進一步完善法律政策體系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創新和應用所催生的一大批新技術也在不斷嵌入各行各業之中。“未來社會,人類與智能機器共存將是一種常態,我們應該積極引導人工智能的良性發展,利用它來服務社會、造福人民。”孫保學說。

“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存在多層次性和階段性特徵,對就業的替代將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大範圍替代不會集中發生。同時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的逐步深化,也將創造大量新的就業。”李修全指出,人工智能將大幅拓寬市場規模和交易半徑,細化市場分工,催生眾多新業態、新模式,從而創造各領域的新就業。

李修全指出,在此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對傳統崗位可能帶來的替代風險,重點關注中端崗位從業人員的轉崗再就業問題;發揮好政府、企業等不同主體作用,處理好相關行業的就業保障和轉崗再就業問題。“同時,還要盡快建立起適應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就業培訓體系和終身學習體系,滿足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高技能高品質就業崗位的人才需求。”

專家同時指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迭代和大規模應用,所衍生出的算法偏見、數據隱私、安全威脅等問題和挑戰,未來也將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人類與人工智能在互動過程中的衝突也將增多,越來越多的倫理挑戰會逐漸凸顯。”孫保學說。

“人工智能本質上是一個工具,關鍵看人怎麽去用它。”快手科技CEO宿華認為,要用正確的價值觀來指導人工智能,應對算法偏見(指程式設計中包含的開發者或數據的偏見)和“資訊繭房”(指人們在資訊領域習慣被興趣引導,從而失去對外界的整體認知)的挑戰。“在這方面,不能隻讓工程師關起門來討論,還應該動員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討論,讓算法更有利於社會的公正。”

孫保學表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資訊技術創新在使社會變得更加開放和透明的同時,也對保障資訊安全和個人隱私提出更大挑戰。他建議,下一步應建立和完善智能社會的法律政策體系,加強人工智能開發和應用的頂層設計;盡快制定人工智能產業的安全標準,推行安全認證制度;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的監管體系,防止人工智能被非法利用或偏離正常軌道運行。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5日 16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