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漢血尿三年,醫生切除癌變「下水道系統」,將尿液從腹部引流?

近日,長沙市第三醫院泌尿外科為70歲腎盂癌合併膀胱癌伴腎門淋巴結轉移的患者進行了左腎全切+左輸尿管切除+膀胱全切術+右輸尿管腹壁造口術,患者術後恢復良好。

70歲老漢血尿三年,一查是腎盂癌+膀胱癌

70歲的孫爺爺「下水道」一直不太通暢。早在2006年的一次檢查中,孫爺爺就被查出患有左腎結石,經手術取出了一顆鵪鶉蛋大小結石,醫生囑咐孫爺爺要多喝水,孫爺爺卻不甚在意。

三年前孫爺爺又出現了排尿困難的情況,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攝護腺增生。在做了攝護腺汽化電切術後排尿順暢了,但是排出來的卻是血尿。

孫爺爺為此求了不少醫、尋了不少葯,情況時好時壞,血尿一直反覆。雖然孫爺爺日漸消瘦,但由於身體沒有其它不適,他也就一直沒有重視。

近兩個月,正準備出門乾活的孫爺爺發現手和腳怎麼也使不上勁,臉色也變得越來越煞白。在家人的勸說下,老人到附近醫院進行檢查。

醫院考慮他患的是惡性腫瘤晚期,活不過3個月。建議孫爺爺直接回家。孫爺爺和家屬焦急萬分,抱著一絲希望來長沙就診。

長沙市第三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王建喜檢查發現,老人左腰部有一塊拳頭大小的腫塊,結合家屬對病史的描述,懷疑老人是腎臟腫瘤,將孫爺爺收入院以進一步檢查。

磁共振的結果證實了王建喜的懷疑:左腎盂癌並膀胱種植性轉移,由於癌腫組織堵塞了左側輸尿管,孫爺爺的左腎重度積水,已腫大到正常的5倍,需要儘快對癌腫組織進行手術切除。

然而孫爺爺由於長期血尿,貧血情況非常嚴重,無法承受如此大的手術。

攻艱克難行「下水道」全切術

長沙市第三醫院泌尿外科團隊多次討論,決定先為老人糾正貧血改善一般身體狀況.

再根據ERAS(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為老人行左腎全切+左輸尿管切除+膀胱全切術+右輸尿管腹壁造口術,儘可能縮短手術用時,減少術中出血。

手術如期進行,孫爺爺的左腎、左側輸尿管和膀胱及癌腫組織被完整切除。整個膀胱全切,尿液又該從哪裡出來呢?

傳統的迴腸代膀胱的方式不僅手術耗時較長,而且術後還有禁食時間長、腸粘連以及腸梗阻等風險。

王建喜果斷選擇了右輸尿管腹壁造口的方式,即將右側的輸尿管裡面放置一根輸尿管支架管牽引到腹壁做一個造口,使右腎產生的尿液直接經由右輸尿管在腹壁的造口流入外接的造瘺袋中,手術僅耗時2個半小時,並有效降低了出血、感染等術後併發症的風險。

術後第二天,孫爺爺肛門排氣,可以開始進食。

保護「下水道系統」,這個習慣很關鍵

王建喜介紹,腎盂癌是指發生在腎盂或腎盞上皮組織的尿路上皮惡性腫瘤。雖然病因尚不明確,但慢性炎症、結石刺激、接觸致癌化學物質常常是腎盂癌的誘發因素。

「在患者切除的左腎裡,明顯可見結石。長期的結石刺激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他的腎盂癌的發展。」 王建喜解釋說。

「多喝水,多活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預防泌尿系統的疾病,特別是腎結石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王建喜提醒,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早發現早治療,癌症沒有那麼可怕。身體出現不適後及時就醫,不要把小毛病拖成大問題。

(編輯Rachel。)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市第三醫院 姚茂燕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