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因素促使海外資金湧入中國ETF

中國基金報記者 姚波

中國ETF獲得越來越多海外投資者的關注和興趣,一些價值投資者已經發現,中國股票的估值越來越合理,成本越來越低,已經開始買入。一些反向投資者認為,許多投資者誤判了貿易摩擦局勢,尤其是在我國政府開始采取提振市場信心的措施後,可能存在著新的投資機會。

與A股市場的震蕩下行相比,ETF的活躍呈現出另一番景象。截至10月26日,追蹤中國A股的ETF獲得大量資金流入,尤其是創業板和上證50等ETF中一些產品的資金流入量僅次於2015年股市上漲時期,相比較,同期上證指數經歷了自今年6月以來最大的跌幅。

境外市場也亦步亦趨。香港上市的南方東英富時中國A50ETF近期獲得了大量資金湧入,僅10月23日到25日3天就獲得1.75億美元流入。

同時,在過去一個月,許多美國上市的中國ETF也獲得資金青睞,安碩中國大市值ETF獲得2.3億美元的新增資金;安碩MSCI中國ETF獲得了2.9億美元的新增資金;Xtrackters CSI 300中國A股ETF也獲得了1.26億美元資金。

依據測算,目前MSCI中國指數的2019年預期PE值已經只有9.4倍,這一估值水準已經跌至2016年的水準。而且市場預期中國上市企業的盈利增速明年仍可達15%。相比較,美股的估值仍處在歷史高位。

CGQ資本合夥人簡恩表示,目前已經在減持美股增持新興市場和歐洲股票,雖然還沒有大量買入中國股票,但他認為中國A股的估值已經非常具有吸引力,而且政府的救市措施也會讓市場迅速觸底。簡恩表示,不可忽視政府的意志和安撫投資者的能力。

管理著8億美元資金的馬修斯中國基金的管理人馬特克指出,市場對中國前景的擔憂是多餘的。他指出,其所偏好的高品質中國股票已經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要便宜15%,他已經在近期市場恐慌時,買入了不少具有品牌效應和良好現金流的公司。

海外市場分析認為,不排除國家再次入市,增量資金如果直接入市來提振市場,可能會轉向被動資產,這也是ETF資金買入大增的一個原因。從過往來看,一些投資者推測國家總是在股市背後支撐市場,如果國家通過主動投資參與救市,則意味著更多的市場噪音和系統風險。如果通過被動資產投資,投入市場的救市資金既可以平滑市場波動,又能免於陷入道德風險。

中美之間的貿易糾紛已經影響到中國ETF,投資者往往過多關注意短期投資噪音而不是長期的基本面。部分投資者甚至是華爾街基金經理,讓政治因素影響了投資判斷,但這反而會為敏感的逆向投資者創造投資機會,並促使資金越來越多地開始關注中國股票,這也是中國ETF近日火熱的一大原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