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度!千億外資望掃貨A股 ETF全面抄底外資票

2018.9.29

2017年10月1日~2018年9月30日,一年時間陸港通北向資金淨流入2679.57億元。

當外資都在“走正步進場檢閱A股”的時候,投資者該怎麽買?

當低估值的高成長股票跌的遍地開花的時候,投資者該怎麽買?

當下跌三年、跌幅腰斬的市場開啟大門走向國際、當優質公司回歸改善A股品質、當越來越多的配置型產品層出不窮的時候,投資者該如何真正配置自己的資產、規劃自己的投資?

除了QFII的主動管理投資以外,無論陸港通北上資金、MSCI資金、以及明年的富時羅素資金,現階段投資A股的主要範圍就在“北上”成份股、MSCI成份股、及富時羅素成份股中。而這“三大池子”的成份股很多都相互重疊。

外資正在掃貨,小散如何買?除了買其中的三兩隻股票,怎樣才能全面覆蓋外資的獵物?答案就是---ETF。

今天的主題:ETF基金

最新數據顯示,截止今年7月,全球ETF類基金規模達到5.12兆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預計2020年達到7.6兆美元規模。

iShares是全球最大的ETF資產管理公司,截至2017年3月,旗下有339隻ETF/ETP,管理資產超過14330億美元,佔全球市場份額約36.6%;緊隨其後的是先鋒集團(Vanguard),有145隻ETF產品,管理資產約7219億美元,市場份額18.4%;第三名是擁有269隻ETF的SPDR ETFs,管理資產約5726.6億美元,佔市場份額14.6%。2009年,貝萊德從巴克萊手中收購iShares。

為什麽此時要說ETF?

不僅僅與當前A股市場有關,ETF憑借它的優勢已經成為發展最快的基金產品之一:在美國,被動管理型基金佔比達到1/3;在歐洲,被動管理型基金佔比過去十年翻了一倍,很多養老金、企業年金選擇ETF基金。關鍵是,似乎投資者對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收益不太滿意。

再多說一句,一些國家在股市極端情況下也通過申購ETF基金的方式進行救市。

ETF的優、劣勢:

對我們小散來說,ETF基金給缺乏基本面研究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廉價、更不容易犯錯的參與市場的方式。

ETF的套利:

ETF的套利我簡單說說,感興趣的知道原理就行了,因為普通小散很難參與。關鍵在於ETF基金的申、贖有兩種結算方式:現金和實物(就是按比例配置的所有成份股)。其次,當出現套利太空時,嗅覺敏銳的各路機構、大資金憑借先進的交易系統能夠快速套利,也就瞬間填平了價差,所以,ETF的淨值與價格絕大部分時間都相差無幾。

ETF有兩個價格:淨值和交易價格。淨值是場外申贖時的價格,也是基金的真實價值。交易價格跟股票一樣,二級市場買賣的市價。

如果淨值

如果淨值>市價,在二級市場買入ETF,然後在場外市場贖回ETF份額得到一籃子股票,再在二級市場賣出這一籃子股票,賺差價(忽略交易費)。

接下來看國內當前ETF基金的分類

ETF基金分類:

截止9月25日,當前兩市ETF基金共183隻,大部分為股票指數型。

一、二級分類綜合來看,股票型134隻且全部為被動指數型,債券型和混合型較少,分別有8只和4隻,主要是長債和金屬類。另外貨幣市場類有27隻,QDII類10隻,其中多為境外股票指數型。

理論上,ETF基金有各種類型和分類,但通常媒體或大家經常說的“買(定投、布局)ETF基金”,這裡指的一般都是股票被動指數型ETF,也就是第一列。

ETF的市價與所跟蹤的指數是什麽關係呢?

50ETF與上證50指數

以上證50指數和50ETF為例,兩者走勢基本吻合,其他指數與所對應的ETF同樣如此。

ETF基金就是根據其模擬的指數,按指數編制的規則、比例、成份標的,百分之百的進行配置,以達到完全複製、最小誤差。

所以,指數與對應的ETF走勢整體一致才對,不一致就有問題了。

面對2018年以來的股市,國內ETF們的收益率處於何種水準?

各類基金2018年以來收益率統計

我統計了所有類型基金今年的表現,表中上半部分是各類基金的對比,下半部分是ETF和指數的關係。

說明:這裡ETF的收益率是基金的複權部門淨值,並不是二級市場的市價。原因:1、淨值是基金的真正價值;2、市價雖有波動,但套利因素使其與淨值總體一致,因此統計淨值能夠代表市價。3、最關鍵的,目的是看ETF基金到底是否值得投資,能否跑贏同行、跑贏市場,而不是看它市價值不值得炒。

貨幣基金可以忽略,畢竟和股市關係不大;商品型基金也不用太關注(至少現在是這樣),因為大都為黃金類基金,金價暫時還起不來(以後找機會專門弄一篇文章跟大家講講黃金)。這兩塊我展示出來只是給大家個概念,看看今年到現在所有的資產收益都是什麽個水準。跟股市關係最大的還是主動型和被動型。

先看上半部,剔除債券型基金,在股市相關的基金中,ETF類年初至今(2019.9.25)的收益率平均值-12.03%、中位值-12.35%(剔除QDII、分級基金),雖然為負但已位列第2,僅次於混合型。實際上,混合基金中包含偏債混合型(股票佔資產比例最高不超20%),如果再剔除這類基金,ETF的收益率應該能排到第一了,畢竟今年債市還在走新高。

再看下半部,選了幾個重要的ETF和指數進行對比。兩個特點,一是大盤的指數、ETF基金表現遠遠強於中小創;第二,指數與對應的ETF收益率基本一致(理由上邊提到了)。

ETF基金和股票對比,簡直發現了新大陸。

一共3551家公司,交易中的有3542隻。年初到現在,跌幅20%以內的股票799隻,佔了22.56%,這還不算啥,跌幅-20%至-50%的股票高達2104隻,佔比高達59.4%,也就是六成股票至少跌了20%。然後還有28隻股票的跌幅在-50%~-75%之間,20隻跌幅超過-75%。

這一對比,截止當前50ETF年內跌幅-8.99%、300ETF跌幅-14.57%、創業板ETF跌幅-20.25%,簡直一個天上登月,一個地下鑽井。

今年到現在只有11.32%的股票上漲,真應了那句話“10人炒股7個賠2個平1個賺”,這還沒剔除今年上市的新股,要不估計都不到一成。賺錢的大部分漲幅也都在20%以內,而且是承受著大幅的波動。

如果選擇二級市場買ETF,選哪些?

交易最活躍的30隻ETF:

任何投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流動性,即便中長線也是如此。國內ETF基金本身就不多,180多隻,交易活躍的更少。

以9月25日為例選取了當日成交最多的30隻ETF(沒有用日均換手率,因為基金的換手率很低而且相差不大),9隻成交量超過1億份,還有三隻接近1億份,剩下的就在5000萬以下了。

剔除貨幣型,成交活躍的就是那幾個主流品種,比如50ETF、300ETF、創業板ETF、創業板50ETF等,再加兩個港股的ETF等寬基類。成交5000萬以內的多為行業ETF、非主流指數的ETF。另外還有4隻MSCI ETF,未來他們的成交會越來越活躍。

流動性有了,但哪些最賺錢?

今年以來ETF基金淨值漲幅排名:

比較不幸,今年投資境外的ETF最賺錢,排名靠前的大部分是QDII型,並包攬前三,兩個納斯達克的收益率20%以上,一個標普500的14.7%。

國內標的第一的是滬50ETF(510600),收益率3.71%,然後是兩個港股的ETF,基本就算沒賠也沒賺。跌幅較小的ETF是銀行、價值、能源等行業ETF,符合A股今年的行情特徵。

對ETF基金規模的觀察

ETF是根據規則被動且滿倉投資,即不選時、不選股、無腦買入。這種模式下,只要基金份額大規模的持續淨增長,相應股票(股市)就同步上漲。實際情況是這樣麽?舉例:創業板50 ETF。

可以看到,今年一季度開始,創業板50ETF的淨申購呈爆炸式增長,淨申購量分別為36.01億份、56.88億份,佔期初總份額比例高達1249.11%和146.24%,也就是分別達到12.49倍和1.46倍,總份額截止中報達到95.77億份。

顯然是有資金進場了,而且規模可觀。是誰呢?

是機構。也許看創業板跌了三年,於是年初開始進場抄底,而且隻買創業板的大權重,即所謂的“創藍籌”。

然而,二級市場卻不買账,只在一季度上漲了8.51%,隨後二季度便大跌近20%。截止9月30日市價為0.511元,淨值0.589元。

ETF基金這種資金進、出與股市漲、跌之間的背離並不少見,主要還是與A股相對封閉、機構太少、ETF規模較小、投資理念、投資者結構等因素有關。市場的從眾、恐慌、炒作、極端以及其他因素促使股市牛短熊長。

說句題外話:機構突然集中介入某隻基金,不一定是看好市場而抄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市場太惡劣,導致基金淨值大幅縮水、逼近成立條件的下限,因此管理人為了保住產品而大幅增加資本金,這種做法在當時2015年暴跌時較為普遍。

所以,很多人看到上半年創業板50ETF份額連續成倍增長,就跟了進去,結果被套到現在,即便從6月份算起,到現在還跌20%。

ETF基金應該怎麽投資?

簡單說幾個方法,不僅僅局限ETF基金,任何被動型指數基金、主題基金、行業基金、概念基金都適用。

1、對整體市場或行業的判斷。

這是前提,否則容易滿倉被殺。分析、判斷市場,並不是去預測點位,而是通過巨集觀、行業、政策、趨勢、市場的反應等因素綜合出所處位置及未來的預期,行業、主題型ETF也是如此。比如,現在買大盤指數ETF、還是買MSCI類ETF、或者科技ETF、醫藥ETF,還是買煤炭ETF、鋼鐵ETF?顯然前四個更好。

2、投資策略

策略有很多,但傾向於分期分批投資,不建議一把唆去賭。定投是主要策略,也適用於其他各種基金的投資。

定投又有N多種,都是策略。比如:定時等額定投、定時不等額(遞增/遞減)、定幅度等額、定幅遞增、階梯式定投、指標型定投等等。當市場反轉走牛時,又可以靈活調整定投策略。

3、交易方式

前邊說了,ETF是兩個價格、兩種交易方式,因為相差無幾所以收益率基本相同,采取哪一種都不會有多大誤差。場外申購、贖回就是開放式基金的模式,時間需要三、四天左右,QDII由於投資境外,時間更長,從贖回開始到資金到账需要7天。不方便,但適合長期不用的閑置資金,同時不同資產、不同國別分散投資。

二級市場交易ETF基金跟買賣股一樣,簡單、便捷、T+1模式。這種方式也可以定投、也適合長期閑置資金,但核心的問題在於人性。很少有人能夠根據策略按部就班的戰略布局、投資,而是跟股票一樣,一看價格波動,漲漲跌跌之間就不知不覺的成了“炒股”了。一旦變成“炒股”,就又回到“10人炒7人賠2人平1人賺”的怪圈。

當然,如果經驗豐富、對盤面趨勢的把握比較嫻熟,那二級市場交易ETF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外資的獵物:

回到文章一開始,小散如何全面覆蓋外資正在進行的掃貨?關注MSCI類基金、滬股通類基金、深股通類基金。這三類基金大多是開放式基金,就是只能在場外申購贖回方式交易(國內ETF型基金數量少,還有待發展)。我根據東財的分類統計出來了,在末尾。

另外,作為對A股整體的布局,可關注50ETF、300ETF等寬基類ETF。如果再考慮行業發展,一些科技類、生物醫藥類、消費白馬類基金也可關注,但這些大多是開放式基金,場外申購贖回。

MSCI類基金 三季度單季漲幅前20:

滬股通類基金 三季度單季漲幅前20:

深股通類基金 三季度單季漲幅前20:

來源:巨豐投顧

作者:秦亮 執業證書:A0680616110002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具體操作建議,據此操作盈虧自負、風險自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