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抗乳腺癌必不可少的「六顆心」

患了癌症,不僅是身體健康遭到破壞,心靈也受到重創。可是對抗癌症,我們必須要擁有強大的內心,才能戰勝疾病。那麼腫瘤患者需要具備幾顆「心」呢?

1、要有面對腫瘤的「堅強心」

一位57歲的有相當地位的、做黨務工作的領導,原本比較堅強、樂觀,且常常做他人的思想工作,成功勸阻過不少抑鬱頹廢者。但他因體檢偶爾發現胃有問題,百般打聽,最終得知自己確實患了胃癌,精神即刻崩潰。當天晚上他就選擇了上吊,沒成功。家人開始管住他,並動員許多朋友來勸解開導他。他一聲不吭,第三天晚上,乘人不備,跳窗自殺而亡。

人們對癌症的恐懼確確實實存在,而且非常嚴重。而對癌症恐懼的最大問題,就是「恐懼這種消極心理的本身」。恐懼之類消極心理是導致癌症(包括其他一些疾病及癥狀等問題)日趨嚴重,甚至是迅速惡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者首先應該明白,恐懼是人體很正常的心理反應,不必有過重的壓力和負擔。對於已經發生的事實,要設法冷靜下來並坦然面對。大家不妨將自己最感到的事情一一羅列出來,當你直面它時或許你會有一種感覺——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可怕。

2、要有正視病情的「平和心」

上海中醫藥大學何裕民教授在無錫看診時遇到過一位患者。因為患者性格比較較真,又從事教師職業,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看診時一直都在糾結:我平時習慣都很好,怎麼偏偏得了這種病?我前些天一隻眼睛怎麼就突然看不見了……,另一隻眼睛的視力也急劇下降,我以後不會什麼都看不見吧?……我的指標最近一直老高了!我一直在研究自己是怎麼得了這種病的!……她的話讓醫生都感到很揪心,可想而知她本人的心情會有多麼的壓抑了。

同樣的半杯水,快樂的人看到的是缺少的那一半,悲觀的人看到的則是擁有的那一半!所以快樂的關鍵是要看到所擁有的,想著還擁有的,所謂「知足者常樂」,抱有這樣一種心態對於腫瘤的治療真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無論何時,無論何事,我們總能找到擁有的,我們總能得到滿足。記住!能左右我們心情的並不是環境,而是我們的心境!能決定我們是否幸福的不是外界,而是我們的內心!

3、要有抻拉不斷的「橡皮心」

在新疆做生意的陳女士2002年因右乳頭流血水到上海治療,手術很成功,但在術後化療時發現了肝轉移,於是在化療有所控制的情況下,對轉移灶做了姑息性的切除,病情緩解後她便帶著藥物返回新疆繼續工作。也許是工作太疲勞了,她又出現了背痛,檢查發現是腰椎轉移,於是再次回到上海治療,背部做了放療並配合服用藥物,病情恢復的不錯。

但過了一年左右,在複查時發現左肩胛骨又見轉移,兩肺也有小結節, 這下她徹底放下生意,一心治療,不知經歷了多少次化療、放療,並天天配合服用藥物,近三年裡,她除了肺內仍有一些小結節,偶爾有些背部疼痛外,未再見到新問題,骨掃描也未見新問題,原有的濃聚病灶則明顯消退,骨轉移穩定了。

樣板戲《沙家浜》裡有一句台詞:「勝利,就在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治療癌症,患者可能要反覆忍受多種治療方式的痛苦,並且在病情控制後還需要堅持做到定期複查,以防腫瘤出現複發轉移情況,所以「堅持一下」的心態真的很重要。治療癌症就保有一顆抻拉不斷的「橡皮心」吧,發現癌就治,未發現就查,癌症是打不敗我們的!

4、要有反思改正的「懺悔心」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 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拚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一一讀於娟《生命日記》,淚如雨下,感悟生命真諦。

復旦女教師於娟在患癌後發自真心的「反思」真的值得我們警惕。不要再瞎吃八吃、暴飲暴食、嗜葷如命,不要再拚命工作、天天熬夜,不要再小瞧周邊的環境狀態,特別要小心傢具中的甲醛!

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已經得病就自暴自棄,認真反思過往不良的生活習慣,即使從現在開始改變也一點都不晚。癌症是一種生活方式病,我們生活方式的改善對病情的有效控制意義重大。但自我改變還需要具備耐心,不可操之過急,但要儘力而為,一點一點堅持改善。

5、要有對戰癌魔的「自信心」

「91歲高齡」!「身患癌症」!「42.195公里全程馬拉松」!「破紀錄」!

這位創造奇蹟的91歲美國老太名叫哈麗亞特·湯普森。很難相信她是位癌症患者,且身患口腔癌和皮膚癌2種癌症,做過數十次的放療。去年她參加了美國舉行的搖滾馬拉松比賽,即使跑得很辛苦、很艱難,中途也有過放棄的念頭,最後她還是堅持跑完了全程。並且以7小時7分鐘42秒的成績榮獲90-94歲年齡組的冠軍,並刷新了塵封已久的記錄(之前是9小時多)!這一串數字應該是對老人最好的讚賞及肯定!她表示活著就是老天的饋贈,明年如果還活著還會來參賽。

上海中醫藥大學何裕民教授團隊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1349例癌症患者中自我滿意者僅佔29.5%,而在對近2000名康復五年以上癌症患者的臨床隨訪中,發現80%的患者對生活目標的苛求有所下降,自我滿意感顯著上升。所以,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對患者的術後康復非常重要。

生活本身是沒有色彩的,你將它塗成灰白,它就贈予你冷清淡漠,你賦予它彩虹,它就會還你一根甜甜的棒棒糖哦。

6、要常懷對親屬的「感恩心」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些話真摯地傳遞著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幾乎所有癌症患者住院期間都有家屬陪護,面對家屬的悉心照料,是否會心存感激?一些患者認為自己生病了,家屬「理所當然」要來照顧,而忽視了自己對家屬的感激。

根據"權利和義務對等」的原則,家屬有照顧患者的義務,但家屬也有「得到患者感激」的權利。如果只有義務而沒有權利,對家屬是不公平的。其實對於病床上的患者而言,有時你並不需要實際行動,一個心念,一句話語,也能體現感恩,讓親屬備感溫暖,須知,在抗癌道路上,他們有時比你走的更辛苦......

其實癌症也並不是很可怕,要得到科學的治療與合理有效的康復,帶瘤生存幾年,幾十年都不是難事,更腫瘤康復資訊,請關注「康復樂園」公眾號平台了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