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佛法是道,它清淨、無瑕、無垢染!

導讀

真正擁有出離心的標準就是,你可以隨時拋棄任何你熟悉的東西,你可以走出任何你習慣的場景。不會有猶豫,不會有不捨。擁有出離心並不表示你要離家出走,或者把財產全部捐出去。你無需擔心它會剝奪你的財產,或者會剔光你的頭,讓你和家人生離死別。你不必擔心失去任何東西,你需要放棄的,僅僅是執著。

文:宗薩仁波切

-

01

-

不要把活佛當成萬能的,如果真這樣世間不用辦醫院,誰生病找位活佛加持就可以,農民不用種地,都去找活佛解決溫飽就行;

應該把活佛當成老師,他通過佛法教你認識輪回,認識因果,教你如何面對痛苦;

佛教的本質不是看病、算命、說神通,而是聞思和實修,靠神通等吸引人學佛,那佛教麻煩了。

-

02

-

你可以去觀察有耐心和沒耐心的人,對一個沒耐心的人來說,每件事好像都充滿了困難,但是同樣的狀況,卻不能對有耐心的人造成多大的干擾。

這個世界如何反映給你,實際上取決於你的心有多寬廣。

-

03

-

修行最根本的就是要對佛法僧三寶有信心,有喜悅心。

如果你想更認真修的話,做這些是很好的,非常重要,在實修上進步也比較快。

但是我不希望大家成為一個強壓別人的佛教徒。

不要成為吃素恐怖分子。認為佛教徒就一定要吃素。 如果你這樣做會被泰國、斯裡蘭卡那邊的人譴責。

我不希望大家拿著孔夫子的棍子去打別人要做這些。特別作為父母,不要強逼自己下一代一定要做佛教徒。

最好的的做法是:慈祥、平靜、處於當下。

而漸漸的,你的孩子對你會感到好奇,慢慢被你吸引,從而想靠近你。這是我最想要告訴大家的。

-

04

-

小的時候,玩具壞掉了會哭,但長大了就不會哭了,因為你知道那是玩具。

同樣的,所有世界的價值,比如名聲、稱讚、批評、關注、忽略、快樂、得到、失去,所有這些就像玩具一樣。

當我們的智慧和慈悲成熟後,他們全部是玩具。

-

05

-

你有多少執著,就有多少痛苦。

要擺脫痛苦,你必須從所有的執著裡出離。

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應該看一下自已的心:為何生氣?是否因為出現了與你期待正相反的東西?

你的期待,就是你所執著的東西。

佛陀不會被任何事情激怒,因為他出離了所有的執著。

-

06

-

要擺脫對死亡的恐懼,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談論死亡,我們不能隱藏死亡這件事。

實際上,我們談死亡談得還遠遠不夠。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去向死亡的路上,甚至我們現在面對面談論著死亡的時候,我們也正在死亡的過程中。

我們所經歷過的都將一去不複返。

-

07

-

從純正佛法的觀點來看,“財富”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

對佛法修行者而言,“財富”不是金子、銀子或銀行存款,而是“知足”,是你認為自己已經足夠、別無所求的那種感覺。

-

08

-

佛法的首位應該是智慧,是對真相的求知探索,第二位才應該是道德。

如果將佛法和道德劃為等號,認為佛法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就是對佛法誤解的開始了。

佛陀從沒有教導人們不準食肉,沒有規定人一生當中必須去一次菩提迦耶。

所有佛教徒或人們的道德應來自於智慧,而智慧便是佛陀追求的第一選擇。

-

09

-

真正擁有出離心的標準就是,你可以隨時拋棄任何你熟悉的東西,你可以走出任何你習慣的場景。

不會有猶豫,不會有不捨。

擁有出離心並不表示你要離家出走,或者把財產全部捐出去。

你無需擔心它會剝奪你的財產,或者會剔光你的頭,讓你和家人生離死別。

你不必擔心失去任何東西,你需要放棄的,僅僅是執著。

-

10

-

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出於期待,而不是出於無造作的真誠。

缺乏真誠時,我們會變得非常軟弱,我們可能成為自己跟別人期待的犧牲品。

-

11

-

我的老師們告訴我,精通佛法和修行好的人有兩種征象。

精通佛法最好的征象就是變得謙遜,修行好最好的征象是沒什麼煩惱—不會激動或憤怒。

如果你沒有這兩種征象,那麽你就沒有學好也沒有修好。

-

12

-

你們要記得一件事,就是我們會有很多很多的問題:我們都會死;任何堆起的東西都會垮下來;任何聚集的東西都會消散;所謂的家庭如同住旅館一樣,有入住、有離開。

從究竟上來講,輪回無法修複。所以,唯一重要的事就是修習佛法。

但修持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進入山洞裡,即使住進山洞也並不代表你是個靈性的修行人。

我們只需要把修持佛法這件事放進腦子裡,我們只需要知道:我們所謂的“自己”只是聚集在一起的、並且走來走去的一堆肉,而且隨時會消散掉。

你們還是可以繼續你們的生活:做生意、學習、旅行等等,但只要你們還記得修持,那麽所做的任何事都會對自他變得有意義。

-

13

-

虛榮心基本上是人類所養成的一種不安全感,而它是另外一種形式的驕傲。

虛榮的人會想我很漂亮,我是最好的。

要對治虛榮的方法就是出離心。

因為當你發現這些讓你虛榮的事物都毫無意義。

當你想你的學歷比誰都高,但一思維無常,你就會體會到無論你有多少權勢、美貌,終有一天,這些東西也都僅是塵土而已。

-

14

-

“一切有情眾生”是個十分抽象的概念,我們不妨從自己的伴侶做起,給他自由,令他解脫。

不要去追問他在給誰發簡訊,和誰混在一起,不要以愛的名義去勒死對方。

釋迦牟尼佛說,我們應該這樣看待我們的人生,它像一個旅店,人來人往。

聽起來很簡單,卻是相當驚人的真諦教授。

-

15

-

授予小朋友們一個非常浪漫的教法:當你生氣,孤單,沮喪時,請觀想把天上的太陽含在嘴裡,並呼一口氣,發種子音"滴.滴.滴......”108遍,之後把太陽吞下去,這樣你就獲得了太陽的能量,就會開心起來。

另外,他還告訴小朋友們說,一定要對他人友善對別人好,這是一個將來你會吸引人的特質,不要相信那些LV,Prada,那些沒有用。

-

16

-

悲心是治療寂寞的最好方法。

寂寞是因為以“自我”為中心,太注意自己而產生;當你努力減少自己的寂寞時,反而更加寂寞,因為你把自己鎖在自己裡面。

只要你從自我中踏出一步,開始關心別人、發展悲心,就能從寂寞中解脫。

-

17

-

朝聖是一個極為強大的積聚福德的方法,甚至當你在作準備時,如存錢,計劃工作假期等,都能積聚大量的福德。

如果我們能在自己的發心上更澆灑上菩提心的露珠,以最高的願心,願一切與我們有關朝聖之旅所做的事,不只回向來淨化自己的迷惑與痛苦,也回向給一切有情眾生令得證悟的話,那麽所有看似世俗之事,從打包行李,購買機票到繞行佛塔等,都會成為追隨大乘之道者的圓滿事業。

-

18

-

我認為出離是見到世俗生活的徒勞無益,而不一定是摒棄和否定世俗生活。你無法真的摒棄,因為你已經在這場遊戲中。

就像是你在做夢,然而當你在做夢時,若知道這是場夢,那麽即使你在夢裡中了彩票,你也不會那麽執著。

從睡眠中醒來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知道中彩票是場夢。

-

19

-

對好念頭或者壞念頭,不拒絕,不接受,這就是最簡單最有效的認出文殊的方法。

-

20

-

佛教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

他是個乞丐,那是他過活的方式。

他沒有寶馬汽車,只有一個乞討用的缽。

可是如果你依於這種簡樸來評定一個修行者,如沒有寶馬車、不奢侈,那也可能非常誤導。

-

21

-

孩子們與成年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不批判”的那種能力。

很悲傷,成年人失去了這個能力。

事實上,在禪定的教授裡,需要我們達到那種境界,不批判的境界。因為當你不批判的時候,你是最開心、最快樂的。

一切都只是玩具、遊戲,只是一種展現。我們可能失去了那個能力。

-

22

-

做一個完美主義者的壞處就是,你會經常痛苦,因為這個世界上多數事情都不會輕易俯首聽命,它們不會事事順著你。

要讓他們達到你所希望的樣子,你必須花很多時間。

很多人試圖創造完美的世界,不過他們最終都被證明失敗了。

事實上,只要把你的心稍作調整,一切都會很完美。

-

23

-

當我們不再依賴於任何因與緣,我們就不再是業債的犧牲品。

例如,如果你覺得需要有朋友的愛才能感到幸福,這意味著你還在聚集業債。

如果我們還想得到表揚,如果我們還被批評困擾,如果我們被忽略時感到孤獨,如果名望讓我們激動興奮,那麽我們有意識無意識地總是在尋找安慰或者安全感。

然後我們害怕不幸福,我們如此辛苦地工作、付出極大的努力,只是想要贏得讚揚、避免批評、得到關注,以及不被忽視。

只要你還在做這些事情,你就還受著因緣約束,從而受到業債和它的果的約束。

-

24

-

萬一我真的出名了,但願我的名氣能夠承侍佛法,但願我不會令佛法蒙羞。

如果以後你聽到任何有關我個人,任何糟糕的傳聞,我想那些傳聞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九是真實的,請你不要用來作為詆毀佛法的方法和理由,因為我並不代表佛法。

佛法是道,它清淨、無瑕、無垢染,而我是完全充滿染汙的。

己亥年(2019)每日佛前一盞燈

暨彌勒菩薩聖誕供燈共修

2019年2月5日,農歷己亥年正年初一,欣逢彌勒菩薩聖誕。應大眾所請,積福慧啟建己亥年每日佛前一盞燈暨彌勒菩薩聖誕供燈共修,祈願眾等在新的一年裡家庭幸福、道業日增、福澤綿長,晝夜六時恆吉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