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千萬買玄幻IP,影視化直接能用的只有名字


民國言情劇《人生若如初相見》陷入版權糾紛。


《楚喬傳》和《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在播出時,都曾受到侵權的質疑。


《楚喬傳》和《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在播出時,都曾受到侵權的質疑。


《錦繡未央》的原著曾被網友強烈抗議涉嫌抄襲。

  日前,改編自匪我思存《迷霧圍城》的電視劇《人生若如初相見》被著作權人告上法庭,理由是未在攝製權許可期內完成拍攝,屬於侵權行為,要求電視劇下線並不得播出。新京報記者聯繫到原告方,其稱在等待二審,暫不方便接受採訪。

  從《錦繡未央》到《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楚喬傳》,各IP改編劇被指抄襲、侵權的聲音從未停止。在網絡上,IP劇的分數也非常慘淡,有些剛剛開播就已經在5分左右徘徊。在不久前公布的第31屆電視劇“飛天獎”提名名單中,古裝IP劇全軍覆沒。IP改編電視劇究竟難在哪裡?為什麽容易出現侵權現象?業內打算如何應對?新京報記者專訪多位業內人士,對此一一詳解。

  採訪對象:

  ●《今古傳奇·武俠版》雜誌社前任社長李宗明(筆名李逾求)

  ●康曦影業總裁何侯擇

  ●記憶坊圖書內容總監王珺

  1 為何易侵權?

  版權轉賣混亂

  借由《琅琊榜》《花千骨》等劇的熱播,2015年被認為是IP改編劇爆發的元年,但在此之前,已有不少電視劇製作公司在網絡文學中掘金。早期的掘金者最容易面臨的問題就是版權鏈條不清晰,一些公司在進行版權交易時會出現侵權情況。“作者把作品攝製權以5年的期限授權給A公司,A公司卻把攝製權以8年的期限授權給B公司,影視公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從B公司購買攝製權,還沒開機攝製權就已經過期了。”何侯擇和李宗明都表示這種情況曾經很常見。

  在前幾年的IP搶奪戰中,不少影視公司大舉囤貨,許多項目無法立刻開機,在攝製權臨到期時才開始籌備,如果項目本身的故事轉化難度又大,很容易導致授權逾期,甚至衍生出類似《人生若如初相見》的爭端。

  但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洗牌,知名度高的IP基本都在幾家大公司手中,其他影視公司在購買時也會專門就版權鏈條展開調查,版權鏈不清晰造成的風險已經大大減輕。“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作者在微博等公共平台上發起維權,產生的輿論壓力也讓許多公司認識到版權的重要性,版權交易的亂象也有改觀。”李宗明補充說。

  2 為何難改編?

  需要填充大量情節

  有流量的小說與成功的電視劇之間有相當漫長的路線。

  王珺表示,都市言情小說在改編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是情緒大於情節,“大量的情緒渲染和內心戲原本是很好的閱讀體驗,能讓讀者迅速代入作品,與人物共情,但在改編時卻會面臨故事體量有限的問題。出版的小說單本字數一般在十來萬到二十來萬之間,改編成幾十集的電視劇需要填充大量情節。”何侯擇所在的康曦影業曾經出品了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劇《八月未央》,“安妮寶貝的文字比較偏散文,內容量不足以撐起一部電視劇,改編時需要增加很多原創的內容。”

  就算是看起來情節豐富的玄幻仙俠類小說在轉化率低的問題上也不能幸免。李宗明透露,曾有影視公司找他幫忙看一個花費了上千萬購買的玄幻仙俠IP,洋洋灑灑300多萬字,但影視化能直接使用的部分卻只有主角和武功的名字。

  曾經參與過網絡小說版權交易的業內人士指出,大部分玄幻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只能用到10%左右的內容,很多甚至隻保留人物關係和基本人設。“如果作者能構建出完整的世界觀,且人物設定有特色,那情節發揮太空其實很大,但這類小說往往容易套路化,大量同質題材必然帶來審美疲勞。”王珺說。

  據業內人士透露,能在點擊量上有突出表現的網絡文學大多瞄準著讀者的“痛點”,作品本身缺乏戲劇張力,故事含金量也比較低。近些年不少小說走起了“無限流”的風格,在一部作品中囊括科學、神話、歷史、動漫等各種元素,作為文字讀起來很過癮,改編時就會非常棘手。

  3 各方如何應對?

  影視公司 隻買能馬上改編的題材

  IP影視化正在變成一個高風險投資,但從製片方的角度來看,IP的存在仍然是一個撬動知名製作團隊和明星的重要杠杆。經過了幾年“蒙眼狂奔式”的發展後,市場正在趨於理性和專業。

  何侯擇表示,對於小說IP,康曦影業習慣採用按需採買而非囤積的方式。“我們要先預估一個IP改編劇製作完成之後市場是否需要這樣的題材,如果不是馬上需要的題材,我們是不會買的,比如去年發現古裝玄幻類題材開始過剩,今年和明年就會減少在這個類型上的投入。現在買的IP都是兩年內必須開拍的。”

  ● 分析題材

  政策、消費指標和收視率是進行市場分析的三個重要指標。“首先要分析近幾年的相關政策,文化會往哪個方向發展。其次也會參考一些消費指標,就是人們的生活會發生什麽變化。還會從電視台每年的收視率總結來看一下什麽題材比較受歡迎。”何侯擇說。

  ● 保留氣質

  對於影視公司來說,如果能拿到優質的頭部IP,改編之路就成功了一半,大熱IP往往能吸引來流量明星和頂尖的製作團隊,但這種IP少之又少。大部分影視公司仍然需要磨煉和提升自身的研發和轉化能力。何侯擇表示,如果研發團隊創新不當,可能會改掉片子本身的氣質,導致失敗。“作品的主題是愛情,研發團隊如果加入太多懸疑成分,就會改得面目全非。原著粉嫌棄,一般觀眾也不買账。”據何侯擇透露,以前做漫畫IP改編劇的時候,很多團隊執著於把二次元轉化成三次元,試圖擴大閱聽人覆蓋面,但現在反而會更注重在二次元的圈層內耕耘。IP的改編一定要抓住原著的內核,“比如原著講述的是一種情感,那改編時只要抓住那個情感就好,或者對一些人物進行更深度的挖掘,《我的前半生》就做得很不錯。我們最近在改張小嫻的一部作品,它的核心是‘不要一直記起過去的傷悲’,改編時主要圍繞這點來做。”

  從IP本身的特點出發,影視化改編時要綜合運用不同的宣發、敘事和選角策略。“閱聽人分析是必要的,有一些IP原本是很少女的題材,針對的年齡層比較低,你貿然做太大,試圖輻射整個閱聽人,投入產出比就不合適了。這種類型就應該把它做小,用一些新人演員。”何侯擇解釋說。2017年末,《你好舊時光》和《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兩部青春校園片在網絡平台播出,收獲了流量和口碑,也捧紅了劇中的新人演員。

  ● 適應平台

  此外,不同的播出平台也會影響到IP的改編方式,網劇會更傾向於年輕的流量明星,在劇情上也偏愛快節奏、多翻轉的模式。電視劇需要顧及中年閱聽人的喜好,劇情節奏相對較慢,還需起用一些為他們所熟悉的演員,比如近年來霸屏的張嘉譯。

  作者 新人更多依靠網文平台

  頭部作者開始深度切入到作品的影視化改編中,饒雪漫旗下的圖書策劃公司2013年就和譯林出版社合資成立了譯林影業,匪我思存和記憶坊的執行董事顏慶勝共同創立了雙羯影業,天下霸唱也與向上影業成立了“向上霸唱”工作室,並擔任向上影業的首席內容官。

  名氣和資源都有限的新晉作者們則更多依靠於各類網文平台,某網絡文學平台的IP版權合作總監L表示,平台會負責很多作者的版權代理運營,包括接洽潛在合作方,推動作品影視化。在運營這些知名度和影響力有限的作品時,平台更傾向於和風格合適、願意投入資源的中小型影視公司合作,以規避IP被積壓的風險。

  據L透露,對平台來說,版權代理運營的主要目的不是營收,而是通過包括影視化在內的商業運作,培養出一批新的明星作者。在他看來,成功的IP影視化改編主要有三種模式,做頭部的精品,比如《擇天記》《九州》這種國民度很高的大IP。或者在某個類型上進行深耕,主打細分市場。精品化也是一種途徑,但對製作團隊的要求非常高,去年播出,改編自天下霸唱小說的精品網劇《河神》就是典型案例。

  【未來】

  產業化布局頭部仍稀缺

  何侯擇表示,最近幾年影視公司對於IP的管理和運營已經取得了不小進步,在獲取IP時就開始進行產業化布局,“以前買了之後就直接轉化成某種形式,現在更多是整體開發,在電視劇、電影、舞台劇、衍生品幾個維度都有布局,充分挖掘IP的品牌力。”因此,一個IP能否系列化,以及是否具備足夠鮮明的人物形象,能夠圍繞這個形象本身進行二次甚至三次衍生,就成了影視公司最在意的點。

  然而,阻擋影視公司IP產業化藍圖的並不是商業體系,而是IP自身。

  王珺認為,並不是所有的文學作品都適合改編,即便通俗小說和類型小說,也有不少僅適合文本閱讀的佳作。而且小說如果一味追求和考慮影視的需求,可能反而會受了局限,損失自身氣質。

  “故事性強,人物形象鮮明”的作品被認為是影視化改編的絕佳材料,但是能創作出這種作品的作者,仍然稀缺。李宗明提出了衡量超級故事的三個標準,超級的世界觀、超級的劇情和超級的人物關係,“但能達到這個程度的作者非常少,比如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系列和江南的《龍族》系列。”在他看來,一個完整巨集大的世界觀可以跨越多種表現形式,但構建這樣的世界觀需要很長的時間,“歐美的類型小說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創作機制更為成熟。一個作者寫作時可能也很痛苦,但一旦影視化,收益是非常可觀的。”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樣難求,“郭靖、楊過、喬峰這樣層次非常豐滿的人物一出來,作者和讀者就都知道‘有戲’了,但對其他很多作者而言,可能寫幾十年都遇不上一次。”

  采寫/新京報記者 王雪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