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誠集團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董事長被抓 總負債高達103億

作者:許尚進

來源:獨角金融

4月28日凌晨,有消息稱金誠財富集團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立案,公司創始人韋傑、徐黎雲、蔣雪琦、谷德耀等33名相關涉案人員被抓獲。

(圖片為金誠集團投資人提供)

獨角金融致電杭州市警察局拱墅區分局核實情況,警方表示,“金誠財富集團已被立案,韋傑等相關人員也被抓,但具體抓捕的人數要問經偵大隊。”獨角金融又致電金誠集團的品牌部,但對方表示不方便接電話。

2018年7月開始,金誠集團旗下的私募基金產品陷入兌付危機。2019年1月31日,金誠集團召開了投資人代表溝通會,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韋傑在會上表示,金誠集團的總負債是103億元,存續的基金規模是157億元,他承諾“都會負責到底”。

4月23日,金誠集團還在苦苦堅持,在官方微信上發布《聲明》稱,“我司的戰略重組目前已進入關鍵落實階段,為避免競爭對手及其他別有用心者通過重組信息牟取不當利益;甚至可能出於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破壞重組,從而損害全體投資人的權益,我司暫時不便透露重組具體細節。條件成熟時,我司將適時向投資人及相關媒體進行披露。”

(圖片截自金誠集團官微)

如今,所有的承諾都隨風飄散,韋傑身陷囹圄,金誠集團岌岌可危。

曾經風光無兩

金誠集團,指以浙江誠澤金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主體,官網資料稱,金誠集團是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城市發展集團,在加拿大、日本、南非、新加坡等8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座城市設有分支機構,擁有港股上市公司金誠控股(01462.HK)及新三板掛牌公司太悅健康(832227.OC)、麗晶光電(831777.OC)等5家公司。

在金誠集團發行的私募產品中,有很多產品都投向其運作的“特色小鎮項目”。金誠集團曾對外宣稱,公司從事的新型城鎮化業務,是國家提出PPP特色小鎮的全國最大範本,至2017年9月底,擁有特色小鎮項目59個,與政府項目簽約總量超5700億元。

(圖片截自金誠集團官網)

韋傑是金誠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公開資料顯示,1981年韋傑出生於浙江東陽,他是浙江大學法學碩士,憑借其締造的“新型城鎮化下的金融產業鏈”獲201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旗下相關公司有177家。早年他曾在律所擔任法律助理,2008年前後,年僅27歲的韋傑創辦金誠,投身金融創業。2016年有雜誌報導稱,韋傑曾接到一個電話號稱賺了11位數,躋身至百億身家的地位。

(圖片截自天眼查)

2016年開始,金誠集團以金誠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以江、浙為核心,打造融合“PPP+產業化+金融化”的小鎮投資、建設、運營的全生命鏈小鎮。目前金誠特色小鎮已在浙江、江蘇、湖南、貴州、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安徽、吉林十省有布局。

“PPP”指的是政府和企業合作成立合營公司,“產業化”指的是為金誠特色小鎮配套金誠文化、教育、酒店、醫療健康等產業,“金融化”則是通過產業基金投資、資產證券化、債券投資等金融手段服務於金誠特色小鎮。

簡言之,就是金誠集團與政府成立合營公司,經營特色小鎮項目,再由金誠集團通過旗下基金管理人發行基金產品參與項目投資。

而金誠集團的私募基金管理和基金銷售等業務主要由旗下的金誠財富運營操作。金誠財富擁有一家基金銷售公司浙江金觀誠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原名“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金觀誠”),金誠財富同時擁有新余觀悅、新余觀複、金誠資管、杭州金轉源、杭州金仲興、杭州觀複6家經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截至目前,7家私募機構發行登記備案的私募產品共達351個。

而在逾期爆發之前,金誠集團在接受浙江證監局現場檢查時竟然拒檢,此事在業內掀起大波浪,也為金誠後來發展的異常埋下了伏筆。

5家私募抗拒檢查

2018年4月,浙江證監局連發5條公告稱,因在開展2018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工作過程中,金誠財富旗下的5家私募機構不配合開展現場檢查工作,故而對金誠旗下除新余觀悅、新余觀複之外的其他5家私募機構的法定代表人采取監管談話措施。

2018年初,證監會私募部向各地證監局發送《關於開展2018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通知》將“集團化跨轄區私募機構、管理非標債權的私募機構、其他存在問題風險線索的私募機構”這三類私募機構納入重點檢查對象範圍。

其中,對集團化跨轄區和兼營類金融業務的私募機構重點檢查內容包括:檢查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不同私募機構之間,以及私募機構與其他機構之間控制關係、業務往來、資金往來、產品嵌套情況,核查關聯交易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業務隔離和風險隔離是否有效,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及時完整,是否存在“自融自擔”以及是否建立防範利益衝突機制等情況。

而號稱擁有500億元資產規模的金誠集團,在浙江證監局例行檢查時,非但沒有做好帶頭作用,反而不配合。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檢查當天,金誠財富旗下的公司關門拒絕檢查,態度十分堅決,試圖給浙江證監局一個下馬威,此舉震驚整個浙江私募基金圈,也讓業內開始警醒金誠集團的風險。

金誠集團給出的官方說法是,4月24日,有個別員工思想認識不足,在監管部門工作人員要求拷貝其電腦資料時被拒絕從而引起衝突。次日,尚在外地出差的金誠集團董事長韋傑因該事件被批評、警示和教育,且主動撰寫了情況說明,與監管部門做了溝通。在浙江證監局提出約談要求後,韋傑取消原有行程,帶領相關高管團隊前往浙江證監局,配合完成約談。

關於拒檢的真相,網上流傳諸多說法,一種是說拒檢的人是韋傑,另一種說是韋傑的表姐、金誠集團總裁徐黎雲。真相到底如何,外界不得而知,但是拒檢的做法,疑雲重重。

裁員和展期已於事無補

2018年5月,金觀誠迎來了“大地震”。因存在借用關聯方經營場地銷售私募基金產品、公開誇大宣傳等情形,金觀誠被浙江證監局采取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認購和申購業務6個月的監督管理措施。

(圖片截自浙江證監局官網)

對此懲罰,金觀誠隨即發布公告“懺悔”:確存在因公司發展過快,各板塊人員和業務未隔離到位等不合規現象,同時個別員工無視監管部門法律法規和公司募集行為規範條例,誇大宣傳等情況。後續我司將嚴格按照監管部門要求,對以上現象和相關人員做整改和嚴厲處罰。

(圖片截自金觀誠官網)

而金誠之所以出現這麽大規模的逾期,與禁售處罰規定有一定關係。

據“石榴詢財”發布的一篇網友投稿分析,金誠集團已陷入了流動性枯竭的局面。由於6個月禁售基金的監管處罰,金觀誠半年內不得發售基金產品,6月需兌付的金額有10億元,可實際上才募集到2億元,遠遠不夠。後來公司從各方籌措資金完成了兌付。但7月份,募集量只有幾千萬,本金都不夠兌付,只能應付點兒利息,流動性難題再也掩蓋不住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金誠集團決定統統展期。

曾是金誠集團員工的何婕(化名)透露,“6月份公司沒多少業績,所以決定大面積裁員,不出單的銷售全部清退。”何婕剛入職不久,領導勸她先湊點錢出一單保住職位,8月以後公司慢慢就好了。無奈之下,何婕向老家的親朋好友東拚西湊借了100萬元,在7月2日成功購買了杭州觀複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發行的《金誠政信寶6號私募基金》(下稱:政信寶6號),約定投資1個月。

政信寶6號的募集額度是20億元,主要投資於金誠集團旗下所發行的PPP和政信類私募產品,所謂政信類私募產品,就是指融資主體為國有企業、國資政府平台、國企改製建設方等類型,而PPP類私募基金,則是私募基金作為社會資本方和政府一起參與到傳統基礎設施領域。

結果可想而知,7月份金誠發布了延遲兌付公告。何婕很絕望,“我不是一個合格的投資人,我就是個傻子。農村人幾輩子奮鬥存下來的錢,現在都沒了。我父親病重,現在都沒錢醫治,我特別恨我自己。”

金誠的隕落

據了解,金誠的私募產品期限一般是1-2年,項目的建設期一般是3-5年,在建設期內,通常需要發行新的基金產品來兌付前面的基金。等項目建設完成通過驗收後,政府才會分期撥付款項,並且承擔的利息成本最多就6.5%,低於金誠集團承諾給投資人的8%的收益。

一位熟悉PPP的行業人士分析,“PPP的收益率只有6%左右,當年就不看好短融長貸模式,且成本收益也不匹配,商業模式很難做到現金流自循環。”

(圖片截自網絡)

金誠集團表示,“金誠財富私募項目主要投向及盈利來自政府融資類項目的利息收入、ppp項目中自營物業及集團自營業務的運營收入、自有固定資產的增值收益、投資影視、股權類項目投資收益。”

根據金誠的運作模式,6個月禁售令無疑是造成其大規模逾期的致命一擊,沒有新的資金進來填補,資金鏈斷裂也就可想而知。更嚴峻的問題是,金誠集團旗下在建的項目大多是靠基金來補血,現在資金鏈斷裂,項目難以為繼,更別談政府會還款。

重新募資來填補資金缺口是最好的辦法。但不幸的是,2018年11月,浙江證監局發布公告,暫不解除對金觀誠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相關業務措施的通知。

(圖片截自浙江證監局官網)

雪上加霜,金誠集團爆雷似乎已是命中注定。

今年以來,私募爆雷的情況屢屢出現,先是“阜興系”旗下意隆財富的多個私募基金爆倉;中精國投踩雷18億元,實控人外灘控股銷聲匿跡;後又有國盈基金實控人被警方采取強製性措施。

私募產品大規模出現問題是何原因?如何兌付?投資人權益又如何保障?

經濟學家、清暉智庫創始人宋清輝曾對獨角金融分析,“私募產品大規模出現問題無法兌付,與監管不力以及發展行業不規範有直接的關係。隨著國家推進打破剛性兌付,政府一般不會協助企業解決逾期問題,投資人需要自負盈虧,看不懂的投資盡量不玩是投資良策。未來,隨著私募基金監管的進一步加強,不規範私募未來將會被淘汰。”

北京君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黃東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提出了對私募基金監管的幾點建議,“有非法集資傾向的私募基金,關注點沒有放在如何投資上面,必須嚴厲禁止,從嚴懲處;而對於那些致力於吸納社會閑散資金,對高成長性企業進行投資的私募基金,可在搭建法律框架的基礎上,實行較為寬鬆的管理方式,促進資金自由流動,增加企業成長的活力。”

關於金誠集團被立案的事情,你有什麽看法?留言區聊聊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