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傳統養生格言:不依喜好偏飲食

↑↑上方藍字 關注家庭醫學

《家庭醫學》

您身邊的健康管理專家

快餐閱讀時代 養生江湖風起雲湧

【中國傳統養生格言】

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則傷而生疾;所惡之物,不可全棄,棄則藏氣不均。

宋·蒲處貫《保生要錄》

時常聽人說,喜歡吃什麼食物,就是自己的身體需要什麼食物,隻管吃就是了;厭惡某類食物,就是身體不需要它,索性就不吃。

其實錯也。

蒲處貫告訴你,即便是你喜歡吃的食物,也不要多吃,吃多了會傷而生疾;不喜歡吃的食物,也不要一點不吃,否則會導致五臟之氣失衡。

蒲處貫,或名蒲處厚、蒲虔貫,是宋代一個以修命為主的煉養道士,具體門派不詳。

以修命為主的煉養道士,宋元以後統稱為「內丹派」,以清凈無為、性命雙修、練氣還丹為要務,主要是以呼吸吐納、按摩導引疏通自身經絡,使病、邪、穢氣等不乾凈氣態逐漸減少直至消失,從而內氣充盈,病氣無存,神清氣爽,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

這一理論思想與中醫養生思想不謀而合,其實踐與今天的養生實踐也非常接近。因此,這一派道士今人又稱其為「養生家」。

蒲處貫的《保生要錄》雖然列在《正統道藏》第三十一冊(洞神部),但其實可以作為一部養生著作來讀。

所列有八門類,即養神氣門、調肢體門、論衣服門、論居處門、論葯食門、果類、谷菜類、肉類,其中有道理的養生格言頗多,容以後慢慢介紹。

蒲處貫認為,天有五行,人有五臟,食有五味。這五行、五臟、五味是相合的,不可偏頗。若偏嗜於某類飲食,必然會導致傷病;若缺了某一類飲食,則會導致相應的臟氣不足。

例如,人在飲食上都喜歡甜、香,惡於苦、鹹,但「全不食苦則心氣虛,全不食鹹則腎氣弱」。

因此,喜歡不喜歡的食物都要吃,才合乎真正的養生之道。

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說法。

中醫講「葯食同源」,是說藥物和食物原無區分,都有寒涼溫熱「四性」和酸甜苦辣鹹「五味」。

傳說神農嘗百草,以對人體有益且性味偏頗不明顯定位食物,以雖對人體有益但性味偏頗明顯定位藥物。

性味既是用藥治病的依據,也是「毒」,性味越偏頗,毒性越大。毒性越小人可以吃的越多,比如食物;毒性越大人應當吃的越少,比如「細辛不過錢」。

由此可見,人應當各種性味的食物都吃,「氣味合而服之」(黃帝內經)。偏吃某一類食物,一則飲食單調性味難以中和,二則日積月累性味偏頗會導致致病。

當然,具體到個人,若能根據自己的體質分類和季節屬性(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每季末屬土),分別選擇適宜的食物則更好。

如此,諸君明白否?

END

掃一掃 健康一手掌握

小編你別騙我,二維碼都歪了也能掃試試你不就知道了嘛

★全國郵發代號:36-43

★微信搜索:JiaTingYiXue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jtyxzz.com

★郵購地址:鄭州市經二路13號 家庭醫學刊社

★健康是福|關愛家人|關注家庭醫學|健康一手掌握

我們是您的家庭小衛士|歡迎致電我們!

0371-65968289/ 65954441

文章有用 請贊一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