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結構性存款降溫:很多銀行更願意發大額存單

  結構性存款降溫

  本報記者 侯瀟怡 深圳報導

  結構性存款降溫

  自去年11月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印發後,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快速增長:其規模由去年10月底的6.9兆增長至今年5月的9.26兆。一時間,結構性存款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不過最新的數據顯示,6月結構性存款半年來首度環比負增長。隨著理財新規(征求意見稿)對結構性存款的規範,其規模將進一步壓降。作為補充負債的一個重要管道,結構性存款規模的下降將加劇中小銀行的負債壓力。(楊志錦)

  導讀

  隨著理財新規的頒布和市場利率的下滑,結構性存款將進一步壓降。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結構性存款已經迎來轉捩點。相應地,銀行將通過發行大額存單、金融債緩解負債壓力。

  根據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機構信貸收支統計數據,截至6月末,中資大型銀行和中小型銀行的結構性存款規模為92052.73億元,較5月末縮量573.53億元,這是今年以來結構性存款規模首次下滑。

  分部門情況看,6月結構性存款大行、中小行分別新增143 億、-716億。中小行的增量為年初以來首次轉負,並拉動整體結構性存款實現負增長。

  自資管新規後,保本理財受到限制,結構性存款因具有保本和理財特徵,被許多銀行用做補充負債的替代方法。因中小行負債承壓更大,其結構性存款擴張較快,由此成為拉動結構性存款規模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從結構性存款的增速看,今年1月末、2月末、3月末個人結構性存款環比增速分別為12.23%、10.22%、10.87%,增速較高。但在今年4月末、5月末和6月末,個人結構性存款環比增速僅為1.71%、2.00%和3.88%。隨著理財新規的頒布和市場利率的下滑,結構性存款將進一步壓降。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中發現,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結構性存款已經迎來轉捩點。相應地,銀行將通過發行大額存單、金融債緩解負債壓力。

  規模將壓降

  結構性存款在國外已經是一類很成熟的產品。但在國內雖然近年發展較快,但市場仍視其為新產品,並存在不少模糊地帶。

  銀保監會最新發布的理財新規(征求意見稿)填補了結構性存款的監管空白。征求意見稿要求,衍生產品交易部分要按照衍生產品業務管理,應當有真實的交易對手和交易行為。同時,商業銀行發行結構性存款應當具備相應的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資格。

  這意味著理財新規明確了結構性存款要和衍生品真正掛鉤,要有真實的交易對手。那些並未掛鉤衍生品的保本產品,或是內嵌行權條件“失真”的期權,變相高息攬儲的“假結構”將受到監管限制。

  此外,理財新規也明確了銀行發行結構性存款的資格。如果銀行沒有衍生品交易資質,無法做實結構性存款,將不能發行結構性存款。

  某股份行資管業務人士7月26日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實際上,部分大行的結構性存款也是“假結構”,小銀行多是通過通道去做結構性存款。監管方必然不願意看到“假結構性存款”大規模發行,真結構性存款合規性有很多限制,整體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將會壓縮。

  華南某股份行業務人士7月26日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近期該行結構性存款發行量很大。“每天都會發行新的產品,以個人結構性理財產品為主,很受歡迎。在理財新規正式落地、影響尚未完全傳導前,盡量多發一些。”

  但他指出,就目前情況看,規模會面臨壓降的壓力。“對於大行和規模較大的股份行來說,因為近期流動性較為寬鬆,目前的負債壓力已經得到一定緩解。之前一段時間大力推行過結構性存款,但因為對銀行來說結構性存款並沒有中間收入,所以長期看並不劃算,規模已經在逐步壓縮。”

  負債壓力猶存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近期出現“寬貨幣”的局面,加之銀行風險偏好下降,信貸難以完全投放,銀行負債端壓力逐漸減輕,尤其是大行的負債端壓力持續改善。這使得銀行對結構性存款的依賴度降低。在這種局面下,短期內結構性存款規模將下降。但大行與中小行負債承壓不同,中小行仍然面臨較大的負債壓力。

  結構性存款在規模收縮後,中小行需要找到新的改善負債端壓力的管道。

  華東某大型城商行業務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中小行今年以來負債端情況一直改善不大。表外轉表內佔用資本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資產端的限制直接影響了負債端。

  “相較國有大行有公積金等大量的居民個人存款,中小銀行的個人存款規模本就很小,主要是依靠公司存款。而公司存款的來源主要是依靠項目貸款拉動。我們最主要存款來源是地方政府平台,可是現在地方政府平台很缺錢,銀行又沒有額度投項目,存款很難拉動。”他表示。

  他還指出,結構性存款是補充負債的一個來源,但是作為小銀行來說,做“真結構”受到投研能力等的限制,收益率並沒有競爭力。“我們一年期結構性存款的價格在4.1%,而股份行利率是4.4%。拉來的存款主要可能還是靠關係和項目,價格本身不具備優勢。”他補充道。

  而面臨負債壓力,該行去年以來的選擇是發行金融債。他表示:“從2017年到現在,已經先後發行了100億元二級資本債、100億元可轉換債和100億元的優先股,但目前發行的金融債也難以根本改善負債壓力。未來如何繼續緩解資本壓力,行內還沒有給出明確規劃。目前業務人員主要就是到處拉大額存單,行內對大額存單明顯更為看重。”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中發現,今年以來,發行金融債的銀行逐漸增多,包括一些大行和股份行。某大行業務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今年以來,存款增速持續放緩,加上監管趨嚴,發行金融債補充資本或將是銀行一個較為主流的選擇。

  前述股份行資管人士也指出,相較結構性存款,今年開始很多銀行更願意發大額存單,因為做結構性存款合規性是個大問題。而在未來大額存單利率將進一步有所提高,逐步突破利率上限,或將在銀行負債結構中佔比進一步上升。(編輯:楊志錦,如有意見或建議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