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文化——茶道中的虛靜之美

「茶道」顧名思義就是飲茶之道,隨著茶的芳香在潛移默化中融人大眾的生活,簡單的飲茶活動也開始有了精神境界。有時候,人們品的不是茶,而是人間百態,是喝茶時候的心情。在忙碌的工作結束之後,拖著疲憊的身心回到家中,沒有喧囂、沒有煩擾,坐在窗邊,靜靜地品茶,不必說話也不必深思,哪怕只是發發獃也好.--.茶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放鬆,心靈上的洗滌,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它才飽受世人歡迎,成為風靡全球的非酒精類飲料。


不同的人對於茶道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有人將其拆分為「茶」與「道」兩部分。茶就是用葉製成的飲品,而「道」則多少帶有一些神秘色彩。老子在傳世著作《道德經》中曾經寫道:「道可道,非常道。」這種對「道」的玄妙解釋又為「道」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在中國古代的哲學體系當中,「道」是一種虛幻而又真實的存在,是萬事萬物都遵守的規則,周身瀰漫著平和虛靜的道氣與茶緊密聯繫在一起,茶文化也便由此誕生。


在吳覺農先生看來,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是將茶看作「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抑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一種小小的飲品之所以能夠發展成為一種獨到的文化,其與社會、倫理等是分不開的。飲茶只是一種簡單的日常活動,但茶道卻將其賦予了更深刻、更豐富的精神內涵。


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茶似乎總是與名人雅士,與道德修養等緊密聯繫在一起。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茶道是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的重要工具。莊晚芳先生曾將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歸結為「廉、美、和、敬」四個字,即「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透過莊先生對茶道的詮釋,我們不難看出茶道中所包含的禮法以及教化內容。


千萬不要小看茶道,儘管只是飲茶之道,但其所涉及的內容卻是包羅萬象:茶藝、茶禮、茶情、茶理、茶德、茶學說、茶道引導,人們將其稱為「七藝」。茶道精神的內涵也是相當豐富的,但始終以「和」為核心,注重在引導個人享受美的過程中,同時完成自我品德修養的完善,並最終實現全人類的和諧安樂之道,「和」為心,「七藝」為輔,因此有學者將中國的茶道理論概括為「七藝一心」。中國茶道之美,美在虛靜。那麼何為「虛靜」呢?


穿過歷史的重重迷霧,溯源茶文化的本源,早在先秦時代百家爭鳴之時,諸子百家就已經有了「虛靜」之說。所謂「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本也」,實際上這種對「虛靜」之美的追求主要是源自於道家的審美學說,在道家眼中,在老子以及莊子的學說當中,虛無才是這個世界的本真,混沌才是整個宇宙的常態,所以他們將生死、凡俗置之度外,並極力從虛空當中體味人性以及萬物。我們所熟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對「虛無」的最好詮釋。


天地本是從虛無當中而來,萬物也是由虛無而生。在這種思想體系當中,審美理念自然也就偏好於「虛無」與「靜止」,實際上,「虛」與「靜」二字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辯證關係,虛是靜之源,靜是虛的具體展現,兩者相互補充,共同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沒有虛就沒有靜,沒有靜也就沒有追求「虛靜」之美的中國茶文化。據相關資料顯示:「茶道」一詞最早出現於唐代,在《封氏聞見記》一書中有雲:「……茶道大興。王公朝士無不飲者。」由此不難判斷,到了唐朝,茶道已經在社會的上流階層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和一種社會風尚。那麼「茶道」的創始人是誰,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展起來的呢?


《茶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關於茶的專業化著作,作為著書之人,陸羽也被後人尊稱為「茶聖」。而茶道的創始者自然是這位茶聖。茶有好壞之分,製作工藝也是各有不同,但所謂「熟能生巧」,品過的茶多了自然也就能品出其中的意境與況味,「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越是味醇韻雅的上品茶葉,越是生長在艱難之境中,而這種生髮於艱苦的葉子才能炒製出不一樣的醇香。


茶道中的「虛靜」之美,看似十分玄奧,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品茶品的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所有的煩惱和憂愁都來自於外物之苦,而茶道所謂的「虛靜」之美,簡單來說,就是在品茗之前,將堆積在心靈空間中的垃圾全部清除,靜下神來,定下心來,開始走進自己的真實內心世界,走人茶的審美意境中,在清靜中領略茶的色澤、香氣和苦中帶香的獨特味道。


一個心浮氣躁的人,根本無法領略到茶道中的美妙。越來越大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越來越急功近利的追求,在現代都市當中,人們的心靈垃圾正在史無前例地呈幾何倍數增加,此情此景,茶道似乎已經成為人們的心靈救贖手段。在忙碌的間歇,泡上一杯茶,在喧囂和名利場中,暫時放下那些俗世的紛紛擾擾,體會品茗一刻的寧靜與安詳,對於忙碌的職場人來說,這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