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年的「秋膘」,你會貼對嗎?

成華教育|新聞|指導|建議

想了解的教育資訊,這裡都有

驀然回首,光陰匆忙,活好自己

一聲問候醇綿依舊

大家秋安

立秋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乾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

時間在農曆七月初一前後

「 陽曆8月7—9日 」

「 立秋氣候 」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秋季是氣象由熱轉涼

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後有「秋老虎」的餘威

雖然一時可能是暑氣難消

但總趨勢是氣象逐漸涼爽

秋老虎是我國民間對立秋之後

重新出現短期炎熱氣象的俗稱

它是指立秋以後短期回熱氣象

一般發生在每年8、9月之交

所以這時防暑工作不要落下

立秋日,涼風至

又五日,白露降

又五日,寒蟬鳴

故將立秋分為三候

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播放GIF

↓↓↓

立秋習俗

貼秋膘

「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 ,但「貼秋膘」要適度。

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會瘦一些,因此有了「貼秋膘」的習俗。

專家提醒:適當的「貼秋膘」有益於恢復體力,但是若貼補過分,相對運動不足,消耗熱量過低,則易導致「秋胖」。

啃秋


「啃秋」,也稱「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


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的山區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播放GIF

立秋養生水果推薦

1

秋梨

梨因鮮嫩多汁被稱為「天然礦泉水」,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清心降火的作用。

對肺、支氣管及上呼吸道有相當好的滋潤功效,還可幫助消化、促進食慾,並有良好的解熱利尿作用。

播放GIF

如何吃:

吃梨別扔掉梨籽!梨籽含有硼,硼充足時,記憶力、注意力、心智敏銳度會提高。

梨可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2

葡萄

葡萄全身都是寶,尤其是葡萄籽中富含的花青素,其抗氧化的功效比維生素C高出18倍之多。

葡萄還富含礦物質和類黃酮,可抗衰老,並清除體內自由基,防止健康細胞癌變,阻止癌細胞擴散。

播放GIF

如何吃:

最好是食用前充分清洗乾淨,連皮帶籽一起吃下。

葡萄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

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

葡萄製乾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3

香蕉

歐洲人因為它能解除憂愁而稱它為「快樂水果」,因為香蕉所含的泛酸等成分是人體的「開心激素」,能夠減輕壓力,解除憂愁。

此外,香蕉還含有被稱為「智慧之鹽」的磷,因此,秋季食用香蕉可緩解悲秋的情緒。

播放GIF

如何吃:

加熱了吃,口感更好。

可以把香蕉切塊蒸製,或與其它水果煮湯喝。民間驗方有用香蕉燉冰糖,治久咳。

4

檸檬

檸檬有著「檸檬酸倉庫」的美譽,除了含有大量的檸檬酸外,還有煙酸和有機酸,有很好的殺菌作用。

此外,就是它卓越的美膚功效,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美白肌膚。

播放GIF

如何吃:

檸檬的味道極酸,不宜直接食用,可用其配菜、榨汁或者泡水喝。

多食用檸檬能抑製色斑、促進新陳代謝、美白淡斑,令肌膚緊緻有光澤。

5

蘋果

蘋果性味甘涼,具有補脾氣、養胃陰、生津解渴、潤肺悅心的功效,被稱為心血管的健康保護神。

多食用可以改善呼吸系統及肺的功能。

工作緊張之餘聞聞蘋果的清香,還能提神醒腦、緩解緊張的情緒!

播放GIF

如何吃:

可以把蘋果蒸著吃,其中的果膠煮過以後不僅能吸收細菌和毒素,而且還有收斂、止瀉的功效,並且更易消化。

可將蘋果帶皮切成小片,放入小碗中隔水蒸5分鐘即可。

6

大棗

大棗味甘性溫,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佳品。

並且,新鮮的大棗中含有豐富維生素C,一天三個棗,人就不會老。

如何吃:

蒸棗更容易消化,十分適合脾胃虛弱的人。

或者用紅棗5枚和枸杞少許洗凈後泡水喝。如果與薏米一起熬粥,可以祛濕。

7

奇異果

奇異果含有血清促進素,可以幫助我們穩定情緒、鎮靜心情。

其豐富的膳食纖維還能夠促進心臟健康、幫助消化。

播放GIF

如何吃:

奇異果的成熟需幾天時間,可將奇異果與香蕉、蘋果放一起,然後將食物袋密封、綁緊。

這樣,蘋果、香蕉等水果散發出的天然催熟氣體「乙烯」,就會促進它變軟變甜。

部分資料綜合於網路

我們

播放GIF

長按解鎖解鎖及時資訊和先進理念

成華教育

主編丨花椒叔

編輯丨花椒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