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典晦澀難懂、讀起來昏昏欲睡?一篇文章帶你輕鬆讀懂《黃帝內經》

播放GIF

大家好!我是杏林君。今天《帶你探索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欄目上線了。(欄目的意思是每周針對這個內容,持續更新),本欄目由紅杏林學院聯合靈樞針灸第13期學員李廣勛老師特別開設,旨在幫助中醫愛好者學習聖賢的思維方法,用以靈活運用、解決學習中的複雜問題。
老師介紹

李廣勛老師

李廣勛老師,今年65歲,工學碩士,高級工程師。在中醫、國術、河圖等中國傳統文化方面頗有造詣,擁有2項國家發明專利:電場金屬管道防腐、高效節能球磨機和實用新型專利。

曾花3年時間專研中醫,成功為自己調理房顫(看過中、西醫均無顯效方法)、肩關節、腕關節等筋骨傷疾問題。現已成為家人、朋友、同學圈中的「家庭醫生」。88歲老爸能夠獨自逛商店購物、85歲老媽早晨跳舞鍛煉。

通讀中醫經典。將醫道寶典《黃帝內經》與陰陽五行兩儀四象八卦很好地結合,證明其並非迷信,而是醫學所用的具有極高使用價值的哲學理論工具。

前言

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數千年來《黃帝內經》不僅是公認的醫學的寶典,也是陰陽學家、國術學家、歷史學家等眾多大家,共認的、能夠拜讀參閱的珍貴寶典。

圖片來源:攝圖網

數千年來,在《黃帝內經》哺育下,歷代中醫先賢,中醫人才不斷湧現,呈現百花齊放的中醫春天。是《黃帝內經》的醫道、針道感悟培育眾多醫界先賢、大醫、醫師們,護佑中華民族數千年繁衍生息。

今日,聽到大醫們談論「社會在進步,中醫在倒退。」自己很有感觸。青少年時,曾接觸或看到的中醫大夫都是把脈、拔罐、針灸、點按、湯藥多種方法於一身之能。

短短40年左右,中醫現狀如何呢?現在中醫,只要精通一門技藝,就可以在一定範圍和一定程度內有一定的效用,得到一方的歡迎,這是中醫有堅實根基的證明。

漢唐中醫興盛,巔峰期宋朝的《宋太醫局諸科程文格註解》是中醫歷史上首次國家級考試題目和註解,今日之人,能答出幾道題目呢?議論長短沒有意義,掌握本領才是真正的正邏輯道理。

時下,科技的快速進步,知識爆炸式發展,眼前能看見的都學不過來,哪有心思去靜靜學習思考古人的經典著作呢?這是現實。

以前自己也和許多喜愛中醫、學習中醫的人一樣,哪有好的技法,就到那裡學習,死記硬背,照貓畫虎,有效時沾沾自喜,無效時雲裡霧裡。向老師們學習難能可貴,明白醫理更為重要。當然,每位教學的老師,都有其智慧和心血的可貴之處。

通過拜讀《黃帝內經》實踐、實戰,自己感悟到:十技難明一理,一理可明百技。經典道理不明,學習一生,也只能是以技論技,不明其理。從自己喜愛的中醫、國術實踐中逐步感悟到:百種不同針法,歸一於天人地自然本源道理;百種方劑,歸一於天人地自然本源道理;百家門派武功技法,歸一於天人地自然本源道理。也就是說中醫和國術原本都是一頭和合天地自然法則的完整的大象,隨著歷史的進展和人們喜歡複製粘貼,逐漸分割成不完整的肢體在傳承著。

追根溯源,明晰本源道理,是快速成長之路!生活在天地自然之間的人,不明天人地的自然道理,就是脫離實際。正如哲學古聖老子李聃(Dan)所指明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

註:括弧裡的文字為注釋。

「道(理),可道(講明),非常道(不會永恆不變)。名(說法),可名(可說),非常名(說法是會變化的)。無(陽),名萬物之始(萬物生於無)。有(陰),名萬物之母(有,就會產生道理依據)。故常無(陽)欲(希望)以觀【看到】其妙(妙=新的道理、哲理);常有(陰)欲(希望)以觀【看到】其徼(徼=邊界)。二者同出(陰陽互根,陰陽互井)而異名(有無互異),同謂之玄(變)。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變化的哲理是知曉新道理之門)。」

據於以上,產生分享學習筆記的想法,儘管水準有限,一孔之見,能拋磚引玉,樂哉!

圖片來源:攝圖網

多年拜讀學習《黃帝內經》,學習眾多先賢慧識、感悟、集注令人解惑,感恩不盡。但是,自己總有不解渴的感覺。為何《黃帝內經》多處沒有注釋?為何語、文奧義晦澀難懂?原來是中華古文化的珍寶之一;是中華文化醫學代表作的醫道寶典。難得之得,必有重中之用。

中華文化起源是「三墳文化」。【「三墳」多有解釋是:伏羲、炎帝、黃帝之書為三墳。按理應是:本文章提及的上古、中古和黃帝三個時代的文化是真正的三墳文化,即古人感悟認識天人地自然道理的口傳和篆刻的:天文、地理、人事的三墳文化。也可以說三墳既是上古中古黃帝三個時代的文化知識,也是同時代天人地三才描述的文化知識。】

後有引進天竺國佛學柔合中華文化。後人稱「道釋儒」或「儒釋道」三教為:「白藕綠葉紅蓮花,三教原本是一家,華夏乳汁哺育大,天地自然成道法。」因此,古文化是中醫的乳汁源泉。不明中華古文化,很難讀懂《黃帝內經》。

在古文化普及時代,人們皆知古文知識,故而無需詳解皆明。今日,沒有古文化工具,皆雲裡霧裡看不清楚。

依據《漢書 藝文誌 》的《方技略》記載概略的醫道寶典有:《黃帝內經》十八卷、《外經》三十七卷、《扁鵲內經》九卷、《外經》十二卷、《白氏內經》三十八卷、《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如果以上醫經共7部,記216卷,能夠全部面世,那將是中醫多麼強大的支柱啊!

可是,我們今日能夠見到的僅有《黃帝內經》18卷,其餘198卷全都丟失於歷史長河之中。遺憾!可嘆!

因此,《黃帝內經》字字如金。為此把自己拜讀先賢、拜讀《黃帝內經》的雜亂筆記整理,分期分享,拋磚引玉,和喜愛《黃帝內經》的老師們、同學們、同修們共同感悟、理解和實踐、實戰應用。其中有很多一孔之見。謬誤之處,希望老師、同修、同學們指正。

本節完。

杏林君問

李廣勛老師首次分享《中醫經典》解讀的文章,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您可以在下方留言表達的觀點,如果感興趣的學員較多,杏林君爭取讓李老師多跟大家分享中國古文化知識!

尋名師 學技術

調體質 治未病

找我們準沒錯!

紅杏林學院教你學中醫

官方熱線:4008013828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