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絕地求生!金融圈90後的瘋狂與潰敗

文/劉璐明

編輯/小C

2019年,第一批90後正式步入而立之年。

90後,是被寵溺的一代。出生之時,他們的父母經歷了改革開放,已積累了一定財富。而90後大多為獨生子女,獨享著整個家庭的愛。

他們的父母,更不願意讓他們吃苦。

直至步入社會,90後才開啟了人生磨礪。根據易觀智庫與騰訊QQ聯合發布的研究報告,90後青年在選擇工作時,最看重的因素分別是發展前景、個人興趣和薪酬待遇。

曾經,90後們湧入金融這個高薪又高大上的行業。國家統計局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18》數據顯示,金融業從業人員平均年薪為12.29萬元,位列各大行業第二位。

而能在金融行業工作的,都是90後中的佼佼者。

只是,夢醒了。90後證券分析師,尚未在社會中磨煉,卻開始越發“佛系”。那個由金錢和欲望交織的夢,似乎離他們,漸行漸遠。

生不逢時,高薪遭遇挫敗

和大多數90後分析師一樣,陳小蝶沒有經歷過2015年那場轟轟烈烈的牛市。彼時,上證指數從年初的3258點一路上攻至5178.19點。

千股漲停,是那段日子不變的主題。

陳小蝶經常聽同事們聊起那段歲月。他們三五成群奔向網咖,進入另一個香煙和鍵盤聲彌漫的世界,看一眼股票大盤,隨後一頭扎進遊戲裡。“簡直就是瘋狂,每天你完全可以不去上班,不用盯盤,因為沒什麽可看的,你看了它就是漲,天天漲停板。”陳小蝶告訴鋅財經。

等到陳小蝶這一代股評師步入職場,股市已經發生巨變。2015年6月12日,大盤從5178.19點後滑落,歷經230天,幾近腰斬。有人欠下巨債,有人把數年攢下的錢投入進去,瞬間化為泡影。

陣痛過後,股市如同遭到重創的猛獸,一蹶不振。

剛入行的陳小蝶覺得,熊市只是暫時的,市場會慢慢變好。那個時候,1993年出生的投顧賈一銘也同樣滿懷希望。

只是,熊市綿延。而接下來,更多是挫敗。

2018年,是賈一銘入行以來最難過的一年。他的客戶沒有一個能夠賺到錢。他無法忘記2018年10月11日那一天。當天,A股市場再現千股跌停,大盤大挫5.22%,創下2015年股災以來的新低。此後大盤一路走低,更在今年1月4日刷新近期最低記錄至2440.91點。

社交平台上流傳著各種血本無歸的故事。七虧二平一賺,這是大多數股民都清楚的比例。 “現在九個人虧,0.5個人不虧不賺,剩下0.5個人賺錢。”賈一銘長歎了一口氣。

在2017年前,賈一銘曾給客戶分析過某隻醫藥板塊股。他的幾位客戶的持股市值,最高翻了一倍,賺了近一千萬。

賈一銘曾天真地認為,可以憑借一己之力扭轉乾坤。2018年的市場,給他上了一課。

農歷豬年開市,A股強勢好采頭。外資連番湧入,大盤發起上攻。這天,上證指數創下了2780.78點的年內新高。

但賈一銘沒有懈怠。走過2018年,他依舊擔心著客戶會因為自己的誤判,而導致持股市值縮水。他也害怕,客戶因此會和自己關係轉淡。

信任危機,股評師成為替罪羔羊

股評師和客戶,一向有著微妙的關係。

1987年美國股市大崩盤前,幾乎所有的基金經理都發出了買入信號,一位華爾街的女分析師卻讓客戶清倉股票。

不久後,美股崩盤。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跌去508點,跌幅達22.6%。那位分析師的客戶逃過一劫。

從此她聲名鵲起,被人稱作“華爾街神姑”,投資者踏破了她的門檻。但遺憾的是,從那以後,這位分析師再也沒能做出任何準確的預測。

她跌下神壇,變成了“華爾街傻大姐”。

一位券商從業人員向鋅財經表示:“這個職位看起來高大上,實際上不中用。因為沒人能預測明天市場的漲跌。”

從神姑到傻大姐,稱呼背後反映出股評師在行情輪換下的信任危機。

他們不過是在弱勢行情下,客戶投資失利的替罪羊。

股票分析師更像是為了讓股民們得到安慰而存在的擺設。在充滿不確定性的股市中,投資人需要一個具有參謀性的聲音。

喝茶是賈一銘約客戶聊天的常用方式。2018年,在茶館裡,他聽到的通常都是壞消息。有朋友告訴他,自己一天浮虧七八十萬,還有客戶累計虧了一千萬。

他直言判斷市場太難,在非牛市中,客戶很難賺錢。他還向鋅財經透露,2018年有很多機構、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浮虧30%以上。

“股市是中國唯一合法能快速讓你暴富的地方。但這也是鏡中花、水中月。”

對此,陳小蝶也感同身受。她碰到過一位女客戶,在介紹完基金信息後,直接轉账50萬元,沒有任何猶豫。而陳小蝶最大的客戶,是當地比較出名的一家企業的前任老總,他在陳小蝶名下一共有三個账戶,加起來的錢有4000萬左右。

但更多的時候,陳小蝶面對的,是質疑和冷漠。

陳小蝶認為,這並不意味著股民對分析師個人失去了信任,而是對市場失去了信任。

即便如此,大部分人無法客觀看待損失,他們只會歸咎於分析師。“他不可能怪自己,也不可能怪行業,怪行業他沒辦法得到一個反饋,那他可能就只能怪我。”陳小蝶說。

90後是被寵溺的一代,他們或許能夠保持職業度,無視質疑。但他們最終發現,除了生不逢時,行業的條條框框,令他們無所適從。

條條框框 無所適從

鋅財經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大部分90後分析師都看過《華爾街之狼》。

這部充斥著香車豪宅、紙醉金迷的電影,是分析師們金融夢的起點。他們夢想著能夠成為電影中的萊昂納多,憧憬著西裝革履,每天和錢打交道。

電影《華爾街之狼》劇照

西裝,凸顯出分析師的高端和專業。但崇尚個性自由的90後,並不能將自己的靈魂包裹在這套專業的裝束中。

《中國90後青年調查報告2014》認為,90後具有堅持自我,在認定的事情上不會妥協的特徵。而在日常消費場景中,“我想要、我喜歡、適合我”成為他們的優先考慮因素。

陳小蝶便是其中一位。在欣喜地接過第一套正裝後,她對正裝的興趣逐漸減淡。她甚至認為,每天穿著西裝上班,是一種束縛。

她嘗試穿便裝上班,即便她知道自己會面臨著懲罰。她依舊我行我素。

她也知道在面對客戶時,即使客戶表現冷漠,她也不得不賠上微笑。日子久了,她甚至懷疑自己能否勝任這份工作。

當然,她也會回懟客戶的質疑。

90後分析師,不得不在解放個性和條條框框中,艱難掙扎。但行業的冷風,吹滅了他們的最後一絲夢想。

理想破滅

2018年6月的一天,陳小蝶遞交了辭職信,結束了她的證券分析師生涯。因為入職未滿兩年,她還花了2000元將自己的職業套裝買回。

回想起自己工作的最後一段時間,她佛系了。

每天陳小蝶都在渾渾噩噩地混日子,裝模裝樣地打客戶電話,等著下班。空閑時間,她用玩遊戲填補,查看外圍市場信息、複盤等工作早已被拋之腦後。

佛系,是因為她感受到了行業的寒風。

陳小蝶所在的公司總部裁員30%,分部則變相裁員提高績效標準,完不成的被勸退。陳小蝶的同事,離開了三分之一。

對於未來,陳小蝶感覺一眼就看到了盡頭。她覺得那些在券商待了一二十年的老員工,做的事情跟自己剛畢業做的,是同一件事。

她還向鋅財經透露,每個月的工資都在4000到6000元間搖擺,部門拖欠工資的現象,時有發生。

這不是個例。

去年5月,一張申萬宏源證券員工工資截圖引發熱議。該員工到手工資僅有4000多元。而在2017年,申萬宏源的平均薪資為4萬元。據鋅財經了解,這次薪酬調整影響到絕大多數年輕一線員工,收入普遍降幅在40%以上。

與此同時,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A股上市券商共計153位高管離任。

券商行業的收入主要靠證券經紀和投行業務。股市弱勢,證券經紀業務自然受到波及。

2018年,券商的並購、重組等再融資業務因監管加緊,受到影響。而新股發行個數又比2017年少,新股中的巨無霸公司,增厚了大券商的業績,始終無法令中小券商分得一杯羹。

由此可見,券商降薪裁員,並不稀奇。

依舊堅守在券商行業的賈一銘,也自嘲“金融民工”。2015年大牛市,他的同事月薪十幾萬。這樣的日子一去不複返。

如今他每月工資到手3萬,但他還需要支付和客戶間的應酬。券商從業者的職業光輝,意味著他的每一次聚會,都要選擇高大上的場所。這是一筆不菲的開銷。

如今,他每兩周要見一個客戶。

在券商的這段工作經歷,如同夢一場。體面和高薪,在陳小蝶看來,不過是個神話。陳小蝶離開了K線、數據和研究報告,離職後再也沒有打開過股票交易軟體。

前輩眼中的90後分析師

知名分析師錢向勁,比大部分90後分析師早入行20年。他也曾經歷過至暗時刻。

“但是我們也堅持下來了。”他說,要在冬天儲備自己的能量,為下一個春天做好準備,“經歷過寒冬交替,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成才。永遠躲在溫室裡沒用,風一吹就倒了。”

他向鋅財經表示,90後分析師過於求變反而令人感到擔憂。他帶過一個浙大碩士生,在實習時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公司便通過校招留了他。

那位分析師每天都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沒過幾年就成為了公司骨乾。但是在不久前,這位員工跳槽到了一家公募基金公司。

“他們確實很拚,但是總是想著那邊可能更好,我要不去試試,總是乾個一兩年,就想換個感覺,基礎沒打好,這山看到那山高,這個也要弄,那個也要弄,最後可能什麽都沒有。”錢向勁有些惋惜道。

賈一銘在行業中繼續堅守。他被推薦到了總部培訓,即將成為第一批90後高投。這個名額在他所在的分部是少有的。

他最近常看的書還是《莊子》,每次坐飛機都會帶在身上翻一翻。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不年,朝菌不知晦朔。”在鋅財經採訪過程中,賈一銘脫口而出。“有些昆蟲它只知道一個季度,因為它只能活一個季節。就是你的長度決定了你認知的範圍。”

這本崇尚“道法自然”的書,讓賈一銘在面對各種大起大落的故事裡,反而能平靜下來,成為了另一種“佛系青年”。

或許,賈一銘並不佛系,只是在行業的變化中,佛系成為了他的一層保護色。

他最愛的電影是《當幸福來敲門》。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劇照

主人公克里斯是一名股市交易員,最後成為了知名的金融投資家。在這個勵志故事裡,主人公在最落魄的時候,妻子離他而去,因交不起房租,只能帶著兒子蜷縮在地鐵站的公共廁所過夜。在影片的最後,他的命運終於扭轉。

賈一銘也等待著,有一天,命運也按響他的門鈴。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小蝶、賈一銘為化名)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