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港股近期紅利不斷,制度改革卻進入倒計時階段

近期港股的紅利可謂不斷。4月20日,首家H股全流通試點企業率先出爐,開啟了H股在香港市場的新時代。而在次日,隨著新三板與港交所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市場傳聞已久的“新三板+H股”正式落地。與此同時,港交所關於同股不同權等拓寬上市制度的改革也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

01

首家H股全流通試點企業出爐

在市場消息傳出“新三板+H股”即將頒布之際,H股全流通首家試點企業率先出爐給投資者帶來了港股紅利。

4月20日,證監會新聞例行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H股全流通試點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正式宣布H股全流通首家試點企業花落聯想控股。這也意味著,繼2005年10月,目前唯一的H股全流通案例建設銀行以H股全流通的方式在香港上市之後,時隔12年,H股全流通工作自去年重啟以來進入新的階段。

據了解,在中國內地注冊成立的企業,在香港市場發行的離岸股票為H股,以港元交易和收取股息。該企業在中國內地發行的其它股票,以人民幣認購和收取股息,按資金來源劃分,稱為內資股。H股全流通則是指境外(主要是香港)上市公司相關股東所持的在境內登記、無法在境外上市流通的股份,在轉登記到境外市場後,相應持有人通過中國結算在境外市場買賣該公司股份的相關安排。也就是說,此前H股不能上市流通的內資股,現在可以在港股市場交易,由此將實現投資者減持賣出的功能。

據悉,在部分流通的情形下,H股上市公司普遍設有國有股及法人股等限售股份,不可以轉化為H股流通買賣,使得市場流通的股權比例較低,也不利於限售股的股東套現。銀河國際在2月發布的一份研報中指出,根據港交所的數據庫,有229家H股公司於主機板上市,當中近130家仍有非流通股,因為它們並未在A股市場上市。這些公司的總市值為3.9兆港元,相當於香港股市總市值的11%。然而,它們的可交易市值僅為1.18兆港元,約佔這些公司總市值的30%。

此外,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H股全流通後,大股東的利益將與其他股東的利益更為一致,對於H股公司而言則將打開新的融資管道和資本運作太空。而中信證券在此前發布的研報中也表示,全流通後,其意義不亞於“H股的第二次上市”,之前一系列“融資”和“內資外資股東利益不一致”等問題將被解決,從而為之前非流通的巨額內資股提供市場化定價機制,為上市公司打開融資管道,提升公司治理。

02

“新三板+H股”正式落地

在首家H股全流通試點企業出爐次日,4月21日下午,隨著全國股轉公司與香港交易所在北京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市場所期盼的“新三板+H股”正式落地。

根據合作諒解備忘錄,新三板與港交所均歡迎對方符合條件的掛牌/上市公司在本市場掛牌/上市的申請。而全國股轉公司對掛牌公司申請到香港聯交所發行股票和上市則不設前置審查程式及特別條件。也就是說,新三板符合條件的公司可在不摘牌的條件下發行H股,不過前提是符合H股的發行條件。

關於市場所關心的新三板公司申請在港交所發行股票和上市的一些細節性內容,4月21日晚間,全國股轉系統在發布的相關事宜答記者問中對該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其中,在信披方面,掛牌公司申請發行H股,應當披露董事會決議、股東大會決議、中國證監會受理申請材料、向香港聯交所提交申請材料、中國證監會核準情況、香港聯交所聆訊情況、刊發招股說明書、完成股票發行和上市及其他對股票轉讓價格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資訊。發行H股的掛牌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披露的檔案應當在全國股轉系統指定資訊披露平台同步披露。

掛牌公司在籌劃申請發行H股期間是否需要停牌則是市場關注的話題之一。全國股轉公司表示,根據規則,在該期間,掛牌公司應當履行資訊保密義務,原則上無需申請暫停轉讓。不過,掛牌公司如存在包括預計應披露的重大資訊在披露前已難以保密或已經泄露,或公共媒體出現與公司有關傳聞,可能或已經對股票轉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等情形時,應當及時申請暫停轉讓,直至按規定披露或相關情形消除後恢復轉讓。需要注意的是,新三板公司申請發行H股應當按照中國證監會、全國股轉系統及香港聯交所的相關規定,修訂公司章程。

對於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全國股轉公司表示是全國股轉系統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步,為掛牌公司赴港融資建立了基礎性的合作框架,有助於掛牌公司統籌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的資源與優勢,優化市場價格發現功能,提升估值效率。

資深投融資專家許小恆認為,新三板企業能否發行H股取決於港交所的規則。而目前,港交所關於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類企業赴港上市等擴寬上市制度改革即將推出,這也讓“新三板+H股”落地的紅利更加可期。

03

上市制度改革實施倒計時

實際上,在拓寬香港上市制度方面,港交所也在推進一系列的組合拳措施。

在錯失諸如阿里等巨頭企業之後,港交所一直反思關於是否接納同股不同權的架構體系以及未盈利公司上市等問題。而去年12月港交所關於主機板等上市規則的修訂則被市場認為是近二十年來最大的一次。隨著時間的推進,這一制度改革的實施也進入倒計時階段。

回溯港交所對上市制度改革的歷程可知,去年6月16日香港交易所發布了《有關建議設立創新板的框架谘詢檔案》和《有關檢討創業板及修訂〈創業板規則〉及〈主機板規則〉的谘詢檔案》。在檔案中,港交所擬設立創新板,吸引香港目前的市場機制並不接受的有以下一項或多項特點的新經濟公司,包括尚未有盈利的公司、採用非傳統管治架構的公司及擬在香港做第二上市的中國內地公司。

2017年12月15日晚間,港交所就2017年6月刊發的《有關建議設立創新板的框架谘詢檔案》發表資訊總結,公布了拓寬上市制度的擬定發展方向,並將相應修訂創業板和主機板的上市規則,且放棄此前擬設立的創新板。其中,主機板上市規則將允許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上市;允許尚未盈利或者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發行人上市;以及同時設立海外公司在香港第二上市管道。

同股不同權等上市規則修訂的時間表則在不斷推進中。2月23日香港交易所公布新興及創新企產業公司赴港上市第二輪市場谘詢方案,宣布將在3月23日完成有關“同股不同權”的上市架構谘詢,最快4月底刊發谘詢總結及修訂上市規則,新規生效後即刻接受IPO申請。根據4月20日消息顯示,港交所宣布,將於4月2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表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的市場谘詢總結。這也意味著,港交所吸引同股不同權公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等制度改革已進入倒計時。

天風證券在此前發布的研報中指出,港交所改革上市規則執行堅決,同股不同權將吸引更多內地以及國際的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拓寬港股市場的資金來源,帶動IPO籌資額大幅上升,重煥港股市場“窪地”新生。普華永道1月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預期2018年將有80家企業在香港主機板上市,在GEM市場掛牌的企業則有望達70家,融資總額將介於2000億至2500億港元。而隨著H股全流通逐步開放,將有助於香港的融資活動,加之新經濟企業積極尋求上市等因素,將有利於香港IPO市場多元化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