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彭博:中國將引領全球電動汽車的未來

騰訊證券11月17日訊,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還想要成長得更大,而對於各家汽車廠商而言,這不啻於一道最後通牒。《彭博商業周刊》刊文稱,從明年1月開始,所有在中國市場運營的大車廠,從豐田、通用汽車這樣的國際品牌到比亞迪、北京汽車這樣的本土玩家,都必須達到新能源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的最低生產要求。根據中國政府的複雜算式,這些廠商2019年所生產和進口到中國市場的產品都必須有很大一部分是綠色的,而未來,這些產品所佔據的比例還將逐步提升。

這一設計與全球廣泛採用的碳排放總量管制與交易系統非常相似——那些自己未能滿足配額要求的車廠可以從超額完成的競爭對手那裡購買積分,但是如果買也買不到足夠的積分,那麽他們就將面臨政府的罰款,在最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被強製停產。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中國能源和交通中心主任王雲石評價道:“壓力會不斷增大。其他國家也可以採用這樣的模式,最終將改變全球遊戲的面貌。”

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家釋放出的資訊已經很明確了:哪怕美國總統川普放棄了對替代能源的支持,試圖改寫裡程能耗規定,甚至啟動了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進程,但是中國已經下定決心,要成為電動之路的長官者。這樣的改變有助於減輕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改善他們的城市汙染狀況。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廠商也將因此獲得更強大的專業能力,在成為全球發展大勢所趨的電動汽車浪潮中爭奪領先位置。

中國既是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是任何一家廠商都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很快,各家企業就加快了自己的開發和製造速度,以確保達成目標。中國的目標是,到2025年時,本國市場上每年出售的汽車將有700萬部都是屬於插電式混合動力或者電池驅動的,佔總銷售量的大約20%。彭博新能源5月間曾經評價道:“這或許已經算得上全世界最重要的電動汽車立法了。”

全球最大的汽車廠商當然已經心領神會。德國大眾去年近40%的產品都是賣到了中國市場,他們已經宣布,未來十年內將在中國市場推出大約四十款本土生產的電動汽車車型。該公司的聲明寫道:“大眾中國將達成政府設定的目標。”

不過,達成目標的具體公式還是有些複雜的,第一年10%的積分目標不見得一定需要銷售10%的電動汽車才能達成。比如,一部續航300公里或以上的純電動汽車,其對應的積分就要比一部續航裡程較短的油電混合汽車高出不少。所有年生產/進口量超過3萬部的品牌都必須遵守這一規則。到了2020年,最低標準將提升到12%,之後也會不斷提升——中國政府的終極目標是取消所有燃油汽車,只是最後時間尚未確定。

中國也是BMW的頭號市場,他們目前在這裡生產和銷售兩種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還計劃推出兩種新的純電動汽車,包括2020年開始銷售的iX3 SUV。不過,也有一些車企想要獨力達成目標會很吃力。普華永道駐上海汽車行業分析師沈曉英直言,這些“車廠在技術上和財力上都沒有做好大幅度提升電動汽車產量,達到配額要求的準備”。

因此,他們必須采取其他一系列手段來確保自己能夠完成任務。福田汽車第三季度在中國市場上虧損了3.78億美元,該公司亞太區總裁傅禮德10月披露,他們正在與較小的本土企業眾泰汽車合作,聯合生產符合標準的產品。福特計劃在2025年前總計在中國市場上推出十五款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他們與眾泰合作的產品將建立一個新的品牌。

不過,更多的車企還是決定繼續使用傳統的牌子。比如,豐田、菲亞特克萊斯勒、本田和三菱都計劃以自己的品牌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由廣汽開發的同一款產品——除了一些品牌定價和細節功能的差異之外,他們的產品基本上是高度相似的。對於一個歷來重視個性行銷的行業而言,這顯然不是個理想的選擇,但是在他們各自開發出自己的技術之前,這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權宜之計。

車企顯然有充分的理由將自己的電動汽車產品推向中國的展台,但是消費者是否願意買账,目前還無法清楚判定。在任何一個市場上,電動汽車的價格較之可比燃油汽車都要高出不少,而在中國,低價位燃油汽車如重慶長安的奔奔MINI最低可以只賣2.99萬元,這差價自然就越發明顯了。

目前,政府為電動汽車提供補貼來解決這一問題,一部全電動、續航裡程超過400公里的產品最高可以享受7900美元的補貼。對於一部比亞迪e5而言,這幾乎相當於定價的三分之一。

只是,這種補貼將逐漸削減,至2021年便徹底消失。這也就意味著汽車行業將不得不面對幾年風險時期——彭博新能源的估算是,根據汽車的具體型號,以及其銷售地區,電池成本要真正對於內燃機形成價格競爭力,至少也要等到2024年至2028年。

不過,政府還有一些其他的手段,可以為電動汽車提供幫助。在中國最大的幾個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已經采取了牌照發放限制手段來控制汽車總量,而在這方面,電動汽車是享有優惠待遇的。比如在上海,獲取一個傳統燃油汽車牌照的成本可能鋼彈1.4萬美元,而如果是電動汽車,則是完全免費的。

彭博新能源估計,2022年,中國市場上售出的載人電動汽車將達到250萬部。不過,如果其他城市,尤其是迅速發展的內陸工業中心也采取類似牌照限制措施,則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完全可能越發驚人。

目前,中國市場上行銷的許多車型根本就出不了國門。麥格理亞洲工業及交通研究部門負責人劉易斯(Janet Lewis)直言:“目前,大量中國市場上銷售的汽車在境外其實毫無品牌價值可言。”不過,若是這些車企的電動汽車在中國的轉型當中獲得成功,就將在製造和行銷專業能力方面獲得巨大的提升,將來就有望將更多產品推向海外市場。

中國顯然是希望鼓勵國內汽車行業將電動汽車作為首要發展方向,為此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分-補貼系統的功效。總量管制與交易系統2021年乃至之後的最低要求目前尚未發布,但是中國政府要達成其電動汽車銷售目標,門檻的迅速提升是完全可以想見的。

這樣的一個發展方向與川普政府可謂是南轅北轍。不過,全球的車企顯然已經日益清楚地認識到,就行業未來的發展而言,目前坐在駕駛座上的已經不是華盛頓,而是北京。(費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