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爆款基金興全合宜"踩雷"中興遭重挫 投資勿盲目追高

  爆款基金“踩雷”中興遭重挫

  一季度機構大舉調倉

  ■本報記者 劉陳希婷 北京報導

  隨著A股進入一季度業績驗證視窗期,今年以來反覆磨底的市場到底“成色”如何,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4月21日,兩市共有1518家上市公司預告一季度業績,其中,923家公司業績預喜,佔比60.80%。

  然而,伴隨著年初至今一次又一次的劇烈調整,向來是市場風向標的機構資金卻早已疲於應對。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各類基金中,僅債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最高,為1.12%,主要得益於債券市場的良好表現。其次是貨幣型基金,為1.01%。而受A股和海外市場震蕩行情影響,股票型和QDII基金業績表現不佳,平均收益率分別為-2.27%、-2.04%。

  此外,逐漸升溫的中美貿易摩擦也給市場帶來了更多的不穩定因素。記者注意到,受市場基本面利空影響,近期諸如“明星經理操盤”、“當日大規模售罄”等爆款產品相繼折戟,特別是重倉中興的興全合宜遭遇跌停,也在提醒投資者切勿盲目追高。

  重倉中興折戟

  根據天相投顧的統計,截至一季度末,118家基金公司旗下公募基金利潤合計682.05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減少635.58億元。雖然市場反覆“磨底”消磨人們意志,但卻被不少投資者視作為難得的機會,也由此引發了一季度各種“爆款”基金產品層出不窮。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日售327億元的興全合宜“踩雷”中興。對於公募基金來說,327億元已經算得上是銷售神話的數字。而興全合宜作為興全基金2015年7月以來發行的第一隻權益類基金,憑借著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經理長期優異業績,首發受到高度關注。

  不過,往往是飛得越高摔得越狠。記者注意到,4月23日,興全合宜在交易所上市首日即遭遇盤中觸及跌停的尷尬。盤中數據顯示,興全合宜基金開盤價格為0.899元,此後便急轉直下,交易價格一路探底至0.862元觸及跌停線,截至下午收盤,報收於0.886元,成交量達1.53億元,較4月20日0.9577元基金淨值,折價率為7.49%。

  事實上,就是這樣一只在新基金募集規模史上位列第九位的基金,卻在還未上交易所之前,便已經遭遇了淨值下調。4月20日的最新部門淨值顯示,該基金淨值為0.9577元。而早在興全合宜建倉初期,2月2日的部門淨值就已經跌破了1元。

  4月23日下午,面對市場情緒的如此恐慌,興全方面回應稱:基金的場內交易價格並不等同於資產價值,折價並不意味著基金出現虧損。基金淨值並不會因為基金交易價格的折價而出現下跌,若在基金折價時選擇在場內賣出,則意味著以低於基金淨值的價格賣出所持有的基金份額。

  雪上加霜的是,興全合宜還重倉了被美國釜底抽“芯”的中興通訊。據公開資料顯示,興全合宜共計持有了2509.66萬股中興通訊。而最近幾天,各大基金公司正紛紛下調中興通訊估值,其中興全基金也公告:旗下基金自2018年4月18日起,對所持有的中興通訊AH股進行估值調整,估值價格分別為人民幣25.36元和港幣20.74元。這個下調幅度相當於,中興通訊的兩個跌停價。

  然而,目前披露的數據顯示,“踩雷”中興通訊的不止興全合宜一家。根據Wind最新的2018年基金季報數據來看,一共有191隻基金產品持有中興通訊,持股總量為1.87億股,持股總市值為56.51億元,佔中興通訊流通股比例為5.46%。記者注意到,已有多家機構宣布下調了中興通訊的估值,最多的預計有四個跌停板。

  新華外延增長主題靈活配置混合基金經理付偉表示,中美貿易摩擦預示著中國未來在經濟趕超、產業更新、科技進步的過程中會遇到更大的困難和約束,但這也堅定了國家支持新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決心,倒逼國內加快對於新興產業的政策扶持。未來將更多關注新經濟、新產業方面的投資機會,如科技創新、現代服務、生物醫藥、軍工等板塊。

  博時基金魏鳳春指出,具體來看,A股方面,中美貿易爭端對A股影響短期或難以結束,同時從部分資金和技術指標看,相關被影響板塊仍較強勢,但考慮到短期事件走勢的可預測性較低,不建議針對此投入重倉做短期性、事件性的投資。周期品價格企穩與庫存去化,顯示第二季度經濟增長預期有上調的可能。

  調倉手法明顯

  今年以來,大盤藍籌股遭遇調整,成長股則強勢反彈。在市場跌宕起伏的背景下,機構操作手法切換明顯。一季度,價值藍籌股持倉比例高位回落。2017年表現強勢的藍籌白馬股,如家電、食品飲料、電子和保險等行業中的龍頭公司在一季度末雖仍有較多的基金持倉,但較去年年底已經有所回落。

  與之不同的是,創業板則在時隔兩年後首度加倉。數據顯示,創業板在主動偏股型基金的重倉倉位自2016年年中創下26.3%的相對高點以來連續7個季度走低,至2017年底時已經降至10.8%,接近回到2013年年中左右的水準(此前創業板結構性行情的初始階段)。但在經歷兩年多的估值調整並結合一季度盈利預期的回升,再加上2月底以來政策層面對於“新經濟”的支持,部分主動偏股型基金在一季度期間開始重新加倉創業板,至一季度末創業板的重倉倉位佔比已經回升至14.1%。

  Wind資訊統計,截至4月23日,市場上802隻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已有762隻披露了2018年一季報,持倉數據顯示,一季度公募基金減持主機板股票的同時,對創業板股票則大舉加倉。而以持倉市值計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基金重倉持有的前50隻個股中,有5只為創業板股。

  記者注意到,在公募基金的增持之下,部分個股在創業板反彈以來也有不錯的表現。海通策略分析師荀玉根指出,依據2018年一季度基金重倉股統計情況,相較2017年四季度,成長股市值佔比明顯回升,價值股市值佔比顯著下滑,基金一季度風格切換明顯,風格均衡狀態已接近2013年第三、四季度的水準。

  不過,行情分化和成交量持續收縮反映出板塊強弱轉換仍是存量資金的擇股偏好所致。中金公司認為,市場短線情緒悲觀,但積極因素在逐步增多。

  在長盛電子信息主題混合基金經理趙巨集宇看來,一季度市場風格呈現一定的大小盤結構性分化。儘管一季度以醫藥、電腦為代表的成長板塊表現相對較好,但考慮到主題或板塊的表現持續性仍不足以代表長期性市場趨勢,因此將積極精選個股和向風格均衡型配置思路轉變,以獲得穩健的淨值增長。

  規範入市勢頭強勁

  險資重倉股業績搶眼

  ■本報記者 闞世華 劉春燕 北京報導

  近期,上市公司年報相繼公布,險資投資機構持股動向越發明顯。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保險業資產總規模為16.75兆元,同比增長10.80%;保險機構資金運用餘額為14.92兆元,同比增長11.42%。隨著保險業資產規模日益壯大,險資正逐漸成為股市新勢力。

  險資重倉搶眼

  2018年一季度,作為A股重要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權益投資路線已顯露。據東方財富網choice數據顯示,一季報險資持倉上市公司股份共有106家,前10名分別為國星光電平安銀行華魯恆升方大特鋼京投發展國藥一致唐人神中炬高新帝王潔具厚普股份

  險資大舉“入侵”股市已成為一種趨勢,而國家隊級別的大型險資集團企業正在逐漸增多。《華夏時報》記者據上述數據統計,重倉股前三名均有大型國家隊級別機構持倉。其中,國星光電險資持倉包括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3家國家隊級別的機構;平安銀行險資持倉包括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3家機構;華魯恆升險資持倉包括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4家機構。

  一季報險資持倉增持有50家機構,減倉機構有31家。其中,險資重倉股前10名有5家機構完成增持、2家機構持平、3家機構完成減持。華魯恆升、方大特鋼位列前10名機構增持前兩名,分別增持5982.24萬股、4813.08萬股,持股比例增長120.26%、100%。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股市處於起伏震蕩,多數險資投資選擇並不輕鬆,多數機構應會將投資重點放在規模較大及流動性較好的傳統行業,如消費、醫藥等領域。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保險資金重倉持股資金總計為7583億元,共計一季度重倉65隻個股中,股票池新增股票23隻,減持17隻股票。在險資新增的23隻股票版圖上,大消費及醫藥類股票是險資涉足較多的領域。險資在新增股票上的持股量總計為99.61億股,包括中國平安、華魯恆升、韶鋼松山、方大特鋼、省廣集團哈藥股份信邦製藥等。不久前,中國平安集團首席投資官陳德賢表示,在股票投資方面,還是維持2017年的方法,留意高分紅的行業龍頭。管理能力突出、有穩定分紅、有盈利的企業都是重點關注的對象。

  注重價值投資

  據中國銀保監會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險資投資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9兆元,在投資資產中的佔比為12.85%,較去年末提升35個基點,但較一月末減少53個基點,顯示險資呈現減持走勢。市場普遍預期,在嚴監管的背景下,今年險資權益投資布局會轉向更具投資價值且收益穩定的標的。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4月23日,滬深兩市共有542家上市公司披露2018年一季報業績,險資重倉持股的有24家公司。從持股數量來看,24家公司險資持股數均在191萬股以上,持股市值在6000萬元以上。其中,平安銀行、華魯恆升、國星光電等16家,險資持股數均在1000萬股以上,持股市值超過1億元。從行業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4家)、食品飲料(2家)等行業,而相關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處於增長狀態。21家企業實現淨利潤增長,19家增幅在10%以上,半數公司淨利潤增速在50%以上,更有企業一季度淨利潤增幅超過100%。

  一位機構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此前險資曾一度呈現瘋狂舉牌趨勢,但隨著相關監管制度落地後,此趨勢逐漸趨於冷靜,險資投資行為多數會偏向價值投資。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去年發布的險資新規加大對險資入市的規範,促進險資與資本市場的深度結合,並降低險資的風險,降低對資本市場的衝擊,險資還有巨大的太空,規範入市對於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是有正面作用的。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王嘉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