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學家找到可再生肝臟的罕見肝細胞

肝臟細胞執行著肝臟的代謝活動。研究發現,在組織更新、保持體內穩態,以及在肝臟損傷後,肝細胞會逐漸得到補充、修復。在成年人中,新的肝細胞來源於現存的肝細胞池,但是某些新肝細胞的細胞來源還不是非常清楚。

端粒酶是一種與抗衰老有關的蛋白質,在很多乾細胞內均有表達。正常細胞每分裂一次,染色體末端的端粒就會變短一些,端粒縮短到一定程度,細胞就會失去增殖能力而凋亡。但端粒酶可以合成端粒,從而幫助抵抗衰老。已證實,端粒酶通路基因的突變可能會引起某些肝病。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Lin S博士等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發現在正常的細胞更新或組織損傷期間,表達高水準端粒酶的某些肝細胞亞群在小鼠中能起到再生肝臟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近期的《自然》雜誌。

通過對小鼠端粒酶逆轉錄酶(Tert)基因位點的譜系追蹤,研究人員證實,高表達端粒酶的罕見肝細胞(TERTHigh肝細胞)遍布在整個肝小葉。在組織細胞更新、保持穩態期間,這些細胞在所有的肝小葉區域內能再生肝細胞,併產生擴增的肝細胞克隆群,最終在肝臟中佔據統治地位。在肝臟損傷時,TERTHigh肝細胞增殖活性增加,且它們的子代細胞跨越了肝區的界限。RNA測序顯示,TERTHigh肝細胞的代謝基因下調了,提示在肝細胞譜系內其代謝活性和再生活性是分離的。研究還發現,TERTHigh肝細胞的消融會導致肝臟內星狀細胞活性和纖維化明顯增加。

該研究認為,肝臟內某些罕見的TERTHigh肝細胞亞群能在組織更新和損傷時再生肝臟。

參考文獻:Nature2018;556:244-248

文章摘自《康復·生命新知》雜誌。

掃下方二維碼訂購2019生命新知雜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