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康熙說清朝最初根本不想取代明朝 這句話可信嗎?

在中國歷史上,有改朝換代的傳統。歷史上的王朝不斷更迭,到17世紀中葉,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明朝滅亡,由東北入關的滿人取而代之,建立了清朝。

雖然俗話講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但每一個新王朝建立之後,在對待與前朝的關係上都非常謹慎,都會盡量避免形成兩者間的敵對印象。“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並不是誰搶了秦朝的“鹿”,而是秦自失其鹿,有德者居之。

比如朱元璋剛建立起明朝時,就極力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是“誤入流寇”,並非有意起兵反元。等他自己真正興兵時,元朝早已滅亡,並非亡於他朱元璋之手。

同樣的,清朝建立之後,其統治者們亦不承認其江山是從大明手中奪取。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康熙皇帝就在上諭中說了這麽一段話:“太祖、太宗初無取天下之心,嘗兵及京城,諸大臣鹹奏雲當取,太宗皇帝曰:明與我國素非和好,今取之甚易,但念中國之主不忍取也。”

古時候王朝在對待前朝歷史問題上采取這樣的宣傳口徑,其實並不奇怪,因為這涉及到統治合法性的問題。前朝具備統治合法性,屬於歷史事實,新朝若宣傳自己與前朝為敵,那便是“篡逆”,也為後來想推翻新朝的人留下口實。

因此新建立的王朝要樹立自身的統治合法性,就必須承認前朝的合法性,不能宣傳雙方敵對的概念。這也是康熙等清朝統治者不斷宣揚清朝本來不想取代明朝,只是見明朝被李自成所滅而不得不入住華夏,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的原因。

當然,清朝的官方宣傳是一回事,那麽實際上,清朝建立之初是否想過取代明朝呢?應當說,在清太祖也就是努爾哈赤時期,受歷史局限性的影響,還真沒有打算過要取代大明,建立新的大一統王朝。

清朝的前身為建州女真,是邊陲遊牧民族,並非華夏正統。到清太祖努爾哈赤這一輩時,吞並了周邊部落,建立了大金國,也稱後金。雖然努爾哈赤起兵時,曾以“七大恨”告天伐明,但後金的立國思想,乃是偏霸一隅。

雖然努爾哈赤經常騷擾明朝邊疆,但並不攻城略地,也不交結百姓人心,可見其志還不在取代明朝,只是延續了女真的彪悍之風,當好自己的後金酋長,並沒想過要去北京當皇帝。

後來努爾哈赤病死,皇太極繼位,這種情況也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因為努爾哈赤雖然建立了後金政權,但遺留下的歷史問題還很多,皇太極首先要和兄弟爭權,防止大權旁落,還得不斷招兵買馬,積蓄力量,鞏固好後金政權。

後來皇太極從蒙古林丹汗處得到元朝傳國玉璽,應該說從這時起,開始動了取代明朝的心思。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改年號為崇德,這種種做法,都是向中原正統王朝貼近,意圖取而代之的行為。只是皇太極在位時,還一直沒有出現能夠顛覆明朝的機會,但在皇太極剛去世的順治元年(1644年),立刻就出現了天賜良機。

這個機會,就是李自成率領的農民大軍攻破京師,崇禎自縊,明朝上下陷於一片混亂之中。而清國這邊,皇太極剛去世,年幼的順治登基,本來也是主少國疑的時候,不過卻靠攝政的睿親王多爾袞抓住了機會。

與滿洲過去的做法不同,多爾袞此次領兵南下,打著王師的旗號,對不反抗的百姓,對其不劫掠分毫,一改往日無差別屠戮的行為,大肆收買人心。在聯合吳三桂擊潰李自成後,天下傳檄而定。

可以說,清朝的奠基,是由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二人完成,但能夠入主中原,則是多爾袞之功。雖然因順治不滿多爾袞,一度對其進行抹黑,但後來乾隆恢復了多爾袞的名譽,便是對多爾袞為清朝立下開創之功的肯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