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威廉二世被迫退位,眾叛親離:德國海、陸軍的崩潰與叛變

文|趙愷

10月3日,75歲高齡的德國總理赫特林被迫宣布辭職。這位曾經的慕尼黑大學哲學教授在德國政壇上卻並沒有太高的聲望,其之所以能夠在1917年11月成為德國政府的掌門人,無非是因為其長期以來奉行的保守主義以及對在公開場合不斷鼓吹德國必勝的政治姿態,都令德國陸軍認定他是最為合適的傀儡人選。而當德國陸軍決定屈膝求和之際,這個昏聵的老頭自然再無用處。

接替赫特林出任德國總理的,是著名的“溫和派”政治人物——“巴登親王”馬克西米利安。戰後有部分西方史學家認為,德國政府之所以選擇馬克西米利安,是因為其曾經旗幟鮮明的反對德國海軍在大西洋發動“無限制潛艇戰”,從而容易獲得美國政府的信賴。但如果仔細分析,卻不難發現馬克西米利安是當時德國國內少數各派政治勢力都能認同的代言人。

馬克西米利安出身貴胄,自然為德國各地封建世族所推崇。在戰爭初期其更以德國陸軍第14軍參謀長的身份投身軍旅,因此在德國陸軍眼中也算是“自己人”。更為關鍵的是,自1914年10月馬克西米利安以身體原因為由離開軍隊之後,便長期擔任德國紅十字會巴登分會的榮譽會長,主持德國境內的協約國戰俘的管理工作,並以寬容、隨和的性格深受協約國戰俘的歡迎。

不過戰俘中的口碑並不能真正影響各參戰國的決策,馬克西米利安要在外交領域打開局面,仍不得不尋求與此時具有決定性作用的美國方面改善關係。於是如何回應美國總統威爾遜於1918年1月8日所提出的“十四點原則”,便成了德國外交的重點。

馬克西米利安認定“十四點原則”對德國而言並非不能接受,便以之為和談的基礎向協約國方面伸出了橄欖枝。可惜對此協約國方面表現出了謹慎的歡迎。一方面美國總統威爾遜於10月8日至23日,三度向這位德國新總理發出外交照會,讚許其對德國政府所釋放出的議會製改革、釋放政治犯等善意的信號,並願意與德國就停戰問題展開談判。但同時卻又暗示和平談判應以德國削減軍備及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前提。而另一方面以英、法為主力的協約國部隊則並不為德國政府的和平呼聲所打動,繼續在戰場上攻城略地。

面對這樣的局面,不甘心束手就擒的魯登道夫要求德國政府放棄談判,與協約國戰鬥到底。但此時曾經支撐帝國強大的陸軍已然淪為了斷脊之犬,在整個10月份德國陸軍僅新建了1個步兵師,卻同時有32個師因損失慘重而被注銷了番號。在這樣的情況下,10月26日威廉二世聽從馬克西米利安的建議,解除了魯登道夫的所有職務。

或許將魯登道夫這樣野心勃勃的戰爭狂人從德國陸軍之中清理出去,是威廉二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所做出的為數不多正確決定之一。但在幾乎同一時間裡,這位德意志帝國皇帝卻犯下了另一個更大卻無法挽回的錯誤:他默許了德國海軍司令弗蘭茨·馮·希佩爾所提交的所謂“10月24日作戰計劃”。

在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的日德蘭海戰之中見識了英國皇家海軍強大的戰鬥力之後,德國海軍事實上便放棄了昔日那些與敵展開北海決戰的狂妄念頭。大批水面艦艇龜縮於軍港之中,只能不斷地派遣潛艇部隊,通過竄入大西洋擊沉民用船隻來展現自身的存在。但在馬克西米利安上台之後,為了彰顯和平誠意,德國海軍被迫將所有的潛艇部隊也撤回了本土。

完全淪為籠中之鼠的局面,令1918年8月剛剛接任海軍司令的希佩爾倍感屈辱和焦慮。出於所謂的“軍人榮譽感”,希佩爾擬定了一個空前恢宏的作戰計劃:於1918年10月底集中德國海軍所有水面艦艇,在潛艇部隊的配合之下,強行突襲英國本土。

從紙面上來看,此時的德國海軍擁有18艘戰列艦、5艘戰列巡洋艦、14艘輕型巡洋艦和60艘驅逐艦,仍可謂世界範圍內的第二大海軍強國。但是2年多的光景早已耗盡了那些水兵的戰鬥熱情。曾經妄圖超越英國皇家海軍的雄心壯志蛻變成了對軍港之外那片水域無邊的恐懼。因此當希佩爾的作戰計劃最終下達之際,德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開始用各種方式拖延出擊的時間,與此同時水兵們開始秘密串聯。

10月28日至30日,德國海軍主力戰列艦“圖林根”號和“黑爾戈蘭”號上先後爆發水兵嘩變。雖然不久便遭到彈壓,但原定的出擊計劃卻不得不順延至11月。但從11月1日開始,德國海軍主要軍港——基爾,卻爆發了以釋放被捕水兵為訴求的大規模抗議活動。至11月3日聚集於基爾工會大廈的水兵及附近船廠的工人已達數千之眾,在其鼓噪著要向監獄進發之際,負責維護秩序的德國海軍中尉斯泰因豪澤下令向人群開火。此舉雖然造成了7人死亡,29人重傷,但卻並未嚇倒被激怒的群眾。抗議者隨即展開了還擊,一場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由此全面展開。

至11月4日,基爾及附近郊區均宣告易手。起義的水兵與工人效仿俄國,建立了第一個蘇維埃政權。這一舉措隨即得到全國的響應,到11月8日止,幾乎所有的德國大城市中都發生了武裝起義。面對全面失控的局勢,威廉二世倉皇逃離柏林,來到前線避難。但興登堡卻無情地告訴這位自己曾經誓死效忠的皇帝陛下:“我必須勸告陛下退位,並前往荷蘭。”

值得一提的是,事實上逼迫威廉二世退位的決定,德國政府和陸軍都並非是在基爾爆發水兵起義之後才做出。早在11月1日,德國總理馬克西米利安已然暗中致電德意志境內各王國的封建領主,詢問其對威廉二世退位的意見。顯然為了打消協約國方面的顧慮,盡快實現和平,早已失盡民心的德意志帝國已然成了一個必須犧牲的累贅。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