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不喝葯怎麼辦

文章導讀

三歲以前的寶寶一般對中藥都會產生抵觸的心理,不論是打針還是吃藥,寶寶都會哭鬧不止,用這種情緒來表達抗議,想要讓寶寶吃藥,大人就要有耐心,當給寶寶喂完葯之後,最好是在給寶寶喂一點開水,然後把寶寶抱起來拍一下背部,免得寶寶把這些葯吐出來。

2歲寶寶不喝中藥怎麼辦

1、2歲寶寶不喝中藥怎麼辦

2歲寶寶喝中藥,往往要採取灌服的方法。灌藥時,切忌用手捏孩子的鼻子,以免引起嗆咳和嘔吐。喂葯時,將孩子抱在懷裡,呈半臥位姿勢,固定其頭和手,用壓舌板或小匙壓住舌中部,或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孩子的兩頰部,使其口張開,然後用裝滿藥水的小湯匙順著口角送至舌根部。喂入後,聽到藥水的下咽聲再取出小匙,然後喂第二口。喂完葯後再喂點溫開水以衝去殘留在口中的藥水,要把孩子抱起來輕輕拍打背部,防止嘔吐。

2、越小的寶寶越好喂中藥

因為越小的寶寶,其味覺發育尚未完善,寶寶打從心底對味道的認識沒有甜與苦得分別。因此,只要家長願意以治好寶寶的病為最高出發點,耐心喂葯,那麼沒有寶寶是難喂葯的!

寶寶之所以覺得「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在喂葯的時候將自身認為「葯好苦」的情緒帶給了寶寶,寶寶接收了這樣的情緒,就以哭鬧、拒喝葯來表現,可實際上寶寶還著實不清楚甜與苦得區別呢!

因此,給寶寶喂葯的第一步,就是把喝葯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治好病為首重,不要添加家長個人覺得「葯好苦」的情緒,不要覺得寶寶正在「喝苦藥」,而是想著寶寶正在喝「能治病」的葯才是!

3、寶寶多大可以喝中藥

只要是在專業中醫兒科醫師的辯證指導下開方用藥或指導中成藥的適用,無論孩子多大,只要孩子肯接受,就可以服用中藥。

兒童常用的中藥劑型,主要有湯劑、沖劑、丸劑、成藥(顆粒、口服液)、膏滋等,根據孩子的病情輕重以及服藥的難易程度,醫師和家長可以商量看哪一種劑型最適合自家孩子,以防葯難喂,不僅浪費藥材,而且影響療效,錯過了最好的治療。

寶寶喝中藥不能隨便加糖

中藥湯劑效果很好,但是比較苦,不用說孩子,就是大人喝著都困難。於是有人想,為掩蓋難以下咽的苦味,可不可以在湯藥裡加點糖呢?這種只顧爽口的做法不宜提倡,否則輕者降低療效,重者還會產生副作用。

糖具有潤肺和中、補脾緩肝的功效,可用來治療肺燥咳嗽、口乾舌燥、中焦虛、胃痛的病證,因此中醫也把糖類作為一味中藥。不過,它在臨床使用中也有所禁忌。

首先,多食會助熱,如果病人具有腹脹中滿、濕熱停滯體內、痰積聚在體內、舌苔厚膩等情況時,一般嚴禁加糖,以避免不良反應。有痰者也不宜服用。

其次,白糖性涼、紅糖性溫,如果把白糖加入溫熱藥劑中,或把紅糖加入寒涼藥劑中,都會減弱藥性,阻礙藥效的充分吸收,影響療效。

再次,中藥的化學成分比較複雜,糖類特別是紅糖,含有較多的鐵、鈣等元素,中藥中的蛋白質和鞣質等成分可與之結合,發生化學反應。使藥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繼而產生渾濁、沉澱,不僅影響藥效,而且危害健康。

寶寶喝中藥一次多少量

葯只要喝夠量就行了,多喝對病情也沒多大幫助。一般來講,1歲以下的寶寶,每天服用的中藥最好不要超過20毫升,並且服用時不計次數,以頻服為主,一天只要大致均勻地把葯喝完即可;1~3歲的寶寶可煎至約40毫升,分3次服用;3~6歲的小傢夥兒相對就聽話一點了,可將中藥煎至60毫升分3次服用;到了6歲以後家長就省心多了,分兩次服用即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