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時候沒有證件照,新官上任時就不怕有人冒充嗎

在現代社會,我們要是想要辨認一個人的身份,有很多種辦法可以用,最簡單直接的就是彩色照片,高級一點的比如指紋、血液等等,那麽在科學技術並不發達的古代,古人要是新官上任的話,一般都是用什麽來驗明身份呢?

在古代替官,風險是極大的,尤其是君主專製的王朝,被抓了後那就是死罪一條,甚至株連九族,正常人是沒人願意乾這種事情的。從唐朝開始,古代官員都有會身份證,沒錯,就是相當於我們現代的身份證,那時候名字叫“魚符”,上面刻有古代官員的名字、簡介、官品等。

委任狀,即官員上任時的授官憑證,古代叫做“告身”,誕生於南北朝時期。官員經過審查合格後,會拿到一張蓋有“尚書吏部告身之印”的文書,然後才可以走馬上任。

不過,就是這麽嚴肅的“告身”,也有不靠譜的時候。比如唐朝中後期時,國家冗官成堆,賣官鬻爵成了普遍現象,原本需要嚴格審核的“告身”,花點錢就可以輕鬆買到。基本都是買個空“告身”,想當什麽官,自己就能往上填。

而在古時候可沒有證件照,而且官員們上任也全憑官印,也就是說只要你有官印就可以接任那個地方的所有事物。

但是如果上任官員在途中被人謀害了,然後官印落到了其他人手中,那豈不是壞了大事嗎?畢竟大家都是隻認官印不認人。就算不去搶劫真正官員的官印,想要自己偽造一個也不困難吧?畢竟誰也不知道即將上任的官老爺長什麽樣,既然這麽容易那為什麽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件呢?

發專門的身份證。在我國歷史上,很多東西都是只有相匹配的身份才能佩戴的,一般人輕易不能使用,不然就是違製。

隋唐時期,朝廷就製作了只有官員才可以使用的“魚符”,每個官員的魚符都不一樣,三品以上用金的,五品以上用銀的,五品以下用銅的,每個魚符都是“私人訂製”,上面有每個人的姓名官職等基本資訊,是用來辨明身份非常重要的物件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