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地球那麽大,川普為什麽只想買格陵蘭島?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沈詩偉】

川普被拒絕了!

事情起因於他想收購格陵蘭島,丹麥政府也毫不含糊:不賣,謝謝。格陵蘭外交部長巴格爾(Ane Lone Bagger)對媒體表示“我們對商業開放,但格陵蘭島是‘非賣品’”。

雖然川普在推特上表示:“我承諾,我絕不會對格陵蘭島乾這事兒(指開發房地產)。”並配上兒子埃裡克•川普(Eric Trump)在社交媒體Instgram上發的一張修過的圖。圖上是格陵蘭島上豎立著金燦燦的川普大樓。一改此前在新澤西高爾夫俱樂部面對記者,將購島比作一樁“大型房地產交易”的說法,當時川普對記者說,“從戰略上講,這很有趣,我們也會感興趣,但我們會和他們談談”。

如果把格林蘭島當成一個國家來看,它的面積在世界各國國土面積中也能排在第12位。川普也並非第一個想買格陵蘭島的美國總統,而這一次,“地產大亨”和他的團隊看上的是地產開發的價值嗎?

美國對戰略要地格陵蘭島有執念

地處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島,扼守多條戰略通道。包括從民航客機使用的北極航線到洲際彈道導彈飛行的北極彈道,以及隨著氣候變暖使得地緣戰略地位凸顯的北極航道。

美國對這片土地的執念,似乎延續了一百四十多年。1860年,美國總統安德魯·約翰遜曾考慮過收購格陵蘭島。

1867年,美國國務院對收購格陵蘭島和冰島發起調查。研究報告表明,格陵蘭島的戰略地位和豐富的資源,都是理想的收購選項,但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實現。正是在同一年,美國從沙俄手中以720萬美元的低廉價格收購阿拉斯加,使得美國躋身北極國家行列。

二戰期間,美國再次涉足格陵蘭島。當時,丹麥全境被納粹德國佔領,丹麥失去了和格陵蘭島的聯繫。英國和加拿大想趁火打劫佔領格陵蘭島。美國出於阻止英國和加拿大佔領格陵蘭的目的,率先采取行動,在格陵蘭建造多個航空兵基地。而在同一時段,納粹德國在格陵蘭島建立一些天氣站。隨著美軍擊敗德軍,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一度代管了格陵蘭島,直至二戰結束才歸還給丹麥政府。

正是這段代管格陵蘭的經歷,讓美國對這裡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1946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向丹麥出價1億美元收購格陵蘭島,卻遭到丹麥政府的拒絕。為了打消美國的念頭,丹麥在1953年正式修改憲法,將格陵蘭從殖民地變為丹麥的一個州,與法羅群島一樣,格陵蘭島在丹麥議會中也擁有兩個席位。1979年,格陵蘭島成為丹麥的自治領。

然而,美國從未放棄對格陵蘭島的執念。冷戰的開始給美國經營格陵蘭島提供了絕佳機會。

1951年,美國和丹麥簽訂防務條約,賦予美國對格陵蘭西北部海岸圖勒空軍基地(Thule Air Base)的軍事使用權。圖勒空軍基地地處北極圈內,從冷戰開始至今便是美國北極戰略的重要錨點。格陵蘭島作為美國觀察蘇聯等國洲際彈道導彈使用情況的良好基地,成為美蘇聯冷戰對抗的前沿陣地。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對美國的威脅減弱,美國對格陵蘭島的興趣也一度逐漸減退,購島的念頭束之高閣。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和大國對北極地區的爭奪日趨激烈,格陵蘭島的戰略價值凸顯。美國在格陵蘭的軍事基地嚴密監視北極上空的所有飛行器,並向美國軍方提供全球洲際導彈的攻擊評估報告,為美國和加拿大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基地提供後勤支援,執行美加丹三國的北極聯合巡查任務。在2013年12月俄羅斯部署北極部隊後,美軍加緊擴大在格陵蘭島的部署,鞏固北約對俄羅斯的“雙鉗攻勢”。

夏季冰融化所出現的新航道或將改變世界海洋運輸格局,而格陵蘭島正是扼守著北極航道的西北航路,民用和軍用價值較大。北極地區與一些環北極國家地區都在關注著格陵蘭島的一舉一動,北極航運的發展給格陵蘭帶來大國染指的隱患。

富含淡水的冰蓋下是稀土戰略資源

“地產大亨”川普相中的格陵蘭島,是面積216.61萬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一大島。由於面積龐大,格陵蘭島常被稱為格陵蘭次大陸。不過由於地處高寒地區,格陵蘭島大部分地區屬於荒無人煙,人跡罕至的嚴寒荒原,其中無冰地區的面積僅為41萬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12月31日,格陵蘭島共有55877人居住。

根據科學工作者的測量,格陵蘭島覆蓋著 170多萬平方公里面積的冰蓋,冰的總容積達260萬立方公里,佔世界淡水總量10%,佔全球冰蓋的1/8。假如全島這些冰全部融化的話,地球的所有海面就會升高6.5米。

在廣袤的冰蓋之下,是大量因惡劣的自然和交通環境而未得到廣泛開發的礦產資源儲備,包括有儲量巨大且品質較高的鐵礦、紅寶石礦、金礦和油氣資源,還有極其豐富的稀土資源和鈾礦資源。格陵蘭島西南部可凡(Kvane field)地區的稀土礦儲量估計有6.19億噸,位居世界第二。此外,格陵蘭首府努克附近發現了海上石油,東海岸發現北極最大的油氣田。

美國專家認為,當全球氣候變暖令巨大的冰層開始融化的時候,開採格陵蘭的天然資源將變得更加容易。8月18日,美國白宮經濟顧問拉裡⋅庫德洛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也毫不諱言地指出,“格陵蘭島是一個戰略性的地區,在那裡,他們擁有很多有價值的礦物資源。”

然而,經濟體量較小且長期依賴丹麥政府補貼的格陵蘭,外國參與當地礦業開發會和格陵蘭自治政府面臨同樣的尷尬局面。

格陵蘭島依據1979年《地方自治法案》的規定,獲得了“支配格陵蘭自然資源的基本權利”,但在涉及國外投資,尤其是在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方面,丹麥政府仍承擔更多的監管責任,在出於對國家安全的考慮時,丹麥政府保留更多的投票權。此外,儘管格陵蘭島在2009年6月21日獲得更大的自治權,但格陵蘭的經濟命脈依然牢牢控制在丹麥手中。

近年來,丹麥政府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名,對格陵蘭實行礦業開採特許證制度,對開採鈾等核原料實施“零容忍”政策。2016年1月19日,丹麥政府與格陵蘭自治政府簽署了有關格陵蘭鈾和其他反射性物質的出口管制與安保協議,加強了對格陵蘭戰略性資源的管控力度。丹麥政府經常以保護環境為名,對海上石油開採實行嚴格的控制。

一系列的政策表明,格陵蘭意圖依靠礦業吸引外資、進而帶動本土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會長期受製於丹麥的政治掣肘。

近年來,格陵蘭獨立建國的傾向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對於通過格陵蘭得以躋身北極國家的丹麥來講,如何處理與格陵蘭的關係顯得尤為重要。此外,格陵蘭作為北極三大航道的中心陸地,圍繞著北極航道將成為聯結北美、北歐、東亞的樞紐,越來越多的大國展開較量。而考慮到未來格陵蘭島一旦獨立建國會徹底改變北極地區的博弈格局,美國、日本、韓國和歐盟也都在未雨綢繆。比如,一個在外部力量推動政治獨立,但經濟無法自主的羸弱“格陵蘭國”,也未嘗沒有可能。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