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是誰也不必討好誰

中國精神心理疑難病確診會診平台——思睿明精神心理

清華才女蔣方舟在上節目《奇葩大會》的時候,也曾經自曝自己「因為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了,而活成了一個諂媚的人。」

討好型行為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不喜歡被別人不喜歡,為了讓別人開心,不斷去迎合他人的言語。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哪怕那個人你壓根就不喜歡……

其實敢於被討厭,才有自由做自己。

蔣方舟,就是那個小時候「別人家的孩子」。7歲寫作,9歲出書,22歲做上副主編,應該身披「驕傲」光環的她,在節目上坦言自己是個「討好型」的人。

「我因為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了,而成了一個諂媚的人」。

她甚至提到:「我從沒有和任何一個人產生過『真實』的關係」,所謂的真實關係,就是你可以跟這個人去爭吵,可以把自己最真實,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給這個人。

這番言論,很快引起了共鳴,在台下的馬東和趙又廷就表示自己多多少少存在「討好型人格」。

社交網路上,大家也紛紛表示中槍,害怕與別人衝突,不敢輕易對別人說不。

@十年清夢繞茲樓:我其實就是「討好型人格」,沒有自主,害怕與別人衝突,不敢輕易對別人說不。就比如明明很討厭舍友沒日沒夜的打遊戲開黑,該休息時間大喊大叫,我也沒有也不敢說什麼,也好像覺得自己也沒有足夠優秀去說別人。

太為別人考慮真的是一種病啊……

@向陽的小橙紙:我和蔣方舟太像了……自己很克制很禮貌,別人覺得你不真實……自己出於修養和換位思考,別人覺得你裝……不被理解的世界真的是糟透了。太為別人考慮真是一種病啊,感覺對不起自己...

看似樂於助人,其實並非自願。

@鄺大寶寶寶寶:為什麼我是熟人眼裡的「老好人」?這就是原因。害怕對峙,害怕衝突;看似樂於助人,單並非出於自願;察言觀色,怕被人否定;即使做不到,也假裝能做到。

壓抑自己的想法,討好別人就自然而然了。

@Cordy貓咪:我也是「討好型人格」,我會害怕直接提出對別人的看法、對別人發火會產生無法解決的局面,我害怕面對尷尬,也不想事後再去道歉甚至是先低頭去討好,所以我會避免跟別人產生衝突,不產生衝突,就代表著要不去做出會讓別人不舒服或是生氣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壓抑自己的想法、討好別人就自然而然了。

@Scalepeak:突然想到老師你給我們講過的席慕容的一段話:在一回首間,才忽然發現,原來,我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只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對我滿意而已。為了要博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忽然發現,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討好型人格」在心理學術語上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就是我們常說的好好先生。沒脾氣,自我存在感低,不懂得拒絕,總是把別人的要求放在第一位。

有著迎合型人格傾向的人,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別人的要求和自己內在的需求起衝突,長期的自我糾結不斷的讓自己陷入抑鬱。那麼對於深受「討好型人格」困擾的人該如何調節呢?接下來,給大家分享3個相關的策略!

01.敢於去除道德綁架

有著迎合型人格傾向的人身上有著很多不健康的限制性信念,比如「我就該為他人的情緒不快樂!」、「我不能拒絕別人的要求,這樣會讓別人不開心」、「只要大家開心,我妥協是應該的」。

這些犧牲型信念都是自己給自己的道德綁架。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誰需要為他人的情緒負責。我們只有先照顧了自己的情緒,才有能力去愛他人。

對於有著「討好型人格」的人,首先要認識到自己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需要被同等的尊重,在自我價值上,沒有誰比誰更高貴

02.了解自己的需求

對於「討好型人格」的人,由於一直努力去滿足別人的要求,慢慢連自己需要什麼都可能不太清楚了。

一個人的自我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是很可怕的,他的自我價值會逐漸降低,慢慢的會越來越自卑,自我控制越來越弱,奴性也會變強。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需要照顧的小孩,要克服這種現象,你得努力去弄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對應的辦法有很多,你可以嘗試做一些觀想練習,瑜伽或冥想,與自己對對話。同時還可以做一些心理測試來了解自己。當然,如果這方面的困擾已嚴重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或工作的話,去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幫助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03.學習如何自我表達

要調整討好型人格的最關鍵一點,就是懂得把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

我們大多數人其實是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的,所以經常會產生得不到滿足的苦悶情緒。

關於如何表達情緒,常規的理論指導效果甚微,最好是能在一些藝術性活動中感受和表達出來。比如參加一些舞蹈活動,練習如何繪畫等,在一些藝術活動中,通過老師的引導,體會那種表達的自由和愉快。

當迎合型的人能自由舒暢的表達自己的時候,也是他們能建立相互尊重關係的開始!

「討好型人格」的改善方法:

1、記錄討好帳單。討好者自我覺察能力較低,已經形成了固有的討好行為模式。

在討好對方的時候,仔細感受當下你的情緒,是在什麼情況下、以什麼方式在討好,其實你的真實想法是什麼,記錄下來。

2、拒絕別人,從小事情入手。「討好型人格」與人交往沒有界限。

比如,兩人中午出去吃飯,平常你會依著對方,那你現在提出自己想吃的飯,中午必須吃這個。從小事培養自己劃界限的習慣,增強自己的自信。

3、增強自我意識。討好型人格的人自我意識薄弱,自尊較低,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讚賞。

比如:每天早晨出門前照鏡子,不加評判的、客觀的面對自己。

最後,每天晚上給自己15分鐘的時間,回顧白天有沒有以討好的方式與人相處?如果有,請記錄下來,那你為什麼會這樣做?內心訴求是什麼?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表達方式,即使是很細微的改變,也可以幫助到你。


更多精神心理障礙問題請關注 思睿明醫生 (gh_e804a9ef837b) 進群請加y17887974749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