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問答|腫瘤免疫治療和提高人體免疫力有沒有關係?

問:免疫治療和提高免疫力有關嗎?答:腫瘤免疫治療主要是就將自身不平衡、失衡的免疫系統糾正過來,而不是說可以無限提升人體的免疫力。

免疫腫瘤治療藥物獲批,讓很多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然而,大眾對於免疫治療存在著誤解,也抱著太大的期望。免疫治療就是癌症的剋星?只要用上免疫治療就一定能「藥到病除」?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教授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中國人對「免疫」這個詞特別敏感。然而,腫瘤免疫治療和平時大家所說的提高免疫力完全不是一回事。免疫治療並非「萬能神葯」,只是眾多腫瘤治療方法中的一種。患者不要迷戀「新方法」,而是應該選擇最合適的治療。免疫治療VS靶向治療近日,以「靶生命延續」為主題的靶向創新峰會在上海召開,來自全國腫瘤臨床及科研領域的權威專家分享交流肺癌治療領域的發展歷程、最新進展和治療經驗,深入探討了疾病進程、治療理念及患者管理等前沿話題。《2018版中國惡性腫瘤報告》顯示,肺癌位居全國發病首位,每年發病約78.1萬。免疫治療,是目前肺癌治療中最熱門的話題。隨著免疫腫瘤藥物在國內獲批,大眾對其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就像好些年前,靶向治療剛出現時那樣,患者對於「新方法」總是抱著超高的期待。然而,腫瘤治療中並不存在「萬能神葯」。大眾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吳一龍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肺癌患者,有驅動基因的用靶向治療。沒有驅動基因的可以用免疫治療。免疫治療這幾年都非常熱,為什麼在中國那麼熱?吳一龍教授直言,中國老百姓對「免疫」這個概念太熟悉。平日裡喜聞樂道的事兒就是「提高免疫力」。食補、葯補,都是補。以至於,一提到免疫治療,大眾第一反應就是這種治療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對抗腫瘤,這不就是最好的方法嗎?「實際上我們要知道,今天提到的免疫治療的概念,和老百姓心目中的『免疫治療』完全不是一回事的。」吳一龍教授強調,腫瘤免疫治療主要是就將自身不平衡、失衡的免疫系統糾正過來,而不是說可以無限提升人體的免疫力。要知道,免疫治療也是有副作用的,和老百姓常說的吃點補品,完全不同。肺癌研究前前後後也經過了十多年,嘗試了很多方法,見到了很多患者,吳一龍教授感嘆:上帝是公平的。「一個可以用靶向治療的患者,也就是有疾病驅動基因的患者,免疫治療的作用就不大。」吳一龍教授透露,曾經大家也試想,靶向治療聯合免疫治療,效果會不會更好?有了這麼一個樸素的概念之後,臨床醫生開始試驗,結果的卻發現,兩者聯合毒性更大,致死幾率更大、效果並不好。因此,現在臨床上已經放棄了靶向治療聯合免疫治療的方法。然而,上帝是公平的。雖然,對於有驅動基因的患者,免疫治療的確沒有太大的作用。但對於那些沒有驅動基因的患者,免疫治療的效果就會體現出來。「現在整個免疫治療,單例有效率不超過20%,和靶向治療的70%有效率差距大。但是,免疫治療有一點非常好,部分病人一旦有效真的是可以達到治癒。對於有效的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了16%,超過了靶向治療。」吳一龍教授說。驅動基因不斷被「挖出」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精準靶向醫療正逐漸成為腫瘤治療的新方向。目前,在中國非小細胞肺癌(NSCLC)治療領域,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和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是已經有明確靶點且有相應的靶向藥物在國內上市的肺癌類型。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陸舜教授表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是目前精準醫療的典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需要先進行分子檢測後,根據精準的分子檢測結果,選擇適合的靶向藥物並制定靶向治療方案,已成為臨床肺癌診治的最佳方案之一。目前,EGFR、ALK、ROS1等驅動基因檢測,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預後、療效預測等方面的價值已獲得臨床驗證,成為廣泛共識並寫入各大臨床指南和專家共識之中。吉林省腫瘤醫院院長程穎教授介紹,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NCCN)肺癌臨床實踐指南強調,非小細胞肺癌的分子分型檢測已由單獨的EGFR檢測演化至EGFR、ALK、ROS1三種基因檢測。由此可見,這三個基因的狀態的檢測已成為非小細胞肺癌診療的新常態。ALK和ROS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是兩種獨特的分子亞型,僅佔所有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7%左右,屬於肺癌中的「罕見病」。另外,不可否認的是,靶向藥物通常研發成本高,價格較高,對於很多患者而言是較大的經濟負擔,有的患者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化療,甚至放棄治療。對此,吳一龍教授表示,患者治療成本高是現實存在的問題。希望能夠通過各種措施,降低治療費用,也就不會出現檢測出「靶點」,卻用不起葯的情況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