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訪 活成她這樣,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啊!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十點電影」

10月5日,《找到你》正式上映。

這是一部國內少見的女性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上映前,十點電影採訪到了電影主演之一——馬伊琍

訪問過程中,“馬司令”一如既往地耿直大方,向十點君分享了她對表演、生活及自我的看法。

扮得了貴婦,也演得了保姆

許多觀眾對馬伊琍的印象,還停留在“羅子君”這個角色上。

一口拿腔拿調的上海國語,加上一身大紅大綠的土豪穿搭。

馬伊琍將一個精明世故的闊太太演繹得活靈活現。

劇中羅子君因為丈夫出軌,美好生活從高空墜落,“一夜回到解放前”。

那場被拋棄後奔潰大哭的戲,戳中了不少女性觀眾的“痛點”。

雖然劇中的人物行為及劇情發展飽受詬病,但一眾演員的業務能力還是很能打的。

馬伊琍在飾演羅子君時,準確捕捉到了人物身上逐漸豐富立體的情感變化。

用細節層層鋪墊雕琢,使人物最終完成了成長與蛻變。

憑借著劇裡的出色表現,馬伊琍獲得了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

儘管馬伊琍迎來了自己演員生涯中的又一巔峰時刻。

但她絲毫沒有在相同的戲路上停留和重複的打算。

而是轉身接下了電影《找到你》中的保姆孫芳一角,飾演一位窮苦出身、經歷坎坷的底層女性。

之前《找到你》的現場照片流出時,許多網友都被馬伊琍的造型驚掉了下巴:

油膩凌亂的長髮、土氣的衣衫、佝僂瘦弱的身形和怯生生的眼神。

完全顛覆了“馬司令”以往的螢幕形象。

媒體紛紛感慨馬伊琍為角色犧牲太大,甚至不惜“扮醜”

“扮醜論”看似是對一個女演員勇於付出的讚賞,馬伊琍卻不認可這種說法。

每次她都會嚴肅認真地解釋:

自己沒有扮醜,而是在演一個實實在在的普通女性

在9月15日的第二屆山一女性電影節的致辭中,馬伊琍又一次強調道:

整部戲我沒有做任何醜化的造型,從服裝到頭髮,臉上的斑和紅血絲。

這一切,都遵從生活本來的樣子,何來的醜?

難道大家認為保姆“醜”,為了給孩子治病被生活的重負壓得狼狽不堪的母親“醜”嗎?

「如果女性自己先給自己的某種職業和身份冠上美醜之分,那女性自我進步和獲得尊重的腳步,也將變慢。」

看到這樣擲地有聲的話語,十點君有種強烈的感覺——

對於演員身份女性身份的關注與思考,馬伊琍所做的,也許遠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多。

沒有千篇一律的角色,只有沒演好的演員

馬伊琍對表演的熱愛與思考,體現在她的每一個作品中。

作為國內中生代女演員的代表之一,近幾年馬伊琍將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在不同的女性群體身上。

嘗試把自己作為一名女性、一位母親的體會和觀察,融入表演當中。

在挑選劇本時,馬伊琍眼光毒辣,經常能選中“潛力股”。

但她的選擇標準又特別簡單。

角色造型如何、身份如何從來不是她在意的點。

故事是否吸引人,角色是否有新鮮感、有挑戰性,才是馬伊琍的主要考慮因素。

所以當十點君問到為什麽選擇了保姆孫芳這個角色時,馬伊琍的答案很直接:

因為孫芳離我更遙遠一些,這個職業我沒有從事過,她所處的生存環境我沒有經歷過。對我個人來說,表演難度可能更大一些。

每次馬伊琍都在做新的嘗試,不斷跳出自己的舒適圈,挑戰不同風格的人物類型。

即使都是塑造都市女性人物形象,在具體表演時她也會給出不同的東西。

例如《奮鬥》中敢愛敢恨的大學畢業生夏琳

《小爸爸》中樸實善良的北京女孩李三妹

《中國式關係》裡美麗大方的海歸建築師江一楠

在馬伊琍的眼中,每個角色都是不同的

能否創造出不一樣的角色,是演員的功力問題。

「如果真的是要演成千篇一律的,那就是這個演員自己的創造能力問題了。」

她認為演員要將表演視為一個完整過程,而不是僅憑人物情緒的爆發點作為支撐的一項技能。

只有所有的過程連接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物。

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都達不到理想效果。

所以在《找到你》的整個拍攝周期中,孫芳身上那種壓抑沉重的情緒也會一直跟隨著馬伊琍。

角色的情緒無處釋放,也不能釋放。

「我只能跟著孫芳這個人物走,埋著頭一條道走到黑。這種情緒不在了,你就不是孫芳了。

盡人事,聽天命。

為角色付出的再多,表演結束後,馬伊琍對觀眾期待、市場反饋這些外在指標,看得很淡。

我的任務是原本地、真實地展現這麽一個角色,至於觀眾會有什麽樣的反饋,我覺得怎樣的我都接受。

這是觀眾的權利。

馬伊琍也很少“訴苦”,說自己為了演戲如何犧牲、如何付出。

我覺得每個演員在每個階段都會有困擾,也都會有疲勞的時候,一定有。

只是我不喜歡用消極的方式去跟大家訴說,因為這是你自己的事情

演員這個職業是高度透明化的,努力了會被看見,不努力,也會被看見。

好或不好,觀眾一目了然。

認真,用心,永遠對表演有敬畏心。

這就是演員馬伊琍的職業態度。

戲是拍不完的,生活錯過了就沒了

有多喜歡演戲,就有多熱愛生活。

對於馬伊琍來說,既要認真拍戲,也要用力生活

演員需要生活中汲取養分,不讓自己被掏空。

所以馬伊琍每年最多隻拍一部戲,甚至有時候一年一部戲都不拍。

看著其他演員爭當勞模、全年霸屏,她也不急。

多不代表好,寧缺毋濫,等待好作品的時刻何不用來回歸生活,重新給自己充電?

戲是拍不完的,很多生活當中的時刻錯過了就錯過了。

日常生活是馬伊琍自我學習、積累創作靈感的重要來源。

工作之餘,馬伊琍會像普通網友一樣,在自己的微博上分享很多生活中的小事物。

比如評價一下自己最近看的電影、推薦自己看過的書,或者說一些生活感悟。

我希望以一個普通的人身份跟大家分享。我希望給大眾分享的都是我們有共同語言的,是來源於生活的細節,這些才是有價值、可以被分享的。

從照顧家人的生活細碎中,她也總能收獲意外的感動。

比起刻意營造的浪漫和儀式感,馬伊琍更享受平凡生活中踏踏實實的那種感覺。

當十點君問馬伊琍,她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麽時,馬伊琍回答:

我幸福的時刻就是我回到家裡,女兒從房間裡跳出來叫“媽媽”。

它就是很幸福的時刻,就夠了。

在十點君看來,馬伊琍本人相較於她以往飾演過的“都市女強人”,對外更加柔軟,內核卻更加堅韌

無論是對待生活還是工作,她都不緊不慢,保持著自己的步調。

人格獨立、堅持自我,也是她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要求。

即使是對待女明星們的兵家必爭之地——時尚,馬伊琍也始終堅持自己的態度。

之前網友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她素面朝天、穿著隨意的外出照片。

這些“真·街拍照”常常被時尚娛樂號當作明星私服水準的“反面教材”,馬伊琍被吐槽成“吊帶衫批發商”

對此,馬伊琍倒是毫不在意,甚至還會自嘲:

“我還是牛仔褲、人字拖的批發商。”

在她眼裡,不迎合他人、盲目追隨潮流,有自我的特色,才是真正的時尚

時尚是個永遠在變化的東西,而且有些東西你看不懂,有些時尚在我看來很醜很愚蠢。

「永遠做堅持自我的事情,穿你認為你喜歡的東西,不要跟著大家的潮流走,因為潮流是大家的,不是你的。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清醒、要強、自信。

馬伊琍身上有著獨立成熟的女性特有的魅力。

在許多女演員都越來越焦慮,覺得自己快要“沒市場”的人生階段。

馬伊琍則越活越有底氣。

她不相信,市場能完全定義一個演員的價值;

也不相信,年齡和家庭,能定義一個女性。

既能死磕工作,有自己熱愛的事業;

又能享受生活,從平凡瑣事中感受到幸福和溫暖;

這才是現代女性該有的個性姿態。

更多人物專訪,盡在十點電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