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捂」很重要,怎「捂」更重要

雖然早已立春,氣溫漸漸回升,但是偶爾冷空氣會殺個回馬槍,提醒著人們「倒春寒」的存在。老話說:「春捂秋凍」,但捂哪兒、怎麼捂、捂多久,有科學依據嗎?

啥是「春捂」

播放GIF

「春捂」就是說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由於人體在漫長的寒冬裡陽氣潛藏,即使氣象暖和,也不要過於著急脫掉棉衣換成薄透涼爽的春裝,以保證陽氣生髮的體內環境,使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

春捂,是有道理的!

播放GIF

有利於調節人體的恆定溫度

因為無論季節如何變化,人的體溫總要保持在37度左右,人體保持恆定的溫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縮和皮膚的出汗來調節;二是靠增減衣服來維持。如果過早地減掉衣服,就會破壞人體恆定溫度的調節,影響身體健康。

「春捂」有利於抵禦風寒

人體也同自然界一樣,在春天開始復甦,原先處於「冬眠」的皮膚細胞開始活躍起來,毛孔張開。這時當冷風襲來時,就能長驅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春捂」有利於適應季節的變化

在初春時節,經常有寒流和強冷空氣南下,導致氣溫急劇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捂」著點兒,就很難適應這種冷暖的變化,許多人甚至可能會患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怎麼「捂」

播放GIF

「春捂」要捂好背、腹、腳

背部

背部的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幾率。

腹部

腹部保暖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

足底

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做好足部保暖才能使身體真正地暖和起來。

「捂」的標準

播放GIF

把握氣溫15℃

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研究表明,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

注意溫差8℃

日夜溫差大於8℃是捂的信號。春天的氣溫變化無常,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剎那間則可能寒流湧動,日夜溫差大於8℃時是捂的信號。

清明節前後

在清明節前,要及時關注氣象預報,有意捂著一點,慎防「倒春寒」。進入清明後,隨著春雨的降臨,氣溫會逐漸平穩回升,此時可以適當減少衣物。

春捂小技巧

播放GIF

上薄下厚,脫衣遞減

脫衣不是一步減到位,要遞減,一件一件地脫,尤其是身體虛弱的老年人,先減上衣,後減下裝,鞋子也要穿得暖和一點。

不宜過早摘掉帽子、圍巾,以免遭受風寒,出現頭痛、感冒、傷風等。

春捂穿衣別太緊

春捂不僅是不要過早脫衣,同時穿衣也不能過緊。穿緊身的衣,阻礙了氣血的流動,容易把陽氣鬱住,身體會更冷。

所以,穿保暖性好又柔軟透氣寬鬆的衣服最好,暖和,皮膚也不容易乾燥瘙癢。

3

春捂別過度 因人而異

春捂固然重要,可是捂得太過又會捂出火來。如果捂得太嚴實,就會導致鼻腔、牙齦、腸道、呼吸道上火。所以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溫度變化來定。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