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來之,則安之

播放GIF

茶則的雛形,早在陸羽的茶經中就已經被提及,而在唐宋到明嘉靖以前,其煎、點茶的形態不是葉茶而是粉狀,所以則的型製多樣:可以是杓、對角折的紙,也可以是簡單一枚貝殼。宋代更考究些,會用精美的金銀製品或銅製品。到明萬曆時興起沏茶法的葉茶年代,一樣有用茶則,時人稱之為茶箕,大部分長得像湯匙。而如今老蔡及其他藏家收藏的茶則,多為臂擱式。

臂擱又稱腕枕,是中國文人書寫時用來擱放手臂、避免墨跡沾上衣袖的用具。將之改大為小、轉變製作工藝與審美標準,翻轉過來盛放茶葉。但形成製式化的風潮,卻是切切實實發生在日本。

細說日本的茶道文化,在元祿年間因長官時代文化的町人階層,文化素養不足與過於享樂傾向,而使日本茶道文化日趨庸俗。因此,在江戶時代的中晚期,一種體現唐代茶人精神與明代文人趣味的沏茶文化,終於在日本開花結果,形成了日本的煎茶文化。

而此煎茶文化的種子則是由日本的煎茶道之祖——隱元禪師東渡時,從福建帶來當時盛行於明代的沏茶文化。後由煎茶道中興之祖「賣茶翁」逐漸拓展開來,而形成日本的煎茶文化。在江戶時代的化政、天保年間,文人在體現茶席上的風雅,臂擱形式的茶則終於醞釀形成並蔚為風潮。

茶則與茶壺一樣,不同的樣式匹配的是不同的茶葉與主人不同的心境,今日的茶是無事輕鬆地喝,還是要伴著正經事來飲,盡皆一目了然。古老的茶則藏品,不僅是拿來使用,更依著茶則中隱藏的迷人的文人情致與厚重歷史來作陳設。茶則於品茶者來說,照得見過去、今天與未來,是賞不盡愛不完的東方文化的無限凝結。

丨往期佳作推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