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視焦點訪談關注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該重罰!該嚴懲!

這一資本市場的巨大毒瘤,該重罰!該嚴懲!

近日,一批A股上市公司先後遭到證監會的立案和處罰,原因是他們涉嫌財務造假的違法違規行為,金額甚至突破百億元。通過這些造假行為,這些上市公司把自己粉飾成了業績良好趨勢看漲的白馬股,從而獲取巨額利潤。資本市場本來應該以誠信為本,為什麽有些上市企業要頻頻造假?為什麽能夠造得了假?投資者利益怎麽保護?監管需要怎樣的制度體系建設?這個夏天,中國A股市場並不平靜,康美藥業,康得新,輔仁藥業,一批上市公司,先後被查出不同程度的財務造假,引發市場震動,證監會也用異常嚴厲的口吻對此類造假行為予以譴責。

證監會查實,2015年至2018年,康得新通過虛增業務收入,虛增營業成本等多種手段,合計虛增利潤119.21億元,如果以此調查結果初步還原財務報表,康得新2015年至2018年實際陷入嚴重虧損,總計虧損57.91億元,遠超其上市以來實際創造的利潤。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說:“下一步證監會將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意見,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依法進行處罰。對涉嫌犯罪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自2010年上市以來,康得新股價最高漲幅近十倍,市值接近千億元。曾經是市場公認的投資回報高,長期績優的白馬股。2019年1月14日,銀行账面資金達150億元的康得新,卻無力兌付一筆15億元超短期融資券本息,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和質疑。

財經評論員水皮說:“账上號稱趴著100億、200億的公司,到了短期債要清算的時候,幾個億拿不出來,總歸有一個是假的吧?很可能账上的現金就是假的。”

今年1月22日,證監會隨即對康得新涉嫌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立案調查。並於7月5日,公布了初步調查和處罰結果。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說:“證監會已經向涉案當事人送達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的事先告知書,擬對康得新在證券法規定的範圍內對其及主要責任人員,進行頂格處罰並采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

康得新是通過虛構業務等方式虛增利潤,康美藥業則是在財報中,任意玩弄账目遊戲,今年4月30日,作為國內中醫藥行業龍頭企業之一的康美藥業,在其發布的2018年度財務報告中聲稱,“由於公司核算账戶資金時存在錯誤,造成2017年貨幣資金多計約299.44億元”,同時,“由於採購付款、工程支付及確認業務款項時的會計處理存在錯誤,造成存貨少計約195.46億元”,近300億元貨幣資金就這樣“不翼而飛”。消息爆出後,康美藥業股價連續五個交易日跌停。證監會早在2018年12月28日就對康美藥業展開立案調查,並於2019年5月17日公布了調查進展。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說:“現已初步查明,康美藥業披露的2016至2018年財務報告存在重大虛假,涉嫌違反《證券法》第63條等相關規定。一是使用虛假銀行存單虛增存款;二是通過偽造業務憑證進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資金轉入關聯方账戶買賣本公司股票。”

7月26日,證監會發布了《2018年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在抽樣審閱了805家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告的基礎上,發現了上市公司在業績披露時出現的諸多問題,包括通過多種手段跨期調節利潤,選擇性確認和披露財務狀況,以及通過構造交易調節利潤。

與此同時統計顯示,在2018年裡證監會一共作出了310件行政處罰決定,行政處罰數量同比增長了38.39%,罰沒款金額106.41億元,市場禁入50人。

財經評論員水皮說:“上市公司為什麽有違規造假的這種衝動或者動力?主要是來自於他們對業績的維護。業績的背後實際上跟市值相關,市值意味著控股股東的財富。股價靠什麽維護呢?就是靠給投資者製造業績增長這種虛幻的感覺來維護。”

北京律師協會金融專委會副主任楊兆全說:“從上市公司來講,都要主動對外虛增利潤,發布虛假信息,這種情況下投資者無法了解到真實的情況。”

這些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上市企業,通常都會遭遇股價大跌,停牌甚至退市的風險,最直接受損失的卻是其背後的投資者。

數據顯示,康得新股東數在該公司涉嫌財務造假的四年間從2.7萬增加到15.8萬,這也意味著超過15萬投資者將面臨巨大的投資損失,而按照目前《證券法》規定範圍內的頂格處罰標準,證監會對康得新處以60萬元罰款,對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長鍾玉處以90萬元罰款並終身證券市場禁入。

2017年康得新股價曾達到歷史性的每股26.71元,市值接近千億,此後一路下跌,截至今年7月5日,也就是停牌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每股股價僅為3.52元,市值蒸發達821億元。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和該公司逾119億元造假利潤,蒸發掉的821億市值相比,即使是頂格處罰,力度也明顯不足。

針對市場和投資者反映的法律規定處罰太輕,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責任追究不到位等問題,7月2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這些問題客觀存在,證監會正會同有關方面,推動盡快修改完善《證券法》《刑法》有關規定,擬對發行人、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信息披露虛假和會計師事務所、保薦人等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等證券違法行為,大幅提高刑期上限和罰款、罰金數額標準,強化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實施失信聯合懲戒,切實提高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說:“《刑法》、《刑事訴訟法》、《公司法》、《證券法》,對這種資本市場嚴重的違法行為應該有非常嚴厲的處罰。這個處罰是立體的,我們一般都側重於行政處罰,包括禁入等等,這個沒有約束力、沒有威懾力。首先當然是刑事處罰,刑事處罰不是兩年三年,我們現在太低了。”

屢禁不止的上市公司各類違規行為,也讓《證券法》的修訂被賦予了極高的期待,值得注意的是,正在修訂過程中的《證券法(修訂草案)》用專門章節對投資者保護進行規定,凸顯出立法者對投資者保護的重視。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說:“投資者利益保護第一個是選擇什麽樣的上市公司上市,這是投資者利益保護的第一步,因為你必須要選擇那些具有成長性的企業上市。投資者利益保護還有一個根本的利益保障,一旦在市場有違規違法的行為,如何保護投資者特別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建立一些特別的制度,包括集團訴訟制度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所要考慮的。”

保護投資者利益,除了需要加大對上市公司的懲戒和監管,上市公司背後的中介機構,也被認為是重點監管對象,目前證監會對康得新涉嫌信息披露違法案的中介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已經立案調查。瑞華在康得新的連續4份年報中,對2015年、2016年、2017年,三份年報均出具了“標準的無保留意見”,對2018年年報出具的是“無法表示意見”。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國內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業務量在行業內十分可觀。在其官網上,截止到2019年5月31日,由其審計的A股上市公司達到316家。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說:“上市公司各種違規違法行為都有中介機構的影子,出現這些問題和他們的不專業、不獨立,都有密切關係,甚至有些機構是帶有合謀性質的。所以要加大對這些中介機構的監管和處罰,也是確保投資者利益的重要保障。”

治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必須對症下藥,加大對財務造假的處罰力度。在談到A股上市公司造假問題時,證監會負責人指出,上市公司及大股東必須講真話做真账,牢牢守住四條底線,不披露虛假信息,不從事內幕交易,不損害上市公司利益,不操縱股票價格,下一步證監會將一如既往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給予嚴懲。資本市場的發展離不開法治環境的完善,市場的誠信和投資者保護更需要多方參與和共同維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