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訪資深心理老師朱偉濤:睡眠就是一種「知行合一」的心理過程


朱偉濤

1.朱老師您好,很高興能採訪您!您是一位心理諮詢師,請問心理諮詢師和精神科醫生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心理諮詢師與精神科醫生最大的區別就是面對的人群不同。

心理諮詢師面對的是具有一般情緒困擾的人群。比如因婚姻家庭、戀愛關係、學習壓力、人際關係、典型心理性失眠等造成的焦慮或抑鬱情緒等。這些人群的特點是具有認知和行為控制能力、依從行高,無論說什麼解釋什麼都能較好的理解和執行。

而精神科醫生面對的人群則與之相反,這部分人群往往認知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都比較差,有的甚至完全喪失自控能力。比如精神分裂患者、嚴重的焦慮症、抑鬱症患者和異態睡眠患者等。所以,這部分人群只能去醫院精神科就醫。

2.很多人遇到失眠問題後往往不夠重視,不願意與心理諮詢師面談,而是選擇任其發展。在您看來,心理諮詢能為我們帶來怎樣的幫助呢?

幾乎我們每個人都遇到過失眠困擾,失眠的痛苦不言而喻。要說到為什麼很多人不重視和不願意去諮詢心理老師則與自己對睡眠的認知有關。

就像我在方案裡說到的--由於心因是失眠最主要的維持因素,所以某些失眠者認為失眠是難以解決的。他會說"我的內心你們誰也不了解、也控制不了,睡覺時連我自己都控制不住胡思亂想,你們能有什麼辦法?"

所以要改變上述人們對這種「心理不可預知」的固有觀念還需要心理知識的普及和人們對心理諮詢認識的提高。

那麼,心理諮詢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幫助呢?

平時如果你有小情緒、不開心你是向家人或朋友傾訴一下呢還是自己悶悶不樂呢!我想很多朋友都會找個傾訴對象吧,這樣心情肯定會很快好轉起來。而至於失眠等難以自控的心理困擾就更需要專業的心理老師來幫助了。

3.其實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失眠管理這方面的信息,但很多讀者完全不了解失眠管理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過程,有哪些渠道可以讓我們更多地接觸到失眠管理的知識呢?

睡眠管理以及針對失眠的心理技術應用在國內也是剛發展。現在有很多失眠朋友受不了失眠痛苦仍是直接去醫院開些安眠類的藥物卻沒有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這還是與其固有觀念有關。

其實只要你了解過其他心理諮詢的過程(針對婚姻家庭、失戀、學習壓力等)就應該也了解針對失眠的心理諮詢是怎麼回事,主要都是通過唔談(有目的的會談)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只不過針對性和技術應用不同罷了。

至於有哪些渠道能讓更多朋友了解真正有價值的睡眠管理知識當然還是靠專業的書籍和權威媒體的傳播。

4.失眠和抑鬱症有關嗎?

失眠就是被動的、不可控的睡眠剝奪。所以失眠不僅和抑鬱症有關,失眠和任何導致多慮和負面情緒的事件都有關。

還有一個我們容易忽略的因素那就是條件反射,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失眠者向我反應說,自己本來很困很疲倦但是只要回到臥室躺床上就清醒了的原因。

5.您作為心理諮詢師一直為他人解決失眠等問題,那您平常也會有出現失眠的情況嗎?都是怎麼解決的?

不光是我,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出現失眠的情況,因為我們不可能像嬰兒般無意識的酣睡!但重點是為什麼有人能發展成慢性失眠而有人第二天又恢復睡眠了呢?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易感因素不同,易感因素受基因和後天習得因素影響。

就像這句話「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所有的困擾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但是,根據「大腦的可塑性」只要我們願意主動的去理解造成困擾的原理並通過行為強化訓練就能重新習得而恢復睡眠。

這也是我和我的諮詢者能夠做到「任其心遊思於杳渺無朕之區,亦可漸入朦朧之境」的原因所在。

6.在您接觸到的有失眠癥狀的患者中,導致失眠的大部分原因是什麼,我們為什麼會因為這些失眠呢?(此處可多說一些)

我經常提到:睡眠就是一種"知行合一"的心理過程,只有"知行合一"才能深度睡眠。"知"就是認知,是對睡眠的認識、了解和看法。認知的過程就是產生思維和思考的過程,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著情緒和行為。

你對睡眠錯誤的認知是導致失眠的根本原因。而這種對睡眠錯誤的認知又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形成的,已經形成了自動化的睡眠認知和行為模式。

因此,要想祛除這種自動化的、被動的、不可控的、與睡眠無關的、甚至是強迫的睡眠認知和行為模式,就必須將這些錯誤的睡眠認知和行為模式重新帶回失眠者的思考範圍之中,引導失眠者在理性層面去除這些與睡眠無關的認知和行為模式,使"知"與"行"合一,真正做到想睡就睡。

7.一說到失眠,大家的辦法無不是睡前喝牛奶,數綿羊,熱水泡腳等手段,這些方法到底有用嗎?

睡前喝牛奶、數羊、熱水泡腳等都是產生預期焦慮的種種錯誤行為而已。這就是對睡眠錯誤認知導致不良行為的典型例子,如果這些方法有作用的話失眠也不是問題了。

所以說有很多行為我們自己操作不當的話失眠只會越陷越深。

8.很多人感覺到,自己小時候從來沒有出現過失眠的情況,隨著年齡增長,失眠的情況出現得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都是心理意識(認知行為)與情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也就是說年齡越大經歷的越多大腦的記憶存儲也就越多,所以說我們很難像嬰兒般無意識的酣睡了。

9.我們很多讀者還是學生,經常需要學習到半夜才能入睡,可明明已經很累了卻還是睡不著。平常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這樣的情況發生嗎?

確實,有很多同學也向我反應過這些問題。

為什麼自己很困很累了卻難以入睡。其實這就是典型的「知」與「行」不一與睡眠情境形成的條件性覺醒。

所以要想建立單一的思睡反應就要避免在臥室裡學習或做其他與睡眠無關的行為。

如果你已經形成慢性失眠就要及時向心理老師諮詢並制定系統的乾預方案。

10.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失眠,有什麼簡單快速能調整好心理狀態的小辦法嗎?

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最多的就是一些小情緒造成的急性失眠。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可以找朋友聊聊天、談談心,但是千萬不要養成自己悶悶不樂的習慣,因為這是一切嚴重心理障礙的源頭。

而如果你用嘴巴"說"出來那就不一樣了,因為"說"是思想的外顯形態(可以看做一種行為)。我們知道行為是可控可觀察的,所以只要你願意說出來,一切都好解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