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人降壓不能一味求低

高血壓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近年來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約有3億高血壓患者,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病。這也提醒大家,防治高血壓刻不容緩。但在降壓過程中,不少患者「急於求成」,認為血壓降得越快越低越好,這是非常嚴重的誤區。

李先生今年68歲,平時感覺身體很好。部門組織體檢時,發現血壓高達180/85毫米汞柱,並且連續3天測都高,這可讓他慌了神。為了追求「速效」,李先生每天服用多種降壓藥,3天后血壓就降到了130/80毫米汞柱,這下他高興壞了。可當天夜裡,李先生突然感到胸悶、胸痛、出冷汗,緊急送醫後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醫生表示,這與降壓過快有關。

一般,年齡超過65歲的高血壓患者稱為老年性高血壓,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常以單純性收縮壓增高多見;二是多伴有較嚴重的動脈硬化,許多病人還存在其他危險因素,比如靶器官損傷,常見的有心、腦、腎、眼。一旦降壓過快,就有可能加重上述器官供血不足,從而產生嚴重併發症,如頭暈、腦供血不足、腎功能障礙、急性心肌梗死等。

除了高血壓急症外,降壓治療應緩慢進行,不能操之過急,持續、平穩才是正確的降壓原則。另外,老年人降壓要把握以下治療原則,不能一味求低,否則會導致腦血流灌注不足,增加腦缺血風險。

原則一:《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建議,如果不合併糖尿病、腎病等,老年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為小於140/90毫米汞柱,合併糖尿病、腎病、冠心病的患者,則需要將血壓控制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原則二:一般來說,對於慢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在4~12周逐漸下降到目標值比較合適。

原則三:盡量使用長效降壓藥物,初次服藥時應密切觀察血壓變化,避免初期治療就一起使用多種藥物聯合降壓。《指南》推薦的幾種老年性高血壓降壓藥中,有的藥物對鹽敏感性高血壓(即因高鹽負荷所引起的血壓升高)和單純性收縮期性高血壓降壓效果好;合併腎病、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也可以服用,且不影響降壓效果;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人群服用《指南》推薦的藥物,不僅能降壓,而且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原則四:對於以收縮壓升高為主的老人,需要加強非藥物性治療措施,如穩定情緒、注意睡眠、飲食調理、防治便秘等。初次治療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以求安全可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