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驗與心得】生生不息東加減治療虛寒型複發性口腔潰瘍探析

導 讀

複發性口腔潰瘍(recurrentoralulcer, ROU),又稱為複發性阿弗他性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 RAS),或複發性阿弗他潰瘍(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是臨床常見的口腔黏膜局限性疾病。其病因複雜,遷延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與生活。研究表明,中醫藥辨治ROU療效確切。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陽虛體質者日趨增多,虛寒性口瘡者較為多見,且虛寒型口瘡用藥十分棘手,因葯過涼易腹瀉、過溫過補則口臭口瘡等癥狀加重。筆者根據臨床實踐經驗,分析生生不息湯(熟附子、乾薑、炙甘草、山萸肉)如何運用溫補、溫潛法治療虛寒型口瘡。

虛寒型ROU是臨床常見證型,患者由於脾胃虛寒、陽氣虛衰,脾胃的運化、升降功能失司,水谷運化無力,氣血生化乏源,致口腔局部氣血失榮,引起疼痛;清陽不升,陰寒內盛,虛火上炎腐蝕口舌,發為口瘡。臨床主要表現為口腔色白、瘡面色淡、基底為灰白色、不紅不腫,或形寒肢冷、少腹冷痛,舌淡苔白,脈沉遲。常伴胃脘疼痛、納差、便溏,或口臭、口乾口渴、咽痛等陽虛假熱癥狀。

當下仍以滋陰降火、清熱瀉火為主要治法的原因,筆者認為有二,其一:誤診。因虛寒型口瘡患者的臨床表現中常伴口臭口乾等假熱癥狀,酷似實火,抑或虛實夾雜,而醫者對於熱的認識常局限在實熱則清熱、虛熱則滋陰,導致往往將虛寒型口瘡誤認為實熱型、陰虛型。陰虛火旺固然有之,但陽虛也可發熱,因大多醫者誤認為病至危重才見,故往往易忽視。殊不知,陰陽失衡而相格有程度的不同,也有表現的不同。其二:誤治。即使辨證為虛寒型口瘡,但鑒於其「虛火」癥狀,往往不敢運用溫補法或直接不用,退而求其標,用藥以滋陰降火為主,稍佐潛陽之品;且以滋陰降火、清熱瀉火初治往往也能取得一定療效。但此法終究只是治標不治本,且過用寒涼反更損脾腎之陽。

生生不息湯由四逆東加山萸肉組成,意寓萬物若具北方寒水生生之原動力,又能具東方厥陰風木之有序升發之力,水火自能互濟,木金自能生成,太極圓運動自能形成,故名生生不息。其中四逆湯是《傷寒雜病論》中辨治少陰陽虛陰寒證的代表方,臨證只要審明病機是陽虛,用之即獲效,不必局限於某病變部位或癥狀表現,更不需待到陽衰陽竭的程度才使用。從先天乾坤兩卦的卦義、卦理而言,四逆湯的宗旨是火生土、土伏火,既可自強不息,又可厚德載物,其中炙甘草為君葯,引辛熱之薑附在火生土的同時,土亦能恰如其分的伏製火,達到少火生氣之效。此恰應潘毅「龍火如油火,不畏水滅,唯畏土壓」之機理,且補土不但可伏火,土旺還可藏陽,起到鎖元氣的作用,恰恰符合虛寒型口瘡的核心病機陽虛陽浮。所以臨證大可放心運用此方治療虛寒型口瘡,此並非「火上澆油」,而是取其火生土、土伏火之意。山萸肉用於虛寒性口腔潰瘍可謂一葯多效,可補益肝脾腎三臟之源以安利五臟,又可補土伏火、收澀元氣、引火歸元,使火有所約;還寓陰陽互求、風助火生、以生生不息之意。口腔潰瘍的發病與多臟腑密切相關,熬夜、情志抑鬱、肝氣升發太過或疏泄不及是情志誘發ROU的主要原因。山萸肉可補乙癸之體,又可助乙木之用,厥陰風木體用二者兼具,順應肝臟的體用關係,滋養肝血的同時還可調暢肝氣,使肝內相火(雷火)不隨龍火妄動。

生生不息東加減治療虛寒型ROU具有獨特療效,取其補火生土、以土伏火之治療大法配以補益兼疏通之山萸肉,切中病機,理法相應。對於虛寒的辨證及熟附子、乾薑、炙甘草、山萸肉四葯的用量問題是治療虛寒型ROU的核心所在。在辨證使用生生不息湯時,務必要膽大心細,在整體觀念指導下認真鑒別,免犯虛虛實實之誡。

病例舉隅見原文。

(導讀內容摘自原文,參考文獻請見原文。)

閱 讀 原 文

(左右滑動進行翻頁,點擊圖片可放大)





【引文格式】

張偉健,郭紹舉. 生生不息東加減治療虛寒型複發性口腔潰瘍探析[J]. 國際中醫中藥雜誌,2018,40(7):662-664. DOI: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8.07.021.

2018年第7期目錄 ↓↓↓

《國際中醫中藥雜誌》2018年第7期目錄

2018年第6期目錄 ↓↓↓

《國際中醫中藥雜誌》2018年第6期目錄

2018年第5期目錄 ↓↓↓

《國際中醫中藥雜誌》2018年第5期目錄

相關主題閱讀↓↓↓

(點擊文題可直接閱讀/下載該文章的PDF檔案)

本欄目歷史文章 ↓↓↓

【經驗與心得】運用蟲類葯治療氣道痙攣性疾病驗案舉隅 下載全文

訪問

審稿費、購刊費,輕鬆支付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資訊研究所雜誌出版中心

中國中醫藥資訊雜誌

國際中醫中藥雜誌

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誌

↑點擊相應期刊封面圖可進入其官網,

官網是我們的唯一投稿網址,請牢記!

聯繫我們

《國際中醫中藥雜誌》歡迎分享!

聯繫電話:(010)64089579

郵箱:[email protected]

官方網站:http://gjzy.cintcm.com/

長按上圖,識別二維碼,

即可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可跳轉至我們的官網,

點擊上文中的PDF圖示「

」,

或文題後的「下載全文」,

即可閱讀或下載相應論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