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百年協和講堂:媒體人成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5月18日是我國「血管健康日」。當天,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主辦的《百年協和醫學與健康講堂》首次走進中央電視台,給數百位央視職工帶來「心血管健康知識」講座。專家認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媒體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逐年增高。

「百年協和講堂」走進中央電視台

  數據顯示,70.3%的媒體人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為「潛在增加」、「高」和「極高」。據調查,有60%的媒體人在晚上12點之後才睡覺,熬夜原因有整理採訪錄音和寫稿。30%的媒體人幾乎不鍛煉,37%的人每周鍛煉時間少於100分鐘。

  在此次《百年協和醫學與健康講堂》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特需中心主任黨愛民強調,要重視危險因素的控制。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運動減少、肥胖、年齡、遺傳等八大危險因素,「把這些危險因素控制住了,可以降低70%以上心梗、卒中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發病概率」。

黨愛民主任分享心血管疾病防控知識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主任郭遠林認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遵醫囑按時服藥。「我們關心自己的肝臟超過心臟,」在她看來,大眾需要正確認識藥物的不良反應,「醫生開具藥方時已在獲益和風險間作了平衡,而根據臨床觀察,不良反應往往由喝酒、食用相剋食物等非藥物因素導致。」

  講堂現場,央視職工對高血壓最為關心。黨愛民主任介紹,60歲以上人群中65%有高血壓;70歲以上患高血壓比例達90%。作為無形的殺手,高血壓對心臟、腦、血管、腎、眼都會產生影響。儘管危害極大,但可預防和控制。良好的血壓控制,可使卒中概率下降40%,心力衰竭概率降低50%,心梗概率降低25%。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王海濤表示,《百年協和醫學與健康講堂》走進中央電視台,將百年協和醫學智慧與核心媒體傳播力量結合在一起,是一種非常好的創新科普方法。他希望,藉助這種健康講堂的模式,把協和專家大量臨床實踐總結的健康管理知識傳遞給央視職工,惠及全社會。

王海濤院長向央視職工介紹「百年協和講堂」背景

  中央電視台工會聯合會副主席王亞珍肯定了《百年協和醫學與健康講堂》的健康知識傳播模式。她說,健康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講堂貼近媒體人的生活,指導性強。通過提高健康素養,促進央視人發揮優勢,用傳播健康的行動助力健康中國。

  據了解,《百年協和醫學與健康講堂》科普項目於2017年正式啟動。作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一大舉措,充分發揮協和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核心基地的作用,通過邀請百名專家、舉辦百場講座、挑選百個專題、走進百家機構發出權威聲音,讓健康知識正本清源,讓協和百年醫學智慧惠及百姓健康。

(責任編輯:梓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