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農民種蕃薯想要高產,這項管理要不得

前幾天下鄉給咱農民朋友指導種植技術,路過一塊蕃薯地,蕃薯秧已經封壟了。種植戶在地裡也忙碌著,走進了才知道他們在給蕃薯翻秧。經過給咱們農戶朋友交流後知道,他們村很多人都會給蕃薯翻秧,他們認為翻秧是可以增產的,另外蕃薯秧封壟後翻秧,追肥也方便,他是今年剛學種蕃薯,看大家都翻秧,所以才也跟著進行翻秧的。

很多農業專家也給大家講過,種蕃薯是不提倡進行翻秧的,翻秧在一定程度上會減產。今天就著重給大家講解一下蕃薯為什麼不建議翻秧管理。


試驗表明,不論平原沃土、丘陵山地、高台還是窪地,也不論品種類型、栽插期早晚和生長期長短,翻蔓都比不翻的減產。翻的次數越多減產幅度也越大,減產幅度為10%~20%。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據分析,蕃薯全部干物質的90%是由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這些物質大部分通過莖蔓運送到塊根裡儲存起來。可是通過人工翻秧,扯動莖蔓,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斷折傷損,葉片大量脫落,翻的次數越多,莖葉的損傷也就越重,必然造成減產。

(2)打亂了葉片的均勻分布,不利光合作用

蕃薯莖葉匍匐在地面上生長,在正常情況下,由於葉片有趨光性,莖葉總是向著陽光充足的方向伸展,通過植株自身的調節,莖葉比較均勻地遍布地面,上下葉層之間也呈有次序的排列,使之最大限度地接受陽光照射,便於製造更多的養分。翻蔓打亂了均衡的莖葉分布,秧蔓反轉後需要大約1周時間,光合作用效能降低。

(3)改變植株養分的正常分配,翻秧損傷大量莖葉

植株的再生力強,為了保持生長平衡,促使植株再生腋芽、新枝、新葉。這些新生的莖葉必然消耗相當多的養料。沒有翻蔓以前,這些養料本來是輸送到地下部的塊根貯存起來的,翻秧以後,卻用來彌補植株的莖葉損失,結果改變了養分的正常分配,造成減產。

目前蕃薯育種部門均不採用翻蔓措施,新品種是在不翻蔓的條件下選出的,適合自然生長狀態,不需要費力費時地進行翻蔓。

蕃薯秧蔓正確的管理方法是在前期結合除草適當提蔓,即用手把已經髮根的莖蔓向上輕輕提起,只要讓莖上的根離開土,再把莖蔓放回原處就行了。提蔓不會傷害莖葉,對甘薯的正常光合作用無任何影響,不會影響甘薯產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