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株草年銷500萬,51歲獨手大哥創富村民蓋起小洋樓

竹溪縣位於湖北省西北邊陲,是南水北調核心水源保護涵養地。秦巴大山的阻隔、這裡交通不暢,信息閉塞,仍被列為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38萬總人口中有貧困對象3.6萬戶11.1萬人,至今被列為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之一。這裡的鄉親們居住在纖塵不染之淨地,祖輩守著綠水青山過苦日子。

盛夏七月,萬木蔥蘢。在一次採訪途中,巧遇正在地理采摘絞股藍的殘疾人柯昌軍,閑聊之際,我們被他的身殘志堅,勇於拚搏的意志和不等不靠的致富精神所感染。柯昌軍今年51歲,孩童時不小心跌倒在火爐裡,左手被燒壞,導致終生殘疾。柯昌軍的母親張清秀是竹溪原種場技術骨乾,早在1992年就開始栽培絞股藍,研製龍須茶和龍珠茶。1999年,柯昌軍轉掉縣城百貨副食店,攜帶妻兒回家跟母親學做絞股藍茶。

2013年,柯昌軍組織村裡68名貧困村民,以林邊地出資方式共同成立竹溪縣柯氏軍梅絞股藍專業合作社,並擔任理事長。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合作社現已發展絞股藍標準化種植基地1200余畝,建設絞股藍茶標準化生產車間1100平方,配備殺青機、揉撚機、網帶烘乾機等製茶設備,走上規模化量產的道路。

家住中峰鎮彭裕溝村的石叢珍,早年靠丈夫陳海軍打工撫育著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2007年,陳海軍在嘉峪關打工,在坐車途中不幸翻車,摔成半身不遂,從此喪失勞動力。既要照顧殘疾的丈夫,還要供養兩個孩子上學,石叢珍一家從此陷入困境,成為村裡貧困戶。

為幫助石叢珍走出困境,在柯昌軍的帶領下,石叢珍從2013年開始種植絞股藍,當年種植絞股藍2畝就賺到1萬多元。看到致富希望的石叢珍,第二年把種植規模擴大到5畝,讓這個原本沒有經濟來源的困難家庭年增收4萬左右。石叢珍靠種植絞股藍不僅讓大女兒順利的大學畢業,家裡還蓋起了小洋樓。

晨曦下的山村空氣格外清新,曲伸的通組公路穿插在一片片綠油油的絞股藍田間分外美觀。微風拂過,綠波蕩漾,清香撲鼻。李從輝老人年近八旬,大清早就在地裡采摘滿了一框絞股藍鮮葉,樂呵呵的送到柯昌軍的合作社賣得40元現錢。當下正是絞股藍采收高峰期,留守在村裡的老人、婦女、學童靠采摘絞股藍都能掙到錢貼補開銷。

說起絞股藍在秦巴山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秦醫瞧病沒得巧,只需巴山一株草”。據史料記載秦巴藥材源遠流長,長期馳名中外,而經過日本等眾多藥學權威專家們的研究發現,產自於秦巴山的絞股藍各項理化指標位居全球首位。所以,竹溪絞股藍有“南方人參”之稱,民間稱其為“神奇”的“不老長壽藥草”,“星火計劃”中將其列為“名貴中藥材”之首位。

絞股藍茶性寒、味甘,長期飲用具有益氣,安神,降血壓的作用,是一味藥食兩用的名貴藥材,早在明代的《救荒本草》中已有記載。用絞股藍做的龍須茶,是選摘絞股藍嫩芽尖,通過殺青、兩次攤晾、三次烘乾製作而成。優質的絞股藍龍須茶沖泡後,湯色碧綠透明,形條細嫩,香味醇正;所含絞股藍皂甙非常高,具有降脂不傷肝,降壓不傷腎的功效。

竹溪縣深居秦巴腹地,獨特的地理環境是孕育絞股藍的理想之淨地。全縣共有5個鄉鎮共300余農戶在柯昌軍的帶動下,利用林邊地參與絞股藍種植。中峰鎮彭裕溝村共有50多戶農戶種植絞股藍,每畝年均收入在3000到5000元不等,近30多戶靠種植絞股藍蓋起了樓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這裡老百姓致富的捷徑和生存方式。

柯昌軍做的絞股藍龍須茶在當地小影響力,合作社年生產能力已過50余噸。為解決異地扶貧搬遷困難戶的就近就業難題,柯昌軍在絞股藍茶生產車間裡安排10多名困難戶常年務工,產品大多批量銷往北京、上海等地。如今,因絞股藍銷售商回款緩慢,現金收購絞股藍鮮葉對柯昌軍來說壓力很大,迫切期望把庫存絞股藍茶如期的銷售出去變現,加強合作社的資金周轉。面對未來柯昌軍信心滿滿的說:“我們做的絞股藍茶堅決不加任何添加劑,必須保證原汁原味的品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絞股藍茶產業做大”

柯昌軍獨手創富重鄉親,讓我們深刻的體會到,只要不等、不靠、努力、勤奮,敢於向困難挑戰,即使身陷困境,也能實現脫貧致富夢。希望社會各界都來關心和幫助這個獨手農民兄弟一把,讓他創富更多的困難群眾。

絞股藍龍須茶是竹溪縣柯氏軍梅絞股藍專業合作社出品,由竹溪縣人民政府監督,騰訊企鵝號支持的扶持項目之一。消費即幫扶,購買也為公益。掃描二維碼,把絞股藍茶帶回家,就可以嘗到純濃鬱的竹溪茶香。

《特產中國·十在扶貧》是騰訊企鵝號、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京東眾籌聯合發起,騰訊新聞、天天快報、 QQ瀏覽器等支持的公益助農項目,每個項目都經過多層審核,確保真實可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