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民營銀行第五年:一邊盈利一邊彷徨

記者丨郝昕瑤

編輯丨彭潔雲

2014年,民營銀行破繭而出。

原中國銀監會在當年啟動民營銀行試點,首批5家相繼落地,騰訊、螞蟻金服、正泰集團、均瑤集團等巨頭民企均參與籌建。這個新生事物曾被希翼為中國銀行業帶來“鯰魚”效應,通過差異化發展與傳統商業銀行形成錯位競爭,在彌補市場缺口的同時拉動行業創新進步。

一晃到了第五年。民營銀行的開業數字迅速攀升至17家,卻又已經歷了兩年的批籌“停擺”。這條銀行業“鯰魚”的生存情況還好嗎?能否在市場大潮中搏擊風浪?又能否在“魚群”中攪動波瀾?

從截至目前所披露的最新財報來看,民營銀行可謂業績愈高,短板愈短,轉型路漫漫。

一邊是資產規模、營業收入、淨利潤等各項經營指標的快速增長,民營銀行機制活、效率高、專業性強等優勢都在顯現。而另一邊,這條“鯰魚”卻也因地域限制、資金來源有限等先天不足和金融嚴監管等環境變化,而顯現出“缺氧”疲態。

互聯網銀行領跑 微眾一騎絕塵

從民營銀行這五年的成績單來看,“頭部效應”顯著。戰略定位和業務重點的各有不同,導致各家之間業績指標存在較大差異。

定位於互聯網銀行的微眾、網商和新網三家民營銀行持續處在領跑位置,而背靠騰訊的微眾銀行盈利能力更是“秒殺”一眾同行。

在2015年開業的5家和2016年獲批的12家民營銀行中,截至目前已有8家披露了2018年的完整財報。雖然表現各異,但這8家民營銀行均已實現盈利,且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營收淨利,都處在迅速擴張階段。

界面新聞整理,部門:億元,%。

具體來看頭部三家民營銀行。微眾、網商和新網的資產總額分別為2200億元、959億元、36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9.28%、22.63%、122.09%;淨利潤分別為24.74億元、6.71億元、3.6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0.86%、66.09%、0%。微眾銀行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48.6%;網商銀行2018年營業收入62.84億元,同比增長47%;新網銀行2018年營業收入13.35億元,實現扭虧。

剛剛走過一個完整財年的藍海銀行、振興銀行和中關村銀行的多項指標也增長迅猛。

與網商銀行同期試點開業的金城銀行,截至2018年末總資產為214億元,增速最低,為13.29%,也是8家中唯一營業收入負增長的銀行。另4家銀行總資產均低於200億元,淨利潤均在1億元以下,中關村銀行、客商銀行在開業第一年即實現盈利,新網銀行、藍海銀行、振興銀行淨利潤在2018年皆實現“轉正”。

界面新聞整理,部門:億元,%。

根據銀保監會數據,2018年,民營銀行總計實現淨利潤107億元,淨息差4.02%,遠高於商業銀行2%左右的水準。由於消費金融、小微貸款等利率定價顯著高於傳統商業銀行以大中型企業為主的授信定位,民營銀行的貸款利率一貫相對較高,因此也創造了更高的淨息差。

從2018年財報數據來看,新網銀行淨息差4.3%,中關村銀行3.96%,振興銀行1.64%。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民營銀行除去貸款餘額大幅增長,利息收入較高以外,也在發力吸收存款業務。

具體來看,微眾銀行去年吸收存款達1544.78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了2795%,佔總負債的比重2018年大幅增加至74.2%,而2017年這一比例僅為7.3%。

網商銀行去年年底的存款規模為429.79億元,同比增幅達到71%;新網銀行存款規模為136.38億元,同比增幅也高達291%;後發的藍海銀行存款規模為108.85億元,同比增幅290%。

此外,也有幾家民營銀行披露了部分經營信息。

作為主打“互聯網銀行”定位的後起之秀,蘇寧銀行也在過去一年呈現出爆發性增長。據蘇寧易購財報,蘇寧銀行2018年營業收入4.5億元,同比增長221%;淨利潤355.1萬元,同比增長1779%。

重慶富民銀行則披露,截至2018年末總資產為370.20億元,增速為101.6%。

民營銀行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補充,在誕生時就伴隨著天生的“角色設定”。

根據戰略定位和業務重點,外界普遍將17家民營銀行劃分在兩大陣營:

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蘇寧銀行、億聯銀行背後股東皆是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小米、蘇寧雲商、美團),因此也被稱為“互聯網民營銀行”,業務以線上為主、受地域限制較小。主要客戶來自股東或合作方業務範疇,股東為其提供互聯網場景、技術、風控數據、運營模式等支持。

富民銀行、振興銀行、客商銀行、金城銀行、眾邦銀行、中關村銀行、藍海銀行等等,這些民營銀行的股東以傳統行業企業為主,優勢在於已形成較大規模產業鏈,可將上下遊企業轉化為銀行客戶,業務開展明顯受產業鏈限制和地域限制。

原銀監會發布的《關於民營銀行監管的指導意見》中,民營銀行的發展戰略是“與商業銀行互補發展、錯位競爭”,主要定位於服務中小微企業、社區金融服務和“三農”。

然而,無論是服務小微還是基層個人消費者,實質都是零售業務。而“一行一店”的政策設置,無疑對民營銀行展業造成極大限制。

此外,以普惠金融作為先天使命的民營銀行,針對小微客戶的信貸業務盈利水準並不算高。

網商銀行行長金曉龍就表示,截至4月30日,網商銀行和合作夥伴一起服務的小微商家已超過1600萬家。而在其2018年年報中,淨利潤僅為6.7億元人民幣,與其資產規模看似並不相符。

金曉龍認為,“如果說在利潤幾乎墊底的情況下,還要做這件事是傻子,那我們就是要繼續當一家‘傻子銀行’,我們的目標本來就是做服務小微企業最多但利潤最少的銀行。”

從當前的數據來看,各家民營銀行不良和風控表現平穩,微眾、網商、新網、金城、藍海五家銀行的2018不良貸款率平均在0.6%,而網商銀行最高,達到1.30%。若市場流動性出現問題,外部不確定性增加,民營銀行的風險管理或將面臨嚴峻挑戰。

“畫地為牢”難突圍 新牌照“停擺”

17家民營銀行在疾速前行之時,新牌照的發放在近兩年來卻處在“停擺”狀態。?

在經歷2014年首批5家獲準成立和2016年的密集籌建潮之後,眼下民營銀行的新設節奏已經大幅放緩。從2017年至今,再無新設身影。在2016年底頒布文件將民營銀行由試點經營轉為常態化設立之後,監管部門對於準入門檻絲毫沒有放鬆,民營銀行陣營總數一直停留在17家。

上市公司亞寶藥業就曾在2017年年底發布公告稱,全體擬出資人商議決定終止籌建山西同昌銀行的相關工作,原因在於無法在滿足出資人資格審查要求的條件下,達到20億元注冊資本的準入條件。

有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若申請出資設立民營銀行,監管要求股東需承擔連帶責任以擔保銀行經營。

而對於已經順利開業的這些民營銀行來說,日子也並不輕鬆,“一邊盈利,一邊彷徨”的狀態長期持續。

“民營銀行現階段關心的還是業務創新、市場拓展和業績穩定。2018年和2019年是面臨巨大內外部挑戰的兩年。”一位民營銀行中層管理者向界面新聞記者流露出擔憂的情緒。

初創不久的民營銀行雖然很快展示了其強大的優勢,機制活、效率高、專業性強等特點使其很快取得了高速的資產規模和淨利潤增長。但是,縱使其特殊的產權結構和經營形勢帶來了較好的成績,民營銀行也很快顯現出“畫地為牢”、股東依賴、難以創新等問題,監管層一度放開的“口子”也收緊了起來。

多位民營銀行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民營銀行普遍存在資金來源有限、產品業務創新難、利差收窄等問題。

目前17家民營銀行所持的銀行牌照均是有限牌照,且需遵循“一行一店”原則,只允許在總行所在地開設一個營業部,其他地方不得設立分支機構。

在業務資質方面,對民營銀行開放的口子目前也十分有限。設立之初施行的“一行一店”模式一直圍困民營銀行個人账戶和類账戶的開戶情況,遠程開立全功能的I類账戶尚未放開,吸收存款仍然受到較大限制。

因此長期以來,民營銀行的業務多以消費金融、現金管理為主,產品結構和服務群體較為單一,吸收存款能力相對較弱,如何拓展負債來源、重構資產負債表,一直是民營銀行的短板。

2018年以來,以微眾銀行等為首推出的高收益“智能存款”產品,無疑試圖改變這種歷史難題。但業內有聲音認為,該類產品存在利用期限錯配高息攬儲之嫌,處於灰色創新地帶。隨後,微眾銀行於去年12月悄然將產品下線,給出的官方理由為“額度已滿,業務量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存款量”。

此外,根據人民銀行《同業拆借管理辦法》,民營銀行成立兩年內無法進入同業拆借市場;根據《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金融債發行管理辦法》,民營銀行成立三年內難以通過發行金融債解決資金來源;由於不是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正式成員,現階段大部分民營銀行也沒有資格發行大額存單吸收存款。

“加強監管”還體現在銀監系統對於民營銀行合規風險問題的愈發重視。

2018年2月,首批5家民營銀行之一的天津金城銀行就因同業業務違規被開4張罰單、罰款160萬。天津銀監局開出的罰單指出:“買入返售業務標的不符合監管規定;同業投資業務投向不審慎;同業業務部分管理制度缺失;同業投資投後管理失職”。

在資金來源有限的情況下,也有不少民營銀行試探“聯合貸款”模式以獲取低成本資金。

2019年1月,浙江銀保監局就下發了《關於加強互聯網助貸和聯合貸款風險防控監管提示的函》,強調審慎開展異地互聯網聯合貸款業務。“轄內城商行、民營銀行法人原則上只能經營本行有分支機構的地域的客戶。”

浙江銀保監局還強調,本次監管提示僅對轄內的城商行、民營銀行的互聯網聯合貸款進行風險提示,與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規製沒有聯繫。同時,作為開展純線上業務的互聯網銀行,網商銀行不在此次風險提示範圍內。

經營方面的難題或許是引發民營銀行內部治理問題的另外“一根稻草”。5年之間,高管離職的消息不斷爆出。

據統計,17家民營銀行中已有10家出現過董事長或行長的變更,僅2018年,就有7家民營銀行董事長或行長離任。更有甚者如原中關村銀行行長王萌任職僅3個月辭職,原微眾銀行行長曹彤任職僅10個月即離任。

“股東和經理人如何平衡,業務創新和合規如何平衡,對於民營銀行的管理者十分艱巨。”一家民營銀行高管向界面新聞表示。

無論如何,在位的民營銀行管理者還要繼續對差異化經營進行探索,並期盼著經濟向好,監管適當調整。

監管有望鬆綁 民營銀行再出發

就在業界對民營銀行發展前景產生疑惑時,2018年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發展民營銀行定為2019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民營銀行又再一次讓人充滿遐想。

而2018年10月頒布的《關於深化民營銀行相關改革試點的意見》,又對包括設立分支機構、資產證券化和實施股權激勵等領域指出試點方向,被業內認為是利好的信息。

適當放寬民營銀行市場準入、適度放寬民營銀行經營區域限制,取消“一行一點”要求、支持民營銀行拓寬負債來源、放寬民營銀行進入同業拆借市場開展流動性管理和通過發行金融債獲得資金的條件,成為從業者和部分專家學者對下一步的預判。

從自身來看,多家民營銀行也在調整結構單一的業務以及同質化的產品類型。

據界面新聞了解,除資金支持之外,多家扎根地方的民營銀行開始為企業提供金融方案,包括貸後管理、账務管理、谘詢等服務,以滿足企業的長尾需求。網商銀行針對商家推出了現金管理產品“余利寶”,商家可以把收到的錢轉到余利寶裡,一邊賺錢一邊取得收益,進行現金管理。

2018年是商業銀行、城商行“扎堆”上市的大年。而對於資金面和負債端帶有種種“先天不足”的民營銀行來說,上市也是從業者不言而喻的目標。就目前來看,民營銀行“頭把交椅”的微眾銀行曾在市場上傳遞出過上市的信號。

2018年10月,界面新聞曾獨家獲取一份微眾銀行股權推介文件。該文件顯示,微眾銀行彼時市場估值為1200億人民幣起,至2020年,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規劃分別破300億和126億。微眾銀行預計在未來幾年實現A股上市,屆時預計估值5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據我了解,民營銀行都想上市,補充資本金、大幅增值,但光有內在動力不夠,上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某民營銀行管理者對界面新聞表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