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感悟·中醫】中醫若不能追本溯源,就會變成各家各說

陳無擇三因學說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如「六淫,天之常氣,冒之則先,自經絡流入,內合於臟腑,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臟腑鬱先。外形於肢體,為內所因;其如飲食饑飽,叫呼傷氣,盡神度量,疲極筋力,陰陽違逆,乃至虎狼毒蟲,金瘡踒折,疰忤附著畏壓溺等有背常理,為不內外因」,又指出「所謂中傷寒暑風濕,瘟疫時氣皆外所因」。

《三因方》中的三因分類方法特點及問題如下:

以邪氣的特點為標準分三因,而不是以人體自身正氣虛實和氣化結構之內外為標準。

陳氏認為六淫之氣發自於外故為外因,七情之病發動於臟腑故為內因,其他皆歸於不內外因。而《內經》《金匱要略》皆認為,定內外因的標準根本上講,不由外邪而由本身臟氣之虛實盛衰。外邪為病,不一定是外因病,如五臟精氣未虧,病止於經絡為外因病,如五臟精氣本不足,外邪入五臟則為內因病。內因病皆因內五臟精氣本虛為主因,故此類外感病非外感病而是內傷病,治在內不在外、在五臟不在經絡。如《傷寒論》少陰外感病之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等方證必加附子;太陰外感病治以桂枝湯之類;厥陰外感病治以麻黃升麻湯,方中必加乾薑、當歸、芍藥等。

「飲食饑飽,叫呼傷氣,盡神度量,疲極筋力」皆為傷及臟腑精氣之病,病在五臟,如何屬於不內不外?

中醫所言病者,邪加於人方為病。要素有二:邪與人之正氣。後者為本,前者為標;正氣為本,外邪為從。故定病因之要:依內(人)不依外,依本不依標,依正不依邪。單就病邪特點而論,不是岐黃之本意,是現代醫學識病的方式。內為本、外為緣,此為中醫之正道,陳言之三因學說為不明中醫所言生命本質之論,依此斷病言治,實為誤人誤己。而現代中醫教科書中有關病因學說的內容,完全摒棄《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之論,照搬抄陳氏之言,實應反思。

總之,現行中醫基礎理論教材中部分核心內容有著嚴重的缺失和誤導。中醫基礎理論這本書,本身就是根據《內經》重點內容的摘抄和匯總,但是由於主線不明,直接省略掉了前九篇中的重要內容或降低了其地位,導致現行中醫理論出現了重大的結構缺陷,如將《上古天真論》歸為養生一類,避而不談四象、五行、六節之演化對臟腑理論形成的重大意義,避而不見前九篇中的天地五行觀等。以陰陽五行易天地陰陽;以生克五行易天地五行;以五行封閉循環流轉易天地為因的、開放的氣機升降沉浮和臟氣流轉;以人言人易以天言人,二者高下立判,慘不忍睹。天地不立、四象五行六節不明、臟氣流轉模式不清,想解天人合一、天人同構之意,難矣。

此外,如中醫不能返本溯源,流於各家私人祖傳之路,就會演變成張家、李家的個人中醫學說,而不是《內》《傷》的中醫理論。所謂的一些家傳,如不能在理論上通透,就變成了技巧和術的展示。對於拘泥於家傳而不力求理上通達者,仲景在《傷寒論》序言中給予了嚴厲的批評:「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

中醫之要在於明理,在於明生命之根本緣由,而不僅在於臨床經驗之傳承。前者為因、後者為果,前者為源、後者為流。中醫如不能從根本上正本清源,古為今用,逐漸就會被社會拋棄,退出歷史舞台。

本文摘自《生命大觀:中醫氣化結構理論——道、天地、陰陽》。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生命大觀:中醫氣化結構理論——道、天地、陰陽》,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掃碼下單)

王朝陽,男,47歲,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兒科大學榮譽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出身於醫學世家,全面繼承父親王端義教授的「運動頭針療法」,在臨床中廣泛運用於內外婦兒各科治療,有較好的療效。師從於蒲輔周先生(周恩來總理之保健醫)的親傳弟子、廣安門醫院薛伯壽教授,對熱病、婦科、兒科、老年病、腫瘤及內科雜病的治療皆有很深的體會。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跟隨白廣遠先生修習太極拳二十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