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媽媽,我勸你自信!

大家好,我是圈主華川(川媽),育有一兒一女。曾留學歐洲,是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在此與您分享二胎孕、產、育兒知識,以及自家倆寶的親子教育經驗。

文|張一來源|閱讀第一(ID:Readfirst)

我:「39歲,工作沒進展,事業停滯,身材走樣,孩子也養得不怎地。」

兒子:「媽媽,你也太不自信了……」

0 1

「可能,我得不到自己最想要的」

前幾天,11歲的兒子陪我逛街,在商場的蘭蔻試用裝發放機前,我心血來潮,打算排隊領取。

有兩種試用裝隨機派發:精華液和面霜。

我前面的女生們領到精華液的全都小小得意,因為正裝精華液比面霜要貴好多,因為是隨機得到,好像也代表著幸運,心情都跟著變好。

輪到我了,我一邊掃碼,一邊在心裡湧起熟悉的台詞:「我肯定得不到想要的,給我面霜吧,沒事。」

沒想到,啪嗒——一袋包裝精美的精華液從機器爪掉落下來。

兒子蹲下去取出來遞給我。

那一刻,我不太相信。

每一次懸而未決地等待時,我心裡就會湧出「我應該得不到我最想要的」

潛意識裡覺得自己配不上那麼幸運。

我擺弄著試用裝,好奇地問兒子:

「如果有一個你很喜歡的東西,而另一個你不喜歡。隨機送給你其中一個,你預感自己會得到喜歡的那個嗎?」

兒子一秒鐘都沒遲疑,自信滿滿地回答:「當然會得到啊!」

我有點意外:「那要是最後得不到怎麼辦?你會失望的。」

他說:「得不到也沒什麼啊,失望也正常。」

我放小聲音告訴他:「每次等待結果之前,我心裡都會冒出一個聲音說『估計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我還是做好心理準備吧,免得失望』。」

兒子吃驚地說:「媽媽,你也太沒自信了!」

說實話,那一刻我很驚喜,也摻雜著欣慰。

好像有一種說不清的卑微感,要在我下一代的身上終結了。

成年以後,每當別人讚美我、認可我,哪怕描述我一點點的閃光點時,雖然我心裡樂開了花,無比舒服。

但語言上總會抑製不住地,想方設法地跟對方解釋:「我也有不行的時候,只是你沒看見。」

有朋友說:「姐夫幫你帶孩子、做家務,老公力Max。」

我回答:「哪裡呀,中用不中看。」

朋友說:「你家倆娃,有個伴兒真好。」

我回答:「也有雞飛狗跳的時候,大的哭小的嚎。」

朋友說:「你朋友圈給人的感覺恬靜、歲月靜好。」

我回答:「也有一地雞毛,只是不想公開吐槽。」

朋友說:「你家裡還是那麼乾淨。」

我回答:「也沒那麼乾淨啦。」

實在是做不到坦然接受別人的肯定,覺得只是別人並不了解我,暫時還沒發現我糟糕的一面,其實我根本沒有做的那麼好。

總是要習慣性地把人家的讚美「懟回去」才安心。

好意被原數退回,對方應該也覺得尷尬吧。

其實微笑並坦然地說聲「謝謝」,天不會被聊死,氣氛也應該更融洽的。

0 2

很多成功者都是「冒充者」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除了容易變老和變胖。

成年人中有一種大概率焦慮心理,是隱隱覺得:

「我不配」

「我可能會搞砸這個機會」

「我應該沒那麼幸運」

......

知乎上有一個新詞條,叫「浙大病」

研究者在浙江大學為學生們做心理諮詢,發現很多浙大的學生明明表現很優秀,也能得到他人的欣賞,卻總覺得自己配不上這樣的光環。

這種心理現象不只存在於浙江大學的學生中,很多壓力大的年輕人和功成名就者,都有同感。

愛因斯形容過自己是「非自願的騙子」,他稱自己的工作根本配不上這麼多人的關注。

扮演過「埃及豔後」的絕世美人伊麗莎白.泰勒曾坦言並不覺得自己美,並且為身高太矮和手型不纖細而自卑。

美國女詩人瑪雅.安吉羅儘管出過十幾本書,獲得很多嘉獎,但她始終認為自己不配得到這些榮譽。

就連韓寒都在《曉說》裡說:

「我當時無論是知識儲備、自我認知,還有我獲得的關注跟地位,我自己是覺得沒有匹配的。我應該是一個更強的自己,才能匹配那樣的地位。」

即使是像愛因斯坦、泰勒、安吉羅、韓寒這些擁有非凡成就的名人都有著這種習慣性「自謙」甚至是「自黑」的心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每當聽到別人的誇獎,他們總會想:「誇我的人只是不了解我。如果他們認識了真正的我,就會發現我真的很多地方都比不上別人。」

這群人共同的困惑,就是「我沒有別人想的那麼好」,這樣的心態叫做冒充者綜合征,又稱自我能力否定傾向。

它不是一種精神疾病,卻是一種常見的情緒困擾。

他們總感覺配不上自己的學歷、職位或榮譽,總是生怕哪裡出了差錯,暴露出「真面目」,失去所有的光環和他人的接納。

有這種傾向的人,在遇到重大決策之前,總會表現出優柔寡斷、拖延和無期限的準備,並且在不停地寡斷和拖延中,一次又一次完美地與機會擦肩而過。

甚至在錯失機會過後才會鬆一口氣,彷彿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又一次被打回原形,我了解自己,我配不上這個成就。

0 3

「冒充者」心理多半來自成長經歷

這種總覺得自己是「冒充者」的心理形成因素,當然也有成年後的環境、性格和重大變故的因素,但童年期的成長經歷更是主要原因。

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1.是在成長過程中被父母寄予過厚望

在這種過度的期望中,孩子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大,會時刻擔心自己不夠完美而讓父母失望。

2 .是因為孩子在長期被忽視的環境中成長

總是得不到肯定,甚至在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父母怕孩子驕傲自滿,而去故意冷淡處理:「這次只是僥倖高分,你可別驕傲」。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內在父母與內在小孩」

指孩子在童年時期,父母與他們長期反覆的關係模式,比如苛責、訓斥、諷刺、冷淡,會內化成孩子心裡的「內在父母」。

即便孩子將來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獨立生活,心裡如影隨形的「內在父母」依然會代替父母延續對自己的控制、冷淡跟責怪。

而在以上兩種極端環境成長的孩子,容易在性格成長的初期,在內心埋下「自我否定」的種子。並經常性的,不自覺地觸發自我懷疑。

0 4

別讓孩子從小覺得自己「不配」


別吝嗇,表揚孩子吧

同事范范畢業幾年,憑著自己的努力在公司上了當上了部門主管的位置。

她一直是農村家裡的經濟頂樑柱,按月給父母寄錢,比她小幾歲同樣已經畢業的弟弟,也時常向她求援。

范范撐得有點苦,但她一直覺得自己是家裡的長姐,應該這麼做。

直到去年過年回家,飯桌上酒後的父親跟大舅說:「我們這個家,最辛苦的就是我閨女,家裡翻新房子,大半的錢都是她拿的,老么找工作也是他姐幫的……」

范范聽了,忍不住把自己鎖在洗手間裡淚流滿面。

這麼多年,她所有憋著一口氣的付出和努力,就是想得到父母的一句肯定,而所有與回報不相稱的努力背後,都有著父母遲來的讚美和肯定。

從小缺失至親肯定的成長,就像沒有風向的航船,動力不明。

要想避免孩子將來走向「冒充者綜合征」,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進步,看到一點點的進步都別放過。

不必擔心誇壞了孩子,就像給空杯子蓄水,孩子是只有首先充分肯定自己,才有信心向前邁步。

幫孩子克服完美主義

我一個朋友的女兒欣欣8歲,長得好看,才藝也拿的出手。

剛上小學二年級,水彩已經畫的小有心得。朋友在朋友圈裡曬出女兒的課堂作品時,每次都得到一片點贊。

可是有次她苦惱地對我說:

「閨女在水彩課堂上畫的不滿意就撕畫,顏料畫上去色彩不對勁也發脾氣。水彩透明,又不能遮蓋,反覆修改不滿意又撕掉一張,最後邊哭邊跟老師說不想畫了。」

老師反饋,這麼折騰下來人家孩子都畫完交上去下課了,她不但不能完成,還撕了學校好幾張畫紙,最後只能課後補交。

氣的欣欣自己直哭,我朋友也是窩火又納悶。

孩子的性格千差萬別,有一種完美主義人格的萌芽狀態就是表現出過高的自我要求,和對別人過高的要求。

如果不能接納不完美,就難免會對現實世界產生逃避、對抗,甚至自己很差,永遠做不好,我欺騙了別人的自責感。

預防的辦法,父母可以經常鼓勵孩子鼓起勇氣,把自己未完成的美術作品、手工作品拿給親近的家人欣賞,聽取他們的意見,並且告訴孩子,他擔心的「批評和嘲笑」多半不會發生。

有時候,不必做的那麼完美之後才拿出來。

父母還可以在孩子面前刻意地自嘲跟開開玩笑,讓孩子嘗試放鬆心態,這沒什麼大不了。

幫助孩子開發「多維度的自尊」

幫助孩子克服害羞和放不開的心理,讓他們多參加學習之外的集體。

離開學習成績這種單一維度的比較,參加手工、美術興趣班,或者籃球、棒球這類需要集體配合的體育課。

給孩子機會,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動手自尊和體能自尊,覺得「雖然我學習成績平平,但我在體力方面挺不錯,我很享受在這邊些方面的成功」。

我的大兒子手長腳細,身材瘦瘦的,不屬於那種靠爆發力和持久力取勝的孩子,但是我還是希望在他自己的身體基礎上「野蠻其體魄」。

於是從五歲起,我和老公他先後參加過跆拳道、籃球、棒球的興趣班。

學習跆拳道四年,兒子從一個白帶新手一步步成長為藍綠帶選手,參加過不少次北京市小學生跆拳道比賽,還拿過一次三等獎。

獲獎證書和獎牌他一直珍藏在抽屜裡,偶爾收拾抽屜時還會一臉自豪地拿出來給家人展示一圈。

享受某些方面優於其他人的感覺,這對於習慣於認為「我不行」「我不會」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自信的開始。

關鍵能幫助孩子拓展出「人生處處可出彩」的多維化思維。

人生成功是多方面促成的偶然,失敗才是常態。

當孩子嘗試的次數多了,總能考出幾次高分,做出一些好的作品,贏下幾場比賽。

多經歷之後,他們會產生習慣,認為自己值得安心地享受這一切成績。

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許多人也經歷過同樣的失敗和自我懷疑,也和我們一樣戰戰兢兢地接受著誇獎。

所以,不必擔心被人看破「偽裝」,其實別人和我們一樣。

這輩子,你值得擁有。

本文原標:那些總說「我不配」的媽媽,會養出怎樣的孩子?

--------End---------

作者簡介

閱讀第一」,50萬中國精英家庭成長聚集地。由崇尚「終身學習」,愛閱讀愛分享的媽媽Bonnie創辦,專註於英文學習、閱讀以及思維素養。一家不端、不裝、有趣、有料、有觀點的教育新媒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