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論治不寐的臨床經驗 中醫驗案舉隅——安神清腦方劑

失眠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中醫古籍記載為「不寐」「不得臥」「目不瞑」。主要表現為持續性(多為3 周以上)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可見入睡困難、多夢易驚、醒後再難入睡,甚至徹夜不眠等睡眠障礙。頑固性失眠臨床多反覆不愈,遷延日久,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臨證常分營衛不和、心腎不交、肝鬱氣滯、痰濁擾心四型,根據病證合理選方用藥,臨床常獲良效。文章歸納總結了論治不寐的臨床經驗,以資臨床借鑒。

安神清腦方劑

祛痰化濁,降逆和胃

治療失眠,十分重視化痰和胃。若痰濕內蘊,鬱而化火,或素有痰濕,鬱怒後不寐者,常以溫膽東加味治療。濕濁困阻於內,氣血運行不暢,陰陽失交則入睡困難。濕邪、痰濁鬱久化熱,濕熱阻滯於手少陽三焦經則心煩,口渴不欲飲,痰火擾於足少陽膽經則驚悸不安;痰濕日久,氣血不通則生瘀滯,痰、濕、瘀合併為患。故《景嶽全書·不寐》曰:「痰火擾亂,心神不寧,思慮過傷,火熾痰鬱而致不眠者多矣。」此類病證多見於中老年人群中的「三高」患者以及代謝綜合征患者,其人常嗜食肥甘厚味,損傷脾胃,內生痰濕;或脾胃素弱,運化不及,聚濕生痰。

安神清腦方劑

「溫膽湯」源於姚僧垣《集驗方》,《外台秘要》載「出第五卷中」,此方中無茯苓而重用生薑,言「治大病後,虛煩不得寐,此膽寒故也」。《備急千金要方》載本方,用藥相同,惟枳實用量加倍,《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依據《備急千金要方》又加茯苓、大棗。此後方書均沿用此方,劉師所用之「溫膽湯」亦是此方。全方有燥濕化痰,清熱除煩,和胃清膽之功。若患者頭暈、頭重如裹的癥狀明顯常加天麻、鉤藤;對血壓偏高的患者加川牛膝、茺蔚子、益母草;血脂偏高,有冠心病史者加佩蘭、荷葉、山楂、牡丹皮等。

安神清腦方劑

除溫膽湯外,還常用半夏瀉心湯平調寒熱,健脾和胃治療失眠,《素問·逆調論》言「胃不和則臥不安」。曾診治一老嫗,失眠反覆發作,屢治不愈,日見嚴重,竟至徹夜不眠,胃脘滿悶,泛泛欲嘔,便溏不爽,認為欲使安眠,先要和胃,用半夏瀉心湯辛開苦降甘補,加枳實行氣導滯,食慾恢復,睡眠顯著改善。此案啟示若失眠患者伴隨胃腸癥狀,要重視治療胃腸病,解決了胃腸病,失眠的難題或可迎刃而解。

安神清腦方劑

驗案舉隅

患者,女,2012 年9 月10 日初診。

症見:失眠2 個月。患者已妊娠5 個月余,懷孕3 個月左右時開始出現入睡困難,睡後多夢易醒,醒後再難入睡,伴見手腳心發熱,神疲乏力。因懷孕恐西醫安眠藥對胎兒有影響,遂來中醫求治。

安神清腦方劑

刻診:入睡困難,多夢易醒,醒後再難入睡,伴手腳心時發熱,神疲乏力。舌苔白中心略厚,脈滑數左大。證屬心腎不交,營衛不和。治當交通心腎,調和營衛。方用黃連阿膠湯合桂枝加龍骨牡蠣東加減:白芍20 g、阿膠烊化15 g、黃芩6 g、黃連6 g、雞子黃沖2 枚,茯苓神各30 g、合歡皮20 g、首烏藤20 g、桂枝6 g、生薑3 片、大棗20 g、炙甘草10 g、龜板先煎15 g、醋柴胡10 g。水煎服,分溫2 服。服上方7 付,睡眠好轉。

安神清腦方劑

刻診:每夜睡眠由之前的兩小時增加至五小時,但仍多夢易醒、便秘。仍交通心腎,調和營衛。方用黃連阿膠湯合桂枝龍骨牡蠣東加減:阿膠烊化15 g、白芍20 g、黃連6 g、黃芩6 g、製首烏15 g、茯苓神各30 g、首烏藤20 g、合歡皮20 g、桂枝10 g、生薑自備3 片,大棗20 g、炙甘草10 g、生龍牡各先煎30 g、清半夏15 g、生薏苡仁30 g、龜板先煎20 g、當歸15 g、肉蓯蓉15 g、炒酸棗仁20 g、赤芝20 g、生白朮30 g。服上方14 付,諸症痊癒。1 月後隨訪,未見複發。

安神清腦方劑

按:本案患者妊娠後出現失眠,入睡困難、多夢易驚、醒後再難入睡,且伴見手足心發熱,脈滑數左大,舌苔白中心厚。證屬心腎不交,營衛不和。以黃連阿膠湯清心火,滋腎水,使心腎既濟而能入睡;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調和營衛,使衛氣能合於營陰,龍骨、牡蠣鎮驚安神。用半夏秫米湯,調和陰陽,健脾祛濕和胃。用藥不拘於一法一方,常常兩三個方劑加減合用。但方劑的合用並非機械的堆葯,而是有結構有層次的結合。對於長期失眠患者來說,營衛不和、心腎不交、肝鬱氣滯、痰濁內阻的病機可以互為因果,相互作用。多個臨床證型可以並見,如肝鬱氣滯型失眠,肝鬱日久化火,肝火上炎,心火必旺,心火旺則腎水不濟,心腎不交。見肝之病,知肝傳脾,木旺乘脾土,脾虛則內生濕濁,致痰濁內阻。而肝鬱化火、心腎不交、痰濁內阻皆將導致營衛不和。故在治療失眠病人時,遵循「有是證則用是方」的原則,常使用復方,如逍遙散合黃連阿膠湯、交泰丸,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合逍遙散、黃連阿膠湯,溫膽湯合逍遙散、交泰丸,三仁湯合黃連阿膠湯等。

百度搜索【安神清腦方劑】,了解具體處方配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