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任澤平:於無色處見繁花——“兩會”傳遞出的重大信號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任澤平 夏磊 羅志恆 熊柴 甘源

  許詩淇對本文有貢獻

  從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20年,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政府工作報告之一,務實、開放、市場化,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精神的薪火傳承。反映民眾呼聲,順應時代大潮。 

  事件

  3月5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發布。報告充分肯定了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成績,同時明確了2019年的發展目標、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十大工作任務。

  解讀

  從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20年,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政府工作報告之一,務實、開放、市場化,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精神的薪火傳承。反映民眾呼聲,順應時代大潮。

  報告的文字樸實無華,傳遞的一系列信息卻振奮人心:經濟增長目標更具彈性,發展目標更注重就業、民生、生態環境等高質量內涵,大幅減稅降負是一大亮點,貨幣政策鬆緊適度注重支持實體經濟,供給側改革更注重市場化、法治化,對去年的一些錯誤認識和做法予以糾偏,高度重視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多層次資本市場尤其股票市場迎來大變革大發展,降低關稅、放開行業限制等一系列開放舉措大步邁進,都市圈城市群模式終於確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家戰略……

  於無色處見繁花。

  一、2019年經濟目標:下調增長目標,更具彈性,更注重高質量發展

  《報告》提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進出口穩中提質;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金融財政風險有效防控;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部門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1、2019年GDP目標為“6.0-6.5%”的區間,較2018年“6.5%左右”下調,更注重高質量發展,同時強化底線思維穩增長

  時隔3年再提區間目標,2016年目標是“6.5-7.0%”,2017和2018年均為“6.5%左右”,一方面下調目標增速,不強行刺激和大水漫灌,區間的跨度設定更有彈性,為宏觀調控增強了靈活性;另一方面更注重高質量發展,突出就業、風險防控、扶貧、居民、生態環境等發展指標。同時,強化底線思維,“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防控風險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防止緊縮效應疊加放大,決不能讓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根據測算,要實現兩個翻一番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2019和2020年GDP的年均增速必須達到6.2%,預計2019年實際增速6.3%。

  2、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注重居民收入、扶貧、生態環保,著重強調防控財政金融風險

  在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中,2018年首次將調查失業率作為預期指標,2019年更加重視就業,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今年城鎮新增就業要在實現預期目標的基礎上,力爭達到近幾年的實際規模,既保障城鎮勞動力就業,也為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留出空間。”“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必須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但是由於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城鎮調查失業率從2018年的“5.5%以內”調整為今年“5.5%左右”。此外,目標強調居民收入、脫貧和環保,注重高質量發展。

  鑒於2018年供給側改革中的去產能取得較好成績,去庫存基本完成,去杠杆轉入穩杠杆,今年不再提“供給側改革要取得實質性進展”的目標,而是在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上“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同時,目標上著重強調防控財政金融風險。

  二、宏觀調控:大幅度減稅降負是一大亮點,貨幣政策鬆緊適度、從寬貨幣到寬信用,首次將就業優先置於宏觀政策,高度重視發展資本市場

  2018年下半年,宏觀調控政策尤其是赤字率問題引發市場熱議。我們一直呼籲“提高赤字率以強化逆周期調節,從平衡財政轉到功能財政理念,從特定行業減稅轉向普惠式減稅,從縮減稅基式減稅到降低稅率式減稅,同時劃轉國資充實社保以降低社保繳費率”,政府工作報告的基調和具體措施符合我們的預期和建議。

  1、財政政策:大幅減稅降負是一大亮點,加力提效,溫和上調赤字率,擴大專項債支持基建

  2019年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體現在赤字率溫和上升、專項債擴大、倒逼政府削減一般性支出提高效率。今年赤字率回升至2.8%,較去年提高0.2個百分點,但仍在3%以內;赤字規模2.76兆,較去年增加3800億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赤字分別為1.83兆和9300億元。主要原因在於:1)今年的財政收支形勢嚴峻,減稅降負和經濟下行導致收入下行,同時剛性支出壓力較大,加強逆周期調節,周期性赤字和結構性增加;2)政府考慮到3%為名義的警戒線,未突破3%,為今後的風險留出空間,控制財政債務風險;3)專項債不計入赤字,發行專項債配合公共赤字的小幅回升。

  專項債發行規模大幅擴大,含專項債的實際赤字率高於去年,基建增速將明顯反彈,托底經濟。專項債發行規模連續5年擴大,今年規模2.15兆,較去年增加8000億元,主要為支持基建項目,報告提出合理擴大專項債券使用範圍。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減輕地方利息負擔,預計在3000億元左右。2015年起,我國實際財政規模均大於赤字目標,主要通過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盤活結轉結餘資金以及調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實現,2015-2018年公共財政實際赤字與赤字目標之差分別為7409、6489、6963和13754億元,考慮到土地出讓收入下行,2019年可調入資金預計在1兆左右。再考慮專項債後的實際赤字率,2019年預計為6%,高於去年的5.7%。隨著財政發力、貨幣寬鬆、逐步降低基建項目資本金比例,基建增速將明顯反彈。

  積極財政的亮點是大幅度減稅降費,減稅規模2兆將創新高,支持製造業和小微企業,倒逼政府削減一般性支出。2018年中國企業總稅率(佔利潤比重)為64.9%,較2017年下降2.4個百分點,但與主要國家比仍嚴重偏高,較世界平均水準高24.5個百分點,較美國、越南分別高21.1和27.1個百分點,製造業面臨轉移壓力。其中企業的社保繳費率在全球居於前列,為39.5%,高於發達國家平均的16.2%,有必要繼續推動減稅降費。

  減稅降費的措施有:第一,深化增值稅改革,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方式減稅,對製造業的促進力度最大,提振信心,穩定預期。第二,落實年初頒布的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將小微企業增值稅的起徵點從3萬提高到10萬。第三,穩定現行社保征繳方式,各地在徵收體制改革過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業實際繳費負擔的做法,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第四,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部門繳費率,從19%降至16%。第五,清理電價附加收費,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推動降低過路過橋費用,治理對客貨運車輛不合理審批和亂收費、亂罰款。取消或降低一批鐵路、港口收費。專項治理中介服務收費。第六,今年中小企業寬頻平均資費再降低15%,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

  在財政收入下行的背景下,中央明確提出在教育、民生社保方面的支出增加,倒逼政府削減一般性支出,提高支出效率。只有簡政放權才可能真正削減支出。

  2、貨幣政策:鬆緊適度,疏解寬貨幣到寬信用渠道,支持民企和小微企業融資,降準降息可期

  相比2018年,2019年貨幣政策不提“中性”,預計2019M2與社融增速將平穩反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延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穩中求進”總基調,更注重“穩健”、“鬆緊適度”,不提“保持中性”。在貨幣政策邊際放鬆的背景下,要求M2及社融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不設M2、社融增速目標,提出“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相比2018年,此次增加M2社融增速的參考系。根據財政赤字率2.8%2.76兆赤字規模,可大致推算出2019年名義GDP增速為9.5%。我們認為2019M2和社融增速在10%左右可能較為合理,預計2019M2和社融有望延續1月反彈態勢。從力度看,2018M2和社融同比增速為8.1%9.8%,因此2019年不是大水漫灌。

  為緩解融資難題、服務實體經濟,2019年要打通寬貨幣到寬信用的渠道,降準、降息可期。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出“適時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和價格手段,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降低貸款成本”、“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降低實際利率水準”。正如我們之前的判斷,2019年可能會繼續全面降準或定向降準,空間較大,而降息也會有可能。但對於降息,需要注意兩點:1)降息並非針對的是存貸款基準利率,而是政策利率。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貨幣市場利率的下行傳導到貸款利率,故若降息可能是通過降低OMO、MLF等政策利率來影響貨幣市場利率,從而降低貸款利率。2)目前投資端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如果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超預期支撐PPI企穩,降息的必要性可能會減小。

3、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穩定內需3、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穩定內需

  在全球經濟見頂回落及中美貿易摩擦仍存不確定的情況下,內需尤為重要,穩消費、穩投資是“六穩”的重要內容。報告指出要“推動消費穩定增長。多措並舉促進城鄉居民增收,增強消費能力。”“合理擴大有效投資。緊扣國家發展戰略,加快實施一批重點項目。”2018年最終消費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為76.2%,大幅提高,但由於國民收入分配居民佔比偏低、社保福利不完善、居民杠杆率高原因,仍存在居民消費率偏低的問題。報告提出要:一是落實好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二是多渠道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快破除民間資本進入的堵點。三是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四是針對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的新情況,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服務機構,加強兒童安全保障。五是發展壯大旅遊產業。六是穩定汽車消費,繼續執行新能源汽車購置優惠政策。七是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健全農村流通網絡,支持電商和快遞發展。

  2018年下半年以來,發改委審批項目明顯加快,5G、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亮點。今年的中央預算內投資、鐵路投資計劃為5776和8000億元,而2018年的目標是5376和7320億元,公路水運計劃投資1.8兆,與去年持平。從歷史完成情況看,基本上會超額完成,2018年鐵路和公路水運實際完成率為109%和128%。同時,投資中的5G、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建是亮點。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三去”到“降”“補”,更加注重法治化和市場化

  供給側改革不搞一刀切、運動式、行政式,注重法治化和市場化,注重“八字方針”。今年的預期目標中未明確涉及供給側改革,但報告在政策取向中提出: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產業鏈水準,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供給側改革從減法到加法,轉向降成本和補短板。降成本方面,主要通過改革降成本,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019年要通過深化增值稅改革、深化電力、公路體制改革和繼續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等降成本。在全國推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使全流程審批時間大幅縮短。推行網上審批和服務,加快實現一網通辦、異地可辦,使更多事項不見面辦理,確需到現場辦的要“一窗受理、限時辦結”“最多跑一次”。補短板方面,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擴大國際創新合作。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革創新科技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機制,大力培育專業精神,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圍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四、更加注重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優化營商環境

  在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2018年我國堅定推進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鼇論壇和進口博覽會上,宣布並推進新的擴大對外開放的舉措。2018年我國大幅降低汽車、藥品等關稅,放開汽車、金融等行業準入限制,通關時間持續縮短,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市場活力增強。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在190個經濟體中排在第46名,比上年大幅提升32位。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尤其注重激發微觀主體活動,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強調要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放寬市場準入,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2019年,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有:一是以簡審批優服務便利投資興業。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審批事項應減盡減,確需審批的要簡化流程和環節。二是以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改革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和公正監管制度,加快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國家層面重在制定統一的監管規則和標準,地方政府要把主要力量放在公正監管上。三是以改革推動降低涉企收費。

  五、三大攻堅戰繼續推進,防風險強化底線思維

  2019年要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要強化底線思維,堅持結構性去杠杆,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輸入性風險。精準脫貧要堅持現行標準,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加大攻堅力度,提高脫貧質量。汙染防治要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等重點任務,統籌兼顧、標本兼治,使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六、國資、財政、金融三大改革起航,高度重視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多層次資本市場尤其股票市場迎來大變革大發展

  2019年的改革更加聚焦於國企國資、民企發展環境、財稅、金融,比2018年少了產權制度、社會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

  加快推動國企國資改革。加強和完善國有資產監管,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製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依法處置“僵屍企業”;深化電力、油氣、鐵路等領域改革,自然壟斷行業要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將競爭性業務全面推向市場。

  高度重視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2018年的去產能、金融去杠杆、環保風暴等疊加一定程度上誤傷民企,總書記的座談會講話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穩定預期。報告指出要“按照競爭中性原則,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製企業平等對待;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健全政企溝通機制,激發企業家精神;保護產權必須堅定不移,對侵權行為要依法懲處,對錯案冤案要有錯必糾。”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大預算公開改革力度;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2018年的個稅改革和增值稅下調稅率已經取得效果,增速快速下滑,2019年要繼續深化增值稅改革,降低稅率,但由於財政壓力較大,短期內繼續將增值稅率9%降為6%或者13%降為9%的難度較大,“三檔並兩檔”是漸進過程。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比重。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針對我國金融系統存在的監管不完善、“脫實向虛”和向實體經濟輸血不足的問題,提出:金融體系結構要進行結構調整優化,包括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銀行體系要“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並且要“端正發展理念”,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比重。資本市場要“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完善基礎性制度,把好市場入口和出口兩道關。對於“高質量發展”涵蓋的內容,要有“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支持服務體系”,包括風投、銀行、債券、股票等。金融發展要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要按照市場規律精準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主業相對集中於實體經濟、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概要言之,增加金融有效供給,各種金融機構和業態按市場規律滿足實體融資需求,優化金融體系結構。

  3月2日凌晨,科創板正式稿頒布,定位補齊資本市場短板的增量改革,服務國家科技強國戰略,最大亮點聚焦注冊製、嚴格信息披露、退市制度,A股迎來新經濟時代。科創板實行注冊製,放寬未盈利、紅籌架構、同股不同權等科技創新企業的上市條件,服務重點對象是符合國家科技戰略導向、具有成長潛力的企業,為我國多數科技創新企業提供融資便利。科創板以信息披露為中心,貫穿發行、上市、持續監管、中介機構、退市整個環節。嚴格退市制度,當前A股全市場退市比例僅為2.74%,且存在大量ST股票,對A股市場的健康運行造成阻礙,催生重組暴漲、垃圾資產繞道借殼上市等問題。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改革優化金融體系結構,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增強保險業風險保障功能;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化解處置。

  七、2019年或為新一輪開放元年,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值得期待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博鼇講話宣布了降低汽車關稅、放開金融業投資限制等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

  近期,中美第七輪高級別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在金融服務、農業、匯率、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取得共識,習近平和川普有望於3月底中美元首會見簽訂最終協議。降低關稅、放開行業投資限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高水準、全方位開放,既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有助於推動中美貿易談判取得成功。

  2019年全方位對外開放要繼續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更加注重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一是促進外貿穩中提質,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加快提升通關便利化水準,改革完善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扶持政策,優化進口結構,積極擴大進口,辦好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二是加大吸引外資力度。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資獨資經營;落實金融等行業改革開放舉措,完善債券市場開放政策;加快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執行一致性,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公正市場環境;加強外商合法權益保護;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創新自主權,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推進海南自貿試驗區建設、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三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辦好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四是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加快構建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日韓自貿區、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繼續推動中美經貿磋商。

  八、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均為國家戰略,都市圈城市群模式終於確立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十九大報告、“十三五”規劃均明確,當前中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其中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為引領。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發表演講時提到,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著力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作為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地區(3省1市)GDP合計佔全國的24%,常住人口佔16%。在上述背景下,本次政府工作報告將從屬於長江經濟帶的長三角區域單獨提出上升為國家戰略,並強調推進區域一體化。

  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都市圈時代來臨。集聚具有規模經濟效益,有助於高質量發展。發達國家人口流動一般經歷兩個階段:從城鎮化到城市群,其中都市圈為中間階段。隨著中國城市化進入中後期,《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確立城市群為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並規劃建設19個城市群,但當前多數城市群仍在培育。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此前的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要求,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其中指出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門、廣州、深圳、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城市。培育現代化都市圈成為推進城市群建設的突破口,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2019年2月,國家發改委頒布《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這是第一份以“都市圈”為主題的中央文件,要求以促進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鎮)同城化發展為方向,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抓手,因地製宜推進都市圈建設。作為城市群的核心板塊,近年來我國都市圈建設呈現較快發展態勢,但交通銜接薄弱、分工協作有限、低水準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突出。

  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差距仍大,市民化進程將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60%、45%,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差距較2012年的17.3個百分點縮小2個百分點左右,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2018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為59.58%、43.37%,差距為16.2個百分點。當前中央要求,放開放寬除北京、上海外的城市落戶限制。

九、住房問題要落實城市主體責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九、住房問題要落實城市主體責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房地產延續“因城施策”“落實城市主體責任”的思路。政府工作報告肯定了2018年“改革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機制”,2019年要“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改革和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延續了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第一,2018年“控房價”成效顯著,2019年“穩房價”是基調。當前的調控成果來之不易,庫存已降至歷史低位、部分城市仍有房價上漲壓力、居民杠杆大幅提升引起監管層重視。因此,“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防風險”仍必須放在突出位置。第二,中央加強地方考核和問責,地方有更大的“因城施策”自主權,將平衡“穩增長、保財政和房價上漲”壓力,適度修正前期調控。如限價、限售、限簽政策,在市場高溫時起到迅速踩刹車的作用,隨著市場平穩,根據市場進行調整。第三,涉及土地、租賃、保障的改革政策延續並長期實施。如在一線城市增加共有產權房和租賃住房供應、創新土地出讓模式逐步替代“價高者得”的傳統招拍掛模式。

  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2018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房地產稅法列入立法規劃第一類項目,即條件比較成熟,擬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任期內提請審議。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提法是“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第一,為健全地方稅體系,使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適應未來存量房時代新形勢,房地產稅改革勢在必行。隨著城市化推進和存量房時代逐步來臨,以“開發交易”環節收入為主的土地財政將難以為繼;疊加減稅降費,地方財政壓力進一步凸顯。第二,房地產稅改革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是稅法改革的重要內容;房地產稅需要充分考慮居民的稅收負擔和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我們認為,建立居住導向的住房制度和長效機制,關鍵是人地掛鉤和金融穩健。確立以大城市為引領的都市圈城市群的城市規劃區域規劃戰略,要促進人口、土地、技術等要素自由充分流動,調動各區域積極性。

  十、未來十年展望:中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邁入發達國家行列、新經濟快速成長、美好生活消費升級

  1、經濟規模達13.6兆美元,佔全球16.1%,相當於美國的66%,2027年前後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2018年中國GDP規模達90兆元,相當於13.6兆美元,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2018年GDP為20.5兆美元,中國GDP相當於美國的約66%,中美差距正在快速縮小。2018年中國GDP實際增速6.6%,低於1978-2008年高速增長期的平均增速9.8%,但仍遠高於美國2018年預計增速的2.9%。據IMF估計,2018年全球GDP總量達84.8兆美元,其中,中國和美國佔全球GDP比重分別為16.1%和24.2%,第三大經濟體日本佔全球GDP比重僅5.9%,中美主導全球。

  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從新增生產總值來看,中國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2018年經濟增量1.4兆美元,相當於澳大利亞2017年的經濟總量。IMF預測2018年全球GDP總量增長4.78兆美元,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30%,高於美國的貢獻率21.5%。

  十年後我國有望躍升為第一大經濟體。如果中國經濟保持6%左右的增長,則在2027年前後,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再回世界之巔,全球政經格局和治理版圖進入新的篇章。中美貿易戰的本質是改革戰,在偉大的崛起過程中,中國必須繼續深化改革,推動新一輪更大力度的開放。中國正在開展的改革開放將奠定未來30年內聖外王的基礎。

2、人均GDP超9700美元,2022年前後或躋身發達國家行列2、人均GDP超9700美元,2022年前後或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2018年中國人均GDP為64644元,名義增長9.2%,較上年增速放緩1.1個百分點。以美元計價,我國2018年人均GDP為9769美元。按世界銀行標準,發達國家人均GDP門檻約為1.25萬美元。如果中國能夠轉型成功,按照6%左右的速度再增長4年左右,大約在2022年前後中國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跨入發達國家俱樂部。一個14億人口的超大型經濟體從起飛、轉型、到跨越,這將是人類經濟增長史上的奇跡。

3、新經濟新產業快速發展,“互聯網+”一騎絕塵3、新經濟新產業快速發展,“互聯網+”一騎絕塵

  2018年工業生產增長放緩,傳統行業增速低。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較上年放緩0.2個百分點。其中,傳統行業增速放緩明顯,紡織、造紙、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速分別為1.0%、1.0%和3.6%,較上年放緩3.0、3.2和0.2個百分點。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產業新業態快速崛起,全球最好的新經濟就在中美,全球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2018年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1.7%、8.9%和8.1%,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5.5、2.7和1.9個百分點。新興工業產品產量快速增長,鐵路客車、新能源汽車、智能電視、鋰離子電池和集成電路分別增長183.0%、40.1%、18.7%、12.9%和9.7%。

  中國新經濟具有旺盛活力,跨界創新蓬勃發展。2018年,信息服務業一枝獨秀,同比增速高達30.7%。全年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軟體業務收入63061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4.2%。從子行業來看,移動遊戲、網絡購物約車平台、旅遊平台、大數據雲計算等眾多子行業增速達30%-50%。每個子行業都誕生了一批獨角獸企業,使得中國企業在全球創新創業領域的話語權迅速提升。截至2018年底,中美獨角獸分別佔全球比重為28%和48%。未來信息服務業與人工智能、AR、VR技術結合仍將釋放巨大的增長潛力,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動能。

  互聯網消費貢獻突出。全國網上零售額90065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5.4%,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18.4%,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全年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12345億元,比上年增長26.4%。全年快遞業務量507.1億件,快遞業務收入6038億元。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65556億元,比上年增長137.9%;移動寬頻用戶130565萬戶,增加17413萬戶。全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接入流量711億GB,比上年增長189.1%。

4、消費主導經濟增長,開啟美好生活4、消費主導經濟增長,開啟美好生活

  經濟結構繼續優化,三產對經濟的貢獻率創歷史新高,消費的貢獻大幅提高。從產業看,第一、二、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分別為7.2%、40.7%和52.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0%、35.8%和60.1%,較上年變化-0.9、-0.5和1.3個百分點,其中服務業的貢獻率創歷史新高。從最終需求看,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6.2%、32.4%和-8.6%,比上年變化17.4、0.3和-17.8個百分點,分別拉動GDP 5.0、2.1和-0.6個百分點。

  我國居民恩格爾系數不斷降低,整體上消費結構升級。2018年食品煙酒支出佔總支出比重為28.4%,較2017年下降0.9個百分點。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系數達到30%-40%為富裕水準,低於30%為最富裕水準,由此從消費結構指標看我國已連續兩年保持在“最富裕”水準。同時,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服務性消費佔比為44.2%,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消費結構改善。

  中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孕育大量投資機會:近14億人口和4億中等收入群體的龐大市場和規模效應(歐洲只有7.4億人,美國有3.3億人,日本是1.3億,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統一市場);居民收入和就業的持續改善推動消費繼續擴張;從住行向服務消費升級,買健康快樂和不油膩的品質美好生活;三四線互聯網紅利促進新一輪在線購物熱潮。

十一、2019年宏觀形勢主要判斷:經濟年中觸底,資本市場否極泰來十一、2019年宏觀形勢主要判斷:經濟年中觸底,資本市場否極泰來

  1、上半年中國經濟還將慣性下滑,隨著主動去庫存周期結束、產能新周期和貨幣財政政策效應顯現,年中經濟將觸底,下半年企穩,全年前低後穩,經濟失速風險緩解。

  經濟有自身運行規律,關注世界經濟、金融、庫存、產能、房地產、政治等六大周期。

  2、年初M2和社融增速觸底回升,政策底(2018年3季度)、市場底(2019年1季度)、經濟底(2019年中)將先後出現。

  3、貨幣寬鬆和周期輪動,債市、股市、房市、商品將先後轉好。

  4、未來宏觀政策既要防止對衝不及時、力度不夠,也要防止力度過大、重走老路。

  5、中國“增速換擋”步入“經濟L型” 觸底期,有三次觸底,第一次是2016年初,第二次是2019年中。

  6、當前三大挑戰:中美貿易戰具有長期性和嚴峻性;漸行漸近的人口危機;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家的積極性,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

  十二、以六大領域為突破口,新一輪改革開放開啟新周期

  最大的改革是開放,通過開放實現國企、民企、外企等市場主體的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中國從來都不怕開放,怕的是不開放。

  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事業都是人乾出來的,空談誤國,實乾興邦。未來應以六大改革未突破口,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1、建立高質量發展的考核體系,鼓勵地方試點,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

  2、全面放開汽車、金融、石油、電力等行業管制,競爭中性,調動企業家積極性;

  3、以中美貿易談判為契機,降低關稅、放開行業投資限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積極推動建立中美自貿區,調動外資積極性;

  4、大規模減稅降費,從碎片化、特惠式減稅轉向一攬子、普惠式減稅,全面降低企業所得稅、製造業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稅率,提高企業和居民的獲得感。同時,通過簡政放權和機構改革,壓縮冗餘人員及支出,調動企業和居民的積極性;

  5、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減少行政乾預的同時加強法治監管,鼓勵並購重組,推動以信息披露、嚴懲重罰、退市制度等為核心的注冊製,調動新經濟和PEVC風投的積極性;

  6、建立居住導向的住房制度和長效機制,關鍵是人地掛鉤和金融穩健。盡快改變過去“控制大城市人口、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區域均衡發展”的城鎮化思路,確立以大城市為引領的都市圈城市群的城市規劃區域規劃戰略,要促進人口、土地、技術等要素自由充分流動,調動各區域積極性。

  (本文作者介紹: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曾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