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一直很低調,為什麽總能成功?

作 者:吳強 私人董事會教練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第七章

天地長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解讀>>

2013年初夏,我與正和島的企業家們一起參訪華為公司,在華為大學入口處看見一塊大石,刻了八個字:小勝靠智,大勝靠德。當時華為公司已是年銷售收入破2000億的通訊巨頭,但誰都沒想到,這家公司還能在未來五年翻三倍。

大勝的背後是對“德”的認知和踐行。但究竟什麽是企業應該具備的“德”?這是作為一名領導者必須弄明白的,不容含糊。《道德經》八十一章,就是告訴我們什麽是道,什麽是德。

本章老子以天地之德,推導出聖人之德,並且說明了德與得之間的關係。

男人談戀愛的時候,最喜歡說“愛你天長地久,海枯石爛心不變”之類的謊話,這並不是因為他讀了《道德經》,而是誰都知道天地最適合用來形容“長久不變”。

任何活物都有壽命的時間限制。蜉蝣一天,蜜蜂一個月,變色龍一年,小貓小狗大概十幾年。俗話說“人生不過百年”,但事實上古人很難活到30歲,直到20世紀上半葉,人類的平均壽命才超過40歲。

人在短暫的一生中看不出天地的變化,所以認為“天地長久,亙古不變。”老子一定很好奇,為什麽人生短暫,但天地長久?我們來看看他的思考。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這句話意思是: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地存在,是因為它們的一切運作都不為自己。

“存在”是哲學討論的核心話題。王東嶽先生在其《物演通論》中提到:越原始簡單的物類存在度越高,越後衍複雜的物類存在度越低,並且,存在度呈一個遞減趨勢。物種隨著存在度遞減,為保證自身的穩定衍存,就會發展出相應的能力和結構,在外部獲得賴以存在的資源或條件。他把這稱之為“遞弱代償原理”。同時,他還提到“人性是物性的綻放,人道是天道的賡續。”

植物生存需要光合作用,動物生存需要以植物為食,人類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而天地的存在,無需依賴任何外部條件,它的存在度最高,因而最長久。

老子也認為,人道要順應天道。在說明了天地長久的原理之後,給出了效法天地的具體建議: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意思是:有道的領導者,把自己放在後面考慮,反而能贏得人們的愛戴;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讓生命長存。正是因為他的不自私,所以成就了自己。

企業與萬物一樣,都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追求“存在”。如何活得更久、市場佔有率更大,是領導者們不可回避的兩個基本問題。企業同時還是盈利組織,大多數企業還是“私營企業”。不論從哲學角度,還是從功利角度,都需要回答企業如何成其“私”?

自然界中同一物種的存在度差不多,但人類社會中的企業這一“物種”的存在度卻天差地別——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3年,而有些長壽企業卻經營超過千年;有些企業生意走不出方圓1公里,而有些企業的用戶卻可以遍布全球。

企業能在初創期活下來,需要的是運氣和能力;能在發展期取得成就,需要的是經營者的聰明才智、核心資源和能力;但企業需要持續發展,獲得長久、廣泛的存在,需要的就是企業領導者的“德行”。

在客戶利益與企業利益衝突時,先考慮客戶利益、後考慮企業利益;在員工利益與領導利益衝突時,先兌現員工利益、後兌現領導利益。只有這樣,才會贏得客戶的青睞和員工的凝聚,才能獲得市場份額以及企業長久的生命力。

這就是老子說的“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換成華為的說法,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大勝靠“德”,靠的就是這種無私。但正是這種“無私”,成就了華為6000億年銷售額之“大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解讀>>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德”,老子用水來做一個具象的比喻。他說,上善若水!

最好德行,具備水的特性。水有什麽特性呢?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生長都需要水的滋養,但水卻不求回報,不與萬物爭名奪利;水總是聚於低窪之地,人們用水清洗最肮髒的汙垢,水卻從不推辭。這種無我、利他的特性,和“道”非常接近。

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蕾莎修女的故事,也許能讓我們品味這樣的德行。

特蕾莎修女於1910年出生在科索沃,她12歲時立志當修女,19歲時進入修道院,後來被派往印度,當時的印度貧富差距極大,很多被貧窮和病痛折磨的人,如同生活在地獄,這種狀況一直折磨著特蕾莎修女的內心。

1952年夏,為幫助窮人找到愛與尊嚴,她在印度加爾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日複一日地推著小車在垃圾堆裡、水溝邊、公共建築的台階上,去揀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遺棄的嬰孩、垂死的老人,然後給他們食物,為他們治療,安撫他們的心靈。

許多人親眼看到過特蕾莎修女從水溝裡抱起被蛆吃掉一條腿的乞丐,看見她把額頭貼在瀕死的病人的臉上,看見她從一條狗的嘴裡搶下還在哭叫的嬰兒,看見她把愛滋病患者緊緊地摟在懷裡…….

她募集了數億美元的善款,在全世界的127個國家有600多個分支機構。但她一生卻堅守貧困,辦公室只有一桌一椅,一部電話和一台打字機。她去世時,個人的全部財產,就是一張耶穌受難像,一雙涼鞋和三件滾著藍邊的白色粗布紗麗。

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被譽為“貧民聖人”。她從來不索要名譽和財富,而是一心想拿走人們的苦難和病痛。

“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特蕾莎修女的一生可以說就是這句話的寫照。

水還有很多其他的特性。比如順勢而為、隨形而變的柔性;滴水穿石、百折不撓的耐心;聚力一孔、割鋼漂石的衝擊力。這些也近乎“無為無不為”的道。

具備水一樣德行的領導者,是什麽狀態呢?老子用了七個排比句: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他所處的位置總是恰到好處,他的內心保持深淵一般的寧靜,與他交往的人總能感受他的關懷;他的話語和思想真實不虛,值得信賴;他治理組織井井有條,做事情無所不成,而且善於把握時機,進退自如。

水的德行在於“利他”和“不爭”。這種德行呈現出的七種狀態,是何等的智慧與自在啊!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境界呢?因為“夫唯不爭,故無尤。”有水一樣的不爭之德,就不會有煩憂之事。

對於企業領導者來說,“利他”不是把企業當成慈善機構,而是帶領企業為客戶、員工和社會創造價值;“不爭”不是鬆懈放棄,而是不要只顧眼前利益,不要執著於爭名奪利。

水的德行還在與“處眾人之所惡”。別人不願去的地方,它願去;別人不願做的事情,它願做。這是一種謙卑、忍耐的精神。

對於企業家來說,要耐得住寂寞,“板凳坐得十年冷”,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下功夫;把別人不願做的事,做成別人做不了的事,這就是核心競爭力。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顧客”,任正非也說“客戶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他們都認識到“利他之心”才是事業成功的原點,只有堅守這個原點,並且像水一樣順勢而為、百折不撓,才能創造偉大的公司。“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的道理就在於此。

這5000字裡,藏著管理與人性的所有奧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