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成為一泓清水

文:向尚瞰(讀史專欄作者)

兩千多年前,中國智慧大師老子,在所著《道德經》中,發出發聾振聵的一聲呐喊“上善若水”!

老子為什麽說“上善若水”呢?他認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把這句話翻成現代語就是: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稍晚於老子的孔子,對水也是倍加推崇,他說: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長,必循理,好像有義;浩大無盡,好像有道;流下幾百丈山澗而不懼,好像有勇;安放沒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見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無孔不入,好像明察;發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淨,又好像善於變化。水有這些好德性,所以君子遇水必觀 。

在一個日朗風清的日子,孔子就帶領著他的得意弟子,徘徊於江邊,指著一江奔騰的流水,發出了無限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以此勉勵弟子,應當像水一樣自強不息。

中國的古聖先賢,無不對水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愫。最美好的詩文如 《小石潭記》 、《赤壁懷古》,無不以水寄興;最美好的樂曲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無不以水抒情;最美好的書畫如《洛神賦》、《清明上河圖》,無不因水而暢意。

水,無色、無味乃至無形,樸實無華,平淡無奇,可為什麽能獲得這麽多聖哲賢達的禮讚和稱譽?為什麽能寄托人類那麽多的理想和追求?為什麽在水的身上能折射出轉瞬間的永恆、局促中的無限?

細細品味水的品性,我們能夠從中發掘或引申出許多有益的道理與原則:

一曰不爭。水乃萬物之源,論功勳當得起頌辭千篇、豐碑萬座,炫耀的資本不可謂不厚。可它卻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不僅不張揚,反而遇山水轉,遇石水轉,遇岸水轉,水無論遇到誰,我轉!哪兒低往哪兒流,哪裡窪在哪裡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靜。此等寧靜和謙卑,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

二曰齊心。水的凝聚力極強,一旦融為一體,就榮辱與共,生死相依,朝著共同的方向義無返顧地前進,故李白有“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慨歎。因其團結一心,水威力無比:匯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蕩今滌古;乘風便起波濤,轟轟烈烈,激濁揚清。

三曰堅忍。水至柔,卻柔而有骨,信念執著追求不懈,令人肅然起敬。九曲黃河,萬裡長江,多少阻隔,多少誘惑,即使關山萬疊、百轉千回,東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絲動搖?雄渾豪邁的腳步何曾有片刻停歇?崖頭瀑布,簷前滴水,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咬定目標,堅持不懈,硬是在頑石身上鑿出無底的深潭和滴出無數個窟窿,真可謂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四曰博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愛心,最具包容性、滲透力、親和力,它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它養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壯,從不挑三揀四、嫌貧愛富。它構造洞庭勝景,展示太湖風光。度帆檣舟楫,養鯖鰣鰱鯉。任勞任怨,殫精竭慮。它與土地結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與生命結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

五曰靈活。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變化,體現了水極大的靈活性。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執,有極大的可塑性: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盆中是杯盆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它因時而變,夏為雨,冬為雪,化而生氣,凝而成冰。它因勢而變,舒緩為溪,陡峭為瀑,深而為潭,浩瀚為海。做人就應該學習水的靈活,做到外圓內方,隨方就圓,適應環境的萬千變化,縱橫於世,盡顯英雄本色。

六曰清純。雖然也有渾水、汙水、濁水甚至臭水,但汙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無顏無色、晶瑩剔透;它光明磊落、無欲無求、堂堂正正。惟其透明,才能以水為鏡,照出善惡美醜。水的這種鮮明特性,啟迪我們應做一個清純如水的人,潔身自好,纖塵不染,永遠保持健康的肌體。

七曰公平。水是最公平的,些許傾斜都會破壞水面。不管置於瓷碗還是置於金碗,均一視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謂“水準”。公平、公正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根本體現,也是我們做人做事的基本準測。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無愧於人,無愧於心。

“上善如水”堪為我們的座右銘!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