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常3-5點莫名醒來,只需一個動作,補氣血助睡眠!

早上3點到5點是肺經當令的時段,是需要深度睡眠的,但總有些人經常會在這段時間莫名其妙地醒來,然後很長一段時間翻來覆去睡不著,一直要過了5點才能疲憊地入眠。這是怎麽回事呢?

事實上,這是身體在告訴你,氣血已經不足了,需要補一補氣血了。因為在寅時的時候,肺經正在布輸氣血,如果氣血不足的話,就會影響到某些器官氣血的正常流通。而身體是有自愈功能的,為了使這個器官不至於因氣血不足而受到損傷,只好讓你清醒過來了。

那麽,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麽辦呢?當然,我們不可能去醫院找醫生補一補氣血,也不可能馬上去吃一些東西來補充氣血。這時候,我們只要大口地咽幾口唾液就能起到補氣血的作用。

可能有的人會有疑問了,幾口唾液就有這麽大的功效嗎?我們可千萬別小瞧了自己的唾液。中醫認為,唾液是由人體精氣上升而形成的,它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溢、聚、散、降。這就像自然界一樣,水由下而上,溢成氣,聚成霧,散為雲,降為雨露,滋潤大地萬物。唾液也像自然界的雨露一樣,升降循環,滋潤著人的五髒六腑。

其實中醫認為唾和液是兩個不同的東西。《黃帝內經》中說:脾為涎,腎為唾。脾液為涎,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口水、哈喇子,腎液為唾。腎是先天之本,脾是後天之本,而唾液就來源於人的這兩個根本。

《本草綱目·水部》轉錄了其他醫書對唾液的功能之說。《瑞應圖》說:常飲醴泉,令人長壽。《東觀記》說:常飲醴泉,可除痼疾久病。這也就是古人的養生方法中的“咽津”一法,諸養生學家稱其有“令人軀體光澤,津潤力壯,有顏色”的作用,並有詩讚曰:“津液頻生在舌端,尋常嗽咽人丹田。於中暢美無凝滯,百日功靈可駐顏。”可見古時的養生學家對“咽津"多麽推崇。

1.“鼓漱吞津”養生法淵源

其實“鼓漱吞津”養生法,自古以來就為擅於養生的大家所重,“華池常貯神來水,水似無源水不窮”,例如很注重養生的道家就有服玉液神水一法,也叫存津法,此法易簡而具神效,並有詩讚“此液非常液,金玉(此指金液玉液而言)共合成,靈根常灌溉,久服自長生。”

《黃庭經》記載“口為玉池太和官,漱咽靈液災不乾。體生光華氣香蘭。卻滅百邪玉煉顏,審能修之登廣寒。”“玉池清水灌靈根 (舌根也),審能修之可長存。”

其訣有存思法、啄齒法、漱液法、咽津法。玉池又稱華池,神水又稱靈泉,服之得法,可免饑渴。

《老君尹氏內解》記載:“唾者漱為醴泉,聚為玉漿,散為神水,降為甘露。”

故修爍家多行漱華池醴泉,一口三咽之,直送入丹田,以溉髒潤身,滋流百脈,化養萬神,而得無量壽也。

2.操作方法

方法是以舌在口中攪動,兼以上下牙齒相叩,以使口中充滿津液,然後以此漱口,分三次吞咽。吞時要用力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

鼓漱的作用在於使津液充滿氣泡,吞下此液等同服氣。可使血液氧分子增加,大腦不缺氧。

這個方法可以治暈車,有些人坐車的時候就身體不適,只要按上述方法不斷吞咽津液,就可以轉移自身注意力,緩解緊張,達到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從而身體氣機流暢,緩解不適之症。

還可以治失眠。有些人晚上睡不著,只要按上述方法叩齒吞津,便能轉移注意力,自然攝心歸一,攝諸亂意。能使精神不散,安然入睡。

3.輔助之法

如果以這個方法同時進食龍眼乾,紅棗等物。更有特別之效。

第一,可以提神,如果有些人每天睡眠時間不多,常常打瞌睡,呵欠。早上食細嚼龍眼乾10個,就能提神去瞌睡。比喝咖啡更有用。

第二,可以滋養身體。但凡身體虛弱之人,細嚼龍眼,吞納津液,便能補充身體能量,渙發生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